技能教学篇|为自己定制一份优质的信息食谱
来自:漫步的竹子(无拘无束,向自由。)
受到《福格行为模型》中的super fridge的启发——如果想要吃的健康,只往冰箱里面准备健康的食物和零食、饮料。这样想吃点什么的时候,你的选择就都是健康食物。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为自己的手机和日常准备一份健康的信息食谱,想看点什么的时候,从中选择就好。
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打造的相对健康节制的信息食谱。
我的信息源食谱
- 播客 【个人推荐】人文类—忽左忽右、随机波动、东亚观察局、故事FM;读书类—文化有限、蜜獾吃书、纵横四海;科技商业类—声东击西、商业就是这样儿、硅谷101等等。 其他,可以看可以看小宇宙上的首页推荐。
- newsletter:可以看看这个推荐列表—§中文Newsletter导航 (notion.so) 【个人推荐】搜信源、史蒂夫说每周通讯。这两个是看的最多的,搜信源通过收集多方权威数据和信息,还原大家最关切的社会热点的原貌。史蒂夫说是作者和朋友每周精选的文章集,可以拓展我的信息源,避免沉浸在个人的信息泡泡中,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其他,还有方可成老师的新闻实验室也很好。 播客、newsletter现在是我在书籍之外最优质的深度信息源,商业气息不浓,所以没有那么多流量驱动的无用更新。
- 微信读书——主题阅读,深度探索 对某一主题感兴趣,可以通过微信读书的书库,深度探索。书籍下面的相关推荐和书单推荐,都是扩展我们阅读视野的好内容。当然,豆瓣读书也是非常好的识别好书的渠道。
- 新闻资讯类、RSS——订阅公号和新闻速览 新闻类信息,属于了解即可。多方尝试后,非常推荐摸鱼kik(目之所及推荐不多,但值得一试)。可以定制追踪各个平台上自己感兴趣的公号和up主。同时,还有最重要的热点事件追踪报道列表。对我来说,非常完美了。
- 信息搜索类——垂直类信息搜索平台 小红书:生活信息搜索;即刻:AI、软件类信息搜索;B站:视频类学习资料、纪录片等 tips:微信读书可以搜索公号信息,而且搜出来的内容更纯粹干净,所以一些政策类信息、新闻资讯等也可以尝试在微读搜索。
前三类信息源,是我会放到信息食谱中的信息源,如果我想看点什么,我就会习惯性地打开微信读书或newsletter邮件。新闻类信息,我会在固定时间查看(比如中午饭后),因为不那么健康,所以不能多吃。最后一类,需要非常注意限制使用,千万不要被推荐信息流卷入时间黑洞。
为你的信息流app上密码锁
小红书、B站、即刻、豆瓣等等app都是信息流产品,虽然你原本只是想搜点什么,但是一旦打开,推荐的信息就会顷刻之间击破你的注意力防线。所以,务必为这些app设置“应用锁”。比如,可以为这些应用设置密码:HhXxSwSj(好好学习,少玩手机),大小写交错,增加打开难度。难度越大,越能降低你打开的欲望。
始终记住,这些app存在手机上只是为了搜索用途。如果无法控制,变成消遣用途,我就会选择直接删除,只在电脑上使用。
为冲动设置一个稍后再看清单
有时候,我会因为在一处地方看到感兴趣的信息,忍不住打开一个链接,又通过链接打开另一个推荐的视频,时间就被无穷的链接消耗了。
为了打断这种不断搜索、查看新信息的冲动,我在滴答清单上设置了一个稍后再看列表,想看某个视频、某篇文章、某个电影,对某个人物、某个事件产生兴趣,我把这些突然冒出来的想看、兴趣都放进滴答清单,然后告诉自己,在某个固定时间(比如中午饭后、周末)统一来看。
我发现,延迟满足后,大部分之前感兴趣的内容,过了当时的冲动劲儿,也不想再看了,就直接从列表中删除了。
信息——文章、视频、图片,是我们的日常时间消耗大户。我们离不开信息,但又经常被信息冲昏头脑,被流量裹挟。
当我意识到检索复习的重要性后(一种可以增强记忆和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 (douban.com)),我开始培养这样的习惯——花多少时间阅读,就花多少时间检索复习。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值得花更多时间重读。
我明白,是时候大大精简自己的信息摄入了。这是我整理信息食谱的契机。以上是我多次尝试后,大致能和信息和平相处的解决方案。
同时,选择长期以什么样的信息源为伴,会真实地影响我们对世界、对生活的看法。所以,不凡花点时间整理自己的信息源,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都吃得更健康一些。#人气创作计划#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经历分享篇|探索提升英语口语的方法 (漫步的竹子)
- 技能教学篇|买内衣心得 (章欣妍)
- 技能教学篇|怎么回复领导的各种问题(上公式) (momo)
- 求助|成年后近视度数每年都会增加怎么办 (一粒chestnutt)
- 求助|想问一下大家,怎么打出这个表情 (亲爱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