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水、可乐、烈酒和红茶——评高桥留美子四部长篇
来自:葦索
第一次看高桥先生的作品要追溯到十多年前的小学四年级了。那个时候头一次买了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的《乱马1/2》,首次在漫画中见到了女性人体的模样(出版社还刻意在赤裸的胸部用黑色画了粗糙的胸罩),说来惭愧,这也成了我购买这套漫画的最大冲动。 再一次接触高桥先生的作品却是十年后的2004年了,我看到了正在连载中的《犬夜叉》,又一次提起了我十年前对动漫的兴趣。之后却是看了很多别的作品,将犬夜叉放到了一边。 直到最近一两个月,我才有时间整理一下自己对于漫画家们的认识,才得以重新认识高桥留美子和她多產却又难得高质量的几部漫画。 以前在论坛上讨论起高桥先生,总是会有很多人用不屑的口吻对著那些盛赞《犬夜叉》的“后辈”们说:“如果连《福星》和《一刻》都没看过,那还没什么资格谈论高桥这个人。”虽然我岁数也不小了,但是听到这种话,还是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一般无地自容,于是最近就开始发了疯的寻找传说中的《福星》和《一刻》。直到下载了全部的高桥漫画——无论长篇还是短篇——之后,我才发现,我当时的无地自容虽然毫无根据,却的的确确像个预言一样,是一个无比正确的感觉。为了纪念我当时那一段无地自容的日子,现在特将高桥先生四大长篇的读后感奉送如下。 《福星小子》有若盛夏的一杯冰水。 高桥刚刚获得新人奖,正处于活力焕发的时期,思维的天马行空最是难以预料。似乎因为这样,福星本应该是异彩纷呈的一杯甜品。 然而不是。对比之后的任何一部作品,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福星》都是最为单纯的。在层出不穷的人物和乱七八糟打打闹闹的剧情中,没有掺杂一丝一毫对于读者的諂媚和迎合(这也是和《乱马》最为不同的一点)。可以说,高桥当时并不是在为读者创作漫画,而是纯粹让她的想象力成为她的画笔的主人。如果非要说这个创作过程和读者有那么一点关系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解释:高桥在向我们炫耀。 她在炫耀她作为当时新生代漫画家的青春和无穷的想象力,像母亲炫耀孩子一般的展示她所创造的拉姆和阿当,然后让他们得到她所希望的幸福,就像一场美满的包办婚姻。我们只能呆呆的看著高桥炫耀,并且给予她应得的赞嘆,除此以外,我们无事可做。 水是水,冰也是水,一样的纯凈而透明。福星里无数单纯又可爱的人物和剧情,恰似这部水一样的漫画中漂浮的无数剔透的冰块,给夏日的我们带来丝丝的凉爽。 《乱马1/2》,灌足了苏打的可口可乐。 凭借著《福星》和《一刻》,到了80年代中期,高桥已经在市场上和读者心中获得了无比尊贵的地位。她是《周刊少年sunday》的摇钱树,是小学馆得以和讲谈社、集英社抗衡的镇馆之宝,更是日本无数青年男女心目中的恋爱漫画之神,而这个时候她甚至还不到三十岁。一切似乎来得如此顺理成章,她就算当时就退休,也足够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 然而我们都小瞧了高桥。随著集英社推出鸟山明的旷世大作《龙珠》,小学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然,他们不可能束手就擒(虽然事后证明20年来没有一部漫画可以和《龙珠》的人气相抗衡,它的动画版在播放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达到了令人发指的20.5%!!),于是高桥又开始忙碌了。她打算画一部轻松休闲的,专给青少年和小孩子们看的漫画,她也确实是这么做的——男人变女人,人变熊猫、猪、鸭子,中国功夫、神怪传奇——是够热闹了吧?然而只有这些是绝对不够“高桥”的。经过《一刻》的洗练,她对于刻画感情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能够让两个从第三本开始就对对方倾心的主角一直憋到最后一话都没说出那最关键的三个字(书中因为误会而说出也不过两三次而已),而却连半句读者的怨言也没招来,高桥先生的功力可见一斑。 《乱马》是高桥第一部为商业而创作的漫画,在《龙珠》的猛烈攻势下,小学馆虽然苦苦支撑,但始终没有彻底缴枪,这恐怕要完全归功于高桥了。《乱马》虽然像作者所说,是“给中学生看的”,但高桥恐怕也低估了自己。可口可乐小孩子爱喝,大人也一样,《乱马》中羞涩而别扭,充满活力的青春,就好象可乐中不断涌出的气泡一样,用它动听的“滋啦”声吸引著每一个看到它的人。套用现在的一句广告“可口可乐,姚明的最爱,谁不爱呢?” 《犬夜叉》,深夜独自品尝的烈酒。 在高桥的作品中,《犬夜叉》可以说得上是非常独特的一部。之所以说它独特,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的标新立异,而恰恰是因为它的创意早就被前人用滥了——穿越时空、战国时期的鬼怪、五人小团队、纠缠的三角恋爱,每一样都似曾相识,甚至就连戈薇的水手服都那么眼熟。没有了《福星》中拉姆那耀眼的虎皮比基尼,没有了《一刻》中超越同儕的质朴爱情,更没有《乱马》中突发奇想的变身闹剧,《犬夜叉》依靠什么来博得读者的认可?难道仅仅是高桥的名气吗? 但高桥仿佛无中生有一般的另辟蹊径,创造了桔梗这样一个在她之前漫画里从未有过的悲剧性人物,一个彻彻底底的,不但别人认为她可悲,连自己也认可了自己的可悲命运的女人。自从她通过遗骨和墓土復活那一刻起,整部漫画似乎如破茧成蝶一样,瞬间升华,从一部貌似热血而青春的漫画变成了带著刻骨铭心的伤痕的漫画。自此以后,感情取代了打斗,成了漫画的主线——犬夜叉脱去了大大咧咧的不良少年偽装,逐渐展露了成人化的痛苦一面;而戈薇也通过一次次与自己的战斗,摆脱了一直笼罩在头上的小茜那“不可爱、不性感”的影子;甚至就连本应冷血的大反派奈落,也没能逃脱高桥的魔爪,成为了苦于摆脱山贼鬼蜘蛛对桔梗覬覦之心的半妖。桔梗虽然戏份不多,但却是这部漫画的“眼”,也许正是因为她,《犬夜叉》才没有凭借老套的创意成为让高桥大跌跟头的作品(当然,桔梗死后,这个趋势逐渐变得明显了)。 也正因为桔梗,使《犬夜叉》成为了高桥作品中少有的带著异常激烈的感情的漫画。无论是怨恨也好,爱慕也好,都是如此强烈而直接;拥抱也好,亲吻也罢,都是如此的不拖泥带水。似乎后悔于生前无法与犬夜叉长相廝守,桔梗报復似的,却又绝无虚假的亲吻,正像烈酒一样,刺激著犬夜叉的口和心,也刺激著我们的口和心。让我们在深夜独自品尝,同时独自嘆息落泪,这是否也正像桔梗一样呢? 《相聚一刻》,又醇又浓的红茶。 这部漫画本应放在《福星》之后叙述,然而小小的自私让我把它放在了四大长篇的最后来说。 不同于前面三部漫画,《一刻》中没有一丝一毫现实中看不到的东西,没有外星人,没有变异体质,更没有妖怪,它的故事情节也最为平淡而真实,不过是在日本每一个城市中每一天都会发生的事情而已。然而就是这种真实感拉近了我们所有人与一刻馆、与五代和响子的距离。不知道是不是首创,高桥创作这部漫画,是基本按照现实的时间进行的,五代和响子的爱情长跑用了七年,而漫画也就画了七年。我想正因为这样,当时的年轻人们,恐怕真的会感觉到五代和响子就在和他们同一片的天空底下轻松而又烦恼的生活著吧。一个轻松的主题,一群詼谐的却又活生生的人物,本是茶余饭后的休闲佳品,但却为何又让无数读者七年来一直牵肠掛肚呢?高桥的伟大,在这部漫画中露出了崢嶸,第一次,也注定是最后一次。 她本来就是一个思维的泉水无比蓬勃的人,又有著女性远胜男性漫画家的细腻心思和笔触,在《福星》、《乱马》和《犬夜叉》中,她的大部分精力,要消耗在构思背景和新人物、新画面、新招式上,所以尽管有著非凡的想象力和非凡的细腻,她却不得不服从大场面的需要。在《一刻》中,所有的这些累赘都不復存在了,她的全部精力,都得以毫无损失又毫无保留的倾注于五代和响子身上。如果说在《福星》中,拉姆和阿当就像是她的孩子,那么在《一刻》中,五代和响子简直像极了与二十几岁的高桥留美子同龄的朋友。从响子初到一刻馆的时候,高桥把她引荐给了五代,引荐给了我们,也同时引荐给了自己,在创作《一刻》的七年中,高桥无时无刻不与响子和五代在一起,从豆藏到网球场,从大学木偶剧社到一刻馆的五号房。从陌生到熟识,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她都尽心尽力的描绘,就像在描绘自己的生活一样。充满活力的二十多岁,没有压力的青春,对五代和响子是如此,对高桥又何尝不是呢?五代虽然遇到了无数的挫折,但他每次出现,无论是疲惫也好,失落也好,却从未绝望,而是一直让我们感到蓬勃的青春之气,这恐怕也是当时高桥创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吧。 小时候爱喝花茶,喜欢它扑鼻的花香;再大一些喜欢喝绿茶,为它清亮的顏色和天然的滋味。到了现在,我更为喜欢红茶,那温暖的热气,像书中无处不在的爱情气息;如宝石一般深沉而又纯凈的红色,恰似这部成人童话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而发酵后浓浓的韵味,是不是更像经过了七年的长跑才得到的幸福那样来之不易呢? 在眾多的日本漫画家中,高桥是独特的。作为女性漫画家,她没有一般同行一样的华丽或者矫情。她有著很多男漫画家一样明快而简洁的笔触,却又将女性漫画家特有的细腻融入到这种画风中去,形成了具有鲜明风格的“高桥流”。在近30年的职业漫画家生涯中,她经歷了无数新人旧人的更替。她出道之时,正是日本漫画大繁荣的70年代末尾,提起《机器猫》、《银河铁道999》,似乎创作年代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她成长并且成熟的时候,日本漫画正经歷著鸟山明的两部作品带来的冲击;到了新世纪,她又凭借《犬夜叉》与尾田荣一郎、岸本齐史这样的新生代画家并驾齐驱。看著一代一代的漫画家走红而后寂静无声,自己却像永远不会老去一样,用画笔勾勒著一个又一个关于青春和爱情的故事,给无数人带来欢乐、悲伤、泪水与感动。四部不朽的长篇巨作(如果犬夜叉尽快结束的话,它还不至于速朽)就像王冠上的四颗巨大的珍珠,而点缀它们的,则是一圈一圈如小鉆石一般闪亮的短篇。如果你想认识高桥,就请去看她的长篇;如果你想了解高桥,就请去看她的短篇;如果你想和高桥做一次促膝长谈,探听她内心深处关于人生和命运的思索,请你不要忘记《人鱼》系列,以上四部长篇都是可以拿来畅饮的,然而如果你想要饮下殷红的鲜血,我则用大先生的一句话送你: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答我。否则,离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召集组员!一起助力开启小组中秋家宴! (小组活动官)
- 新作《MAO(摩绪)》有人看了吗? (会唱歌的鲸鱼)
- 我在想,这小组这么多人,为什么没人发贴 (晴天)
- 【转帖】《相聚一刻》经典台词赏析 (乐乐乐(惊叹))
- 经常没事就看一集乱马,很轻松 (Yi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