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贴士|学会欺骗大脑后我走上逆袭之路
来自:超经意路过球狗
其实只是为了哄大家进来看取的惊悚标题
本篇分几个阶段:
1、大脑是可欺骗的,且好欺骗的
2、这种欺骗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
3、成功案例:我如何通过欺骗大脑扭转心态。
一、大脑的可欺骗性
有一句俗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眼见的不一定为实,因为视觉系统依然是经过大脑处理后传达给人体的信息,因此一旦大脑受到欺骗,眼见也可能为虚假。
最直观的就是各种制造人视觉错觉的图片实验,回忆一下,是不是时不时都能刷到一些旋涡图片,人看着看着就觉得晕眩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欺骗大脑的小把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说一个人自欺欺人,这好像是一个很糟糕的词,但是这个词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人如何自我欺骗?大脑是人类的最高级的决策器官,它有权力主导人类的一切活动——生理和精神都是。
大脑很多决策是出于自我保护目的的欺骗,举个例子:曾经有科学家分析过车祸相关的信息,发现一个奇妙的事情,即使已经知道了一些违规行为极易导致车祸发生,但许多人依然会去重蹈前人覆辙,事故率似乎并没有太显著的提示作用?
于是对这些发生事故的人进行统计,发现这些人对事故率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且都倾向于表述:“我觉得我判断是对的,不会发生事故。”,“我觉得我不该那么倒霉”;问到对事故率如何看待时,人们表述为:“谁知道呢,可能他们判断错了,或者运气不好。”
这种看似矛盾得令人好笑的说辞,正是因为大脑的欺骗,这是大脑出于“保护自信”目的,为人类塑造的一种思维惯性。
在没有经过刻意的训练和提醒时,人更倾向于他人的错误与自己无关——即使数据已经摆在面前,告诉你,如果你和他做一样的事情你也有可能失败。
还有一个可怕的事实:语言同样可以欺骗大脑,包括自己的语言。
人们常说: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不,你不知道。
事实上大脑会被自己的语言欺骗,常说丧气话的人,往往以为自己是因为本来足够沮丧,才会说这些丧气话,这是情绪抒发。但这其实是一个互相作用的结果:最初的时候,人们或许只是抱怨,但是长期的抱怨,会将人改造成一个打从心底爱抱怨的人,这个时候往往难以分辨到底是消极的情绪带来了抱怨,还是因为抱怨导致了消极的情绪。
大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器官,正因为它足够独立,才会让它变得可以欺骗,因为它是靠收集信息进行判断处理的,而你说出的话,正是它会收集的信息之一。
那么我们不能说一些不好的话吗?我们应该如何对抗来自语言的影响?来自潜意识的欺骗?
二、大脑:骗骗你怎么了,难道你不骗我吗?
我们目前阶段需要明了,大脑的判断机制是依赖于【信息搜集】的,而【自我欺骗】的自发触动,往往是出于保护自我自信的目的,因此也不用过于警惕大脑的自我欺骗。
为什么事实上的受害者往往难以走出困境?比如家暴受害者不肯离开施暴者、斯德哥尔摩症的诞生等等,往往是大脑出于自保做出的判断,【大脑通过搜集到的信息做出判断:受到的事实伤害已经超出了当事人的承受极限。为了保护当事人,大脑选择扭曲ta的记忆,或者删除部分记忆,以求保护当事人岌岌可危的自信,以避免当事人精神崩溃】,困住了当事人,如果不能解除大脑的受骗状态,就很难改变当事人的行为,而解除这种受骗状态,需要让当事人真的处于安全的环境,因此形成了一个棘手的局面。
在此不展开讨论如何解决这类人群面临的困境。
而对于一些可能不是很必要,甚至可能误导我们的欺骗(比如上文的忽视事故率去冒险),更精准的信息可以改善一定的受骗可能。
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所讲的那样,碎片信息进过大脑处理后,做出的判断往往是偏离事实的,而大脑让你相信根据碎片推理出的事实,这就是人们的【判断】。
【判断】这个机制依赖于获取的信息,所以更精准的信息,有助于改善大脑受骗,然后又来骗你的情况。
同时一些提醒也是有用的,比如你和朋友抱怨了大段的【领导如何PUA了我】以后,你可以强调一下,【不,我不是弱者】。说了消极的话以后,就说等量甚至更多的好话来哄哄大脑,告诉它,我很好,我很强大,我很有力量。
因为【PUA】这个信息往往会让大脑误会你是无力抵抗的,一次两次或许还好,但长期下来,大脑搜集到的信息如果积累到足以进行【判断】,人很可能就会陷入【受害者心态】,变得怨天尤人。
其中,针对大脑摄入的信息,最好解决、最好掌控的摄入,就是语言。
使用更精准的文字,减少比喻或者概念词的使用,因为比喻和概念往往是模糊的,范围宽广的,大脑在处理时就有较大的偏差可能。
三、大脑这么好骗,那就骗它我是超人吧
来到楼主本人的实践部分。
楼主在实际操作中,就是从语言欺骗开始入手的。
很多人误以为调整必须要从心态上开始调整,实际上“说说而已”也是完全可以影响到心态的,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眼熟楼主的人可能有看过楼主另一个帖子,通过对自己的疯狂夸夸走上自信道路,这个办法其实就是语言欺骗大脑的经典手段。
多对自己说一些:我可真是太棒了!我真的很强大,我真的很有能力,我真的很……(一切你希望你具备的优秀品质都可以)
首先,不要使用从根本上否定的话语,比如【我就是不行】【我就是做不到】,如果暂时使用不来太积极的语言,比如【我肯定行】【我就是可以】,也可以考虑为消极语言加上一些有力的限定,比如【我暂时还不太能做到,但这是暂时的,未来还是有可能的】。
当语言带来的正面欺骗足够时,大脑就会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做出判断:情况不错,我的当事人很有力量,ta可以做到。
而这种判断就会影响到心态,在人们无知无觉中扭转消极心理,带来更加积极的能量。
楼主在实践中,除了爱说积极到甚至亢奋的话以外,还会给自己加一些我喜欢的设定,比如【我就是很自恋啦】【我真的很有气质】【我也太聪明了吧】【我就是超级奋斗比】【龙傲天本天就是我】
其次就是开始改变自己的语言系统,严格控制自己的语言使用,比如除非写作时,尽可能杜绝使用比喻和概念来描述自己,并且尽可能地将自己遇到的事情、还有发生的心情描述得足够清楚,在看到他人的不清晰表述时,不要笼统地理解然后迅速共情,而是应该先注意到表达上的不严谨,然后再思考,最后再共情。
对于曾经过度情绪敏感的我来说,共鸣他人的情绪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我常常因此崩溃,所以我利用语言竖起一道理性的墙,强行要求大脑先对语言进行判断,再搜集其中的情感信息,这个步骤为我过滤了很多曾经是超负荷的情绪感知。【因为不精准的信息摄入,会使大脑感到无法判断,而无法判断带来的模糊感受,传达到人类的感知就容易形成一种无能为力的感受】
比如,内耗这个词,我一般只在和他人交流时使用,但是针对自己的情况,绝不使用这个单词,因为这是一个概念词,笼统地描述了一种心情状态。
假设我遭遇了一个让我不开心的情景,我会尽可能精准描述:我遭遇了什么事件,我的心情是沮丧的,因为什么沮丧,我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如果对方/我能做到什么,就可以改变这种心情。
我在哭泣,我为什么哭泣?是哪句话/哪个行动让我哭泣?我之所以因为这句话/这个行动哭泣,是因为这戳中了我哪个伤心处?我为什么会因为这个伤心处而难过,我此前是否有所察觉?我应该如何改善?
总结:保持积极的语言输出,要进行消极语言时,也要为消极语言加上自我保护限定。尽可能使用更精准的语言,锻炼大脑对事实进行精准判断,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应对模糊概念带来的无能为力感受。
希望对大家有用,小狗对你说:你可以的!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思考及感悟|不想做的事情,说明时机不到。想做的,任何时候... (好吧)
- 思考及感悟|提升运气的实用方法和原理,亲测有效 (留余地)
- 思考及感悟|发现我不喜欢吹头发的真正原因 (桃子123)
- 点亮心情|在逆境中保持对自身客观的评价,能不断向前走 (他叫闰土)
- 思考及感悟|我发现一个工作中不内耗的秘诀 (何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