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表征和建构这两个词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并置,我看不懂?
感觉许多人文学科作者像喝了假酒
读好了能成砖家,读不好直接走火入魔成为抽象魔怔人
越来越觉得……人文社科的书真的得少读
表征能当动词用?😢
这篇文章带给我无知感、无力感和恐惧😂
[内容不可见]
一三读起来不明白,第二点没什么问题吧,表征是通过xxx方法或方式完成的,表征:characterization或者characterize
一个是呈现(再现)对应结果。一个是构建(建立),对应过程。
第一句,作为AA的BB,把AA作为主语看待就行了。好比作为动物的人,虽然是说人,但是讨论的是动物性。所以方式指的是「中介作用」和「议程设置」。这里是把性质打包成一个实体来讨论,所以很容易误会。
第二句,就像楼上说的,基本不需要解读,那个「媒体表征」不要去掉「媒体」就好了。
第三句,模糊性认识、限制性表达表征、强化不确定性。主语是「认识」、「表达」和「强化」。对应的是「重要方式」。
其实作者加个「的」就好了。
而且原则上和「表征」与「方式」并排的意思没什么区别。因为这三个就是语义表征的方式,作为结果属于语义表征。类似还有「限制性表达表征」也是,「限制性表达」是方式,而「表征」是结果,哪个算主语都可以。
这三句话到底哪有问题了?你要是指责他不说人话,又不是往QQ空间里发的,是往论文上发的。😓多读读论文,语感自然就好了。
打算解释下,看到楼上的朋友已经说过,就不解释了。
这不是强行解释么?第三句开头的介宾短语明显是不能作主语的,不能把介宾短语的宾语单独拆出来。
那个挑错的不是我发的,是另外一个传播学老师在学术会上发的,所以你们业内的事情业内聊吧
我只是表达很多语用一个方向的学者都有质疑
我帮你给“是”前面断下句,透过/模糊性认识和限制性表达/表征与强化/不确定性/是…… 可以类比“用棍子打人是不好的”,透过(用)/模糊性认识和限制性表达(棍子)/表征与强化(打)/不确定性(人)/是……
这里考虑的是他实际在说什么,没怎么考虑语法形式。或者说我这里说的「主语」意思是「论元」或者说「对象」,可以指向行为和动作,不是一般语法上说的「主语」,主要指向人或者物。
就第三句而言,「透过模糊性认识」是一个表达动作的短语,但也可以作为名词/论元看待,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其余几个词都是这样。「对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语义表征和话语修辞方式」同理。改成:「重要语义的表征」和「话语修辞的方式」(分立),或者改成:一个重要的「语义表征」和「话语修辞」的方式(并立),两者在理解上并没有区别,只是不一定符合常见语法形式。
然后,避免误会,我可不觉得他的表达没有问题。上面我删掉过一段,就是「就是表征和建构传播不确定性」这句话很容易有理解误区,因为表征和建构及可以说是同一件事情(建构表征),也可以是分开的事情(表征用于建构什么),还可以是完全并立(表征大致对应媒体,但建构却要对应传播。不只是媒体,还有接受者和传播过程)。很容易带来误解。而且下面的句子抽象名词多还没经验材料,就更没办法和这句话对应。
总的来说可以说写得很糟糕,但并不是不能理解。这就是我的意思。
打错了,重要的语义表征→重要的语义表征,完全并立→完全分立。
用是动词,透过是介词,我替你尴尬了。自己肚里没几两墨水还是少鄙视别人谦虚点吧。
另外抛开句子成分的问题,透过xxx难道可以强化xxx?这中间有逻辑可言吗?
笑死了,大家已经把人找出来了啊,公开处刑,真的,当天弹幕上五彩纷呈
笑死了,原来大家找到原主了啊,我只能说那天弹幕真的很精彩
这个主语从句的中心语是动词“表征和强化”哦~如果你认为透过不好的话,那我把我的例子改成透过窗户看别人是……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继续问。
你看,谜面就在谜底上,你错误地把主语从句的中心词当成了“透过”,可是中心词是“表征和强化”啊。“用棍子打人是不好的”的主语从句的中心词是“打”,给你几个例句:“通过交流推动两岸关系正常化是大势所趋”、“透过窗户偷窥别人是不好的”,你再好好思考一下,我给高中生一对一补课一个小时可是要两百块的哦。
不是,我还没注意到你说的用是动词。小朋友,你的现代汉语语法课是怎么过的,老师捞的吗?“用”难道不是一个标准的教科书式的,“把宾语引介给谓语表示工具意义的词”的工具介词吗?你是学哪个专业的?
楼里怎么还吵起来了?
传播学真高深,政治学的本科生看不懂一点
透过不带有接触利用的意思不能实现表征和强化的作用,用作介词当时确实没考虑清楚。别一口一个小朋友,也别装傻分不清反问和疑问了,这样并不能显示你的“成熟”。我学什么专业没有必要告诉你,我也不以这些东西为资本打压别人为荣。
开头不是一个介宾短语吧。通过xxx表征与强化xxx,本质还是一个动词短语(我不是文科生不知道怎么准确表达这个短语的格式),是没问题的。举例:通过熬夜延长学习时间(动词短语)是高中生提高成绩的重要方式。
哈哈哈哈我们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时,老师直白地说:“咱们有的同学得学会说人话”,这就是老师原话,我在台下憋笑憋出腹肌
晕字了
楼上那人连这么简单的语法都弄不懂,还说别人没墨水🤣明明我好声好气给他讲,他反而破防骂人,被戳穿就给我拉黑了。唉,男的自尊心。
很简单,表征压根不是动词,你类比“表征”和“打”,纯粹透露自己的无知了。
可能是写文章的人觉得“表征”可以同时是representation和represent的中文翻译?读的中文论文不多,不知道会不会有文章追溯和确定过“表征”的用法问题…
这篇文章用英文的思维去理解,好像还不太难读的。。
是北大那个吗?
表征在这就是动词,展示自己的无知之前多少了解一下传媒学的一些基础概念~
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01):35-39. 自己去知网补补课,不用我给你细讲吧。不会上知网百度一下试试。 我已经通知了李彦宏,你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打开手机百度搜索,现在科技很方便,语音输入也可以,还能给你朗读搜索内容。
笑死了,你但凡有大脑和眼睛就该看到你这里死命维护和舔的论文爹根本是把表征同时当做动词和名词用的。
笑死了,查学术术语的方式是百度,建议你将来写论文的时候引用也来自百度百科哦😁,第一次见到拿百度结果当真理的,你估计正经论文都没写过吧,小朋友。
表征是个彻底的外来词,从representation翻译过来的词语,根本不存在“汉语的活用”这种可能,除非这些所谓的“传播学大佬”又拿出“创造性误读”来给自己做解释。比较已经有人拿百度结果论证学术词语了,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顺便,我这还是好心只简单的从你舔的这垃圾论文的基本语病方面找错误,要是看内容和基本逻辑和论证,那更是一坨彻底的学术排泄物,不过在你眼里应该是不能企及的高峰,毕竟你研究学术的方式是百度。
很像是谷歌翻译来过查重的,但是内容和基本逻辑完全称不上合格,还能被评“优秀论文”,更像是“幽默论文。”
这里不是黑话恐惧组吗😱怎么还有辩护的
草草读了一下 感觉能懂😂就略过了。估计是翻译多了,把它作为一个相关研究的外国文献索引吧…
我既给了你论文,又给了你百度,你会上知网,你去搜一搜represent的用法呗。只不过我担心你不会用罢了。
你但凡有大脑和眼睛,就知道表征就是可以既当动词用,也当名词用,这种常识都不知道。还在这抬杠,真是让人感到无语。至于这篇论文本身怎么样,不关注。
因为这三句话的语法确实没问题
余燕莉.电影如何表征马克思主义?——对居伊·德波论文电影的景观批判及其潜能的考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No.182(02):14-22. 表征作为动词真是被广泛使用,这种随处可见甚至很难被视为黑话的词还争议上了?莫名其妙。
这里的表征简单来说应该指信息的再现,和建构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虽然他们用词很虚伪的高深莫测,但你的断句确实有点问题
我还是说点废话。
词类/词性在这里不重要,因为这里是指称性的用法,比如「透过模糊性认识」是指人类的认识活动和相应的方法,而不是「认识」这个词。就像上面「限制性表达表征」,不管用「表达」还是「表征」,都没什么区别,因为都是指某个具体的活动。这样都不需要考虑英文representation,不需要考虑汉语名动不分、没有固定结构了。
而且,这只能说明他写的不难看懂,……只要你熟悉这个领域就行。但是就主楼批评的重点,语法可以更标准、句子可以更易读……等等来说,并没有构成根本的挑战。
问题是主楼用「主谓宾」代入一切的方法不对,上面所讨论的短语是可以作为主语的。而且,这里主要是句法问题而不是黑话,比如第三句完全可以改成:
「透过模糊性认识、限制性表达表征、强化不确定性,是媒体对“不确定性表征”的一个重要的语义表征,同时也是一个话语修辞的方式」。(逗号区分,后面一句拆两句)
也可以改为
「模糊性认识、限制性表达和强化不确定性,是媒体对“不确定性表征”的重要表征方式和修辞方式」。(扔掉一个,因为一个对应的是“不确定性表征”,而不是前面三个短语。)
这样就不容易误会,虽然还是很难看,但起码不会有什么主谓宾的问题。
总之,他写的烂这点并没有错,只是挑错的地方不对。
现在又开始找补了,你下意识就把百度拿出来当学术权威,还一面自吹自擂的好像是多厉害的人一样,自己都已经把自己的人设弄崩了,还在这里挽尊吗?
笑死了,表征作为动词被广泛使用只能说明你们这批茧中世界的学术壬不学无术的程度有多么可怕,就好像大众长期误读把空穴来风的意思都彻底改变了一样,这就好像你们这些茧中骄傲人所谓的“广泛使用的学术术语”一样。 真别丢人现眼,至少把这个词的中文涵义的脉络拿出来,而不是贴一个个论文玩“举例论证”。真的怀疑你的受教育水平。
连攻击人的话都要你来“洗稿”,毕竟百度不会百度到这种基本的交流方法,对吧。
欧化的汉语,差不多是represent和representation的意思吧?
表征为什么不能用成动词?represent??
再说表征或者再现的内涵,我也觉得和建构很接近,又为什么不能并置?楼上的猫老师的立场也着实奇怪。
对啊,如果表征和建构接近的意思的话,那不是语意赘余吗?为什么两个意义差不多的词要重复用?
汉语长难句,害怕
哎,美国,哎昂撒匪帮,你说这些坏人发明个represent这个怪词出来干嘛?给我家宝宝气坏了😡😡
表征更接近于透过某种“透镜”展示一个事物自身的特征,建构更接近于一个事物通过某种方式展开了一种新体系。这些词就是因为有些意思很难表示才发明的。
哎呦我的天,怎么和我抬杠的两个人一个说“用”不能做介词,一个说“表征”不能做动词。真是无语了。
第一句媒体和不确定性并列不合适,第二句其实没有语病,第三句是语病,主要问题在“透过”。
??厉害...那必然还是有不一样的啊。黑马白马是一种马吗?在要它们带人跑的意义上,它们可以相似,但是难道没有区别?
表征vorstellen,建构konstruieren
一有点奇怪,二和三没问题。提问问“媒体如何表征和建构不确定性”,二和三都扣题了,只是没用“媒体是这样表征和建构”的语序,而是用不确定性或其他词作主语,增加语句的灵活性,如果都是“媒体这样表征和建构”回答,给读者的观感是僵硬和作者词汇量有限。此外,论文的绕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句话就能说明的事非要扯到三四句,黑话扯来扯去也不知道日常生活会不会讲人话。
他这个“透过”就很奇怪,改成“通过”就没语病了,透过这个词感觉挺装逼的,想表达从浅到深的穿透感,但这个词用起来就跟后面的语句没有衔接好了。 至于“表征”和“建构”这两词,楼上已经有人解释了,简单理解就是表示和建立的区别,只是作者把表征又当动词又当名词,让“表征建构”看起来有点怪,理解成名词+动词就行了。
啊我的意思是,这个组建立的目的不就是反对,为了显示自己的高端而把一句话说得很拗口吗?这三句话黑话虽然不多,但也属于这类吧。怎么评论区还打来打去,有来有回的。
而且还是陈刚老师写的诶,他很出名的,也就力丹老师敢喷了哈哈
个人看法,第一句语法上勉强可以接受,但在含义上显得比较奇怪,把【是】移到逗号后可能正常一点。二没什么问题。三这个句子很奇怪,它是否有语病取决于怎么理解和断句“限制性表达表征和强化不确定性”,如果表征在这里是动词,那么没有问题,在表征前加一个【来】可以解决。 总而言之,我感觉这篇文章语言问题不在于语病多少,而是这种语言风格本身极像是看多了外文文献后把别人那种长难句的语法格式生搬硬套,仿佛我们在看的是晦涩的翻译作品而不是中国人写的文字。中文词语又不会随着词性变化,本就容易产生歧义,作为中国人本应更注意这一点才是吧?如此爱用西化语法为什么非要在中文期刊上发表呢?
没有在国内学术圈呆过,不做太多评价,如果把表征和建构当成representation和construction,再把全文以英语来看的话,是有点能看明白的🤣
能不能发中文期刊就说中文,用中文grammar啊。
我只能说,我看不出大毛病。我读一些译作的时候也感觉到了,很多经典著作的句子超级长,主语很难抓,读起来有点不太舒服,习惯了就还好。
歪一下 目前的人文社科都有称为哲学附庸的趋势 我看干脆取消哲学外一切人文社科的学科设置吧 全部都是哲学大类下的细分方向 反正写论文都一定要用这些词汇和理论
成为
这不是陈力丹的ppt吗
虽然这几个句子写得糟糕,但评论者也简直是不懂语法。语病没一个找对的,还说“……是……”是主谓宾
第二句没有语病,对此貌似没什么争议了。楼上第三句好像都断得不对。我来断一个:{【透过[(模糊性认识)和(限制性)]表达(v)表征(n)】与【强化不确定性】}是媒体对(不确定性表征)的一个(重要语义表征)和(话语修辞方式)。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是缩一下句就出现了“表达表征是对表征的重要表征”,逻辑关系混乱
表征是对具体事物的符号化,建构是用特定理论来把握一个对象(个人理解)。虽然我也不太懂这么写论文干嘛…
他课上得更难评…
这句话让我发出今天第一声爆笑:-D
“建构”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真的可以滚了?还发帖搁这哗众取宠😅
不知道楼里在吵什么,论文明显不说人话,当然可以辩称论文本来就不说人话
优秀的不说人话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