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
飞雪连天
心理剧的前身是自发性训练,有心理剧的创始人J.L.Moreno所引介。他相信自发性和创造力是人类存在的基石。我们可以这样来看自发性和创造力——虽然自发性和创造力并不是所有的东西,但是没有这两者,就不会有任何东西。 心理剧被定义为一种可以让你练习怎么过你的人生,但不会因为犯错而被惩罚的办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检视个人一生的发展,可以让我们体验在某个特定情境中,确实发生了什么事,而哪些事是没有发生的。 团体是心理剧运作的最重要的方式。团体透过主角(或是这段团体时间中的主要角色)的眼睛来演出人生的某些部分。主角所呈现的那些真实状况可以使看得人从主角那种挣扎着要表达真实状况的情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二十世纪初在维也纳创立心理剧的J.L.Moreno形容心理剧是“透过戏剧的方法,科学的探索事实”。他认为至今为止的现实中,有科学就没有宗教,有宗教就没有科学,但是“真正的治疗过程中不能没有‘整个人类’这个主题”,因此超越的方法是结合科学和宗教。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互为彼此的治疗媒介。只要能够被团体中一位曾经有相同故事、但没有被此束缚住的成员所了解,并在情绪和肢体上被接纳,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治愈的经验。 每一次的心理剧过程中都包括三个部分:暖身(the warm-up)、演出(the action)、分享(the sharing)及训练时的审视(processing)。 暖身 暖身的作用是用来催化创造性的潜能。这就像是编织一个安全的摇篮,在这个摇篮中,每个人都可以开始相信导演、团体以及心理剧这个方法。当周围的环境像是有一双臂膀环绕着你之后,你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有可能做到了,并且你会表达出那些看起来像是无法被表达出来的东西。 演出 暖身过后,导演及被选出的主角,更进一步将问题从表面带入核心。心理剧能够将内心的戏码带出来,同时导演利用团体的成员担任辅角(auxiliary egos),来表演戏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数心理剧都是在经过设计的舞台上演出的。在演出过程中,其他团体成员,除非是担任某个角色,否则是不能坐在舞台上的。剧一旦开始上演,舞台就像是进行着某种仪式的地方。也就是说该发生在那里的事情就只在那个地方发生。在演出的过程中心理剧有五个主要的工具,Moreno说—— 舞台(stage)提供演员一个活动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多面向,而且其弹性也是无限大;而主角(subject/actor)则被要求在舞台上表演自己,去雕塑出自己私人的生活;观众(audience)是一般大众以及主角自己的声音——借由瓦解这些声音,主角因此而得到治疗;辅角(auxiliary egos)有两个重点,他们是导演、探索者以及引导者这三者的延伸,同时也是主角的延伸,雕塑出主角真实或想象出来的部分;导演有三个主要功能:导演、谘商员以及分析师。 分享 分享是一个让团体可以宣泄并整合的时间。这是一个“爱回去”(loveback),而不是回馈(feedback)的时间,不鼓励事件分析,但鼓励认同。那些投入团体最多的成员,他们的意见在这个时候都会被听到。同时成员都能发现自己跟主角哪里像、哪里不像。在行为反应上,人们大多数都是类似而非相异的。同时分享的目的还是让团体的成员去宣泄自己的情绪或是得到一些反省。 审视 在整个心理剧完成之后,检查讯息的处理以及运用是否得宜。这是为了团体、主角以及导演所进行的一种学习过程。在审视这个阶段将讨论理论的假设、清楚的理论根据以及治疗契约,这也是导演心理剧的一部分。导演以及团体成员会在技巧面上做回顾,导演是如何引导主角从这一幕转到下一幕、其技巧的运用成功与否,为什么这些技巧有用或者是哪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这些内容都会在审视这个过程中被讨论。 心理剧对多种病患也许是效果显著的,包括:关系的(relational)、精神官能症(neurotic)、精神病的(psychotic)、身心症(psychosomatic)的问题。心理剧与危机取向和焦点治疗有很多相同的特质,可以被用作长时间、持续性的团体中,也可以被当做是简单的心理治疗方法,应用在个人或者是团体中。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关注我的微博:情感座谈会 (阿里巴巴)
- 《绿里》----触动生命的瞬间 (飞雪连天)
- 意象对话有什么效果(转) (飞雪连天)
- 意象对话:心灵的模样(转) (飞雪连天)
- 龚鉥博士自述治疗案例 (飞雪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