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知道。。。们带明。。。有的知名首辅。。。会和海棠写手。。。背着大家谈恋爱。。。又背着大家散伙。。。
来自:Formenos
有两个人。。。他们一个是权倾朝野的权臣。。。一个是独主文坛的文人(兼簧文带师)。。。他们看起来好似一对踩味浓郁的散伙人。。。可等到他们双双离世。。。权臣的儿子竟然宣称:他们是一对知己。。。
张居正,男,字叔大,号太岳,人称张江陵,生于1525嘉靖四年,死于1582万历十年,带明最有名的权臣,强权首辅,帝王之师,政治家,改革家。
王世贞,男,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等,生于1526嘉靖五年,死于1590万历十八年,万历年间最重要的文人,文坛领袖,史学大家,剧作家,很大概率还是最有名的小说家和社情文学大师aka金瓶梅作者。
作为嘉靖二十六年的同榜进士,年轻的张居正和王世贞仿佛镜子的两面。张居正出身贫贱军户(“非阀阅衣冠之族,三金张左右之容”by张居正),王世贞生在簪缨世家(“世世贵显”by王世贞,可以上溯至琅琊王氏);张居正韬光养晦城府深沉(“沈深有城府,莫能测也”by王世贞),王世贞才高气盛恃才傲物(“才⼈⻅忌,⾃古已然……吴⼲越钩,轻⽤必折,匣⽽藏之,其精乃全”by张居正);张居正关心国事,悉心研究实务,王世贞梦想修史,沉迷诗歌唱和。
嘉靖二十六年是个神奇的年份,人称明朝科举第一榜,坐师是大大大美人名臣徐玠,不仅出了张居正王世贞,还出了杨继盛徐光启李春芳汪道昆殷正茂殷士儋等一众名臣。
但是年轻进士们的头顶笼罩着一片阴云,就是当朝首辅严嵩。
嘉靖三十二年,张居正王世贞的同榜共友杨继盛上了《请诛贼臣疏》,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却因言获罪,惨遭斩刑。隐忍内敛的张居正在事发后痛心朝政昏暗,告病回乡归隐三年;而张扬外露的王世贞是唯一一个为杨继盛奔走疾呼的同榜,给他多方打点,为其妻张贞代笔上书,并最终在杨继盛遭难后替他备棺殓尸。
引发严氏父子厌憎的王氏父子迅速遭到了报复,嘉靖三十八年,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因战事失利遭严氏迫害致死。王世贞和弟弟王世懋在路边叩首哭求无果,父丧后扶柩回乡,就此归隐。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继任首辅徐玠引多年蛰伏的门生张居正为心腹。至此张居正仕途一飞冲天,隆庆元年,在一年之内由五品的翰林侍讲学士飞升成了正一品的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直入内阁。张居正飞黄腾达的同时,闲居在家的王世贞看到了为父伸冤的希望,并因此留下了他和张居正有记载的第一封通信,也是唯一一封被他收录进了文集的信,恳求张居正能在伸冤一事上施加援手。
这两个人传世的书信往来一共十六封,其中十五封收录于张居正的《张太岳文集》,一封收录于王世贞的《弇州山人四部稿》。是什么令王世贞将这些私信从他煌煌一百八十卷的传世巨著中删除已经不得而知,学界亦有诸多猜测,但张居正那边保留的十五封信足以充分体现出他们俩在交恶之前的关系之密切,和散伙之后勉强维持体面又隐有一丝真心的奇妙场面。
那么张居正当上首辅,王世贞当上文坛领袖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张居正身后声名几被王世贞一笔定论,让部分金瓶梅索隐派甚至怀疑张居正是西门庆原型,又发生了什么让王世贞成为张居正丝可能是第二恨的人,这对好相配的逼人究竟怎么相爱又反目的呢?
万历元年,张居正斗倒高拱代为首辅,而此时王世贞亦已独主文坛。从那之后他俩的信件可以看出密切的私交:他在写给王世贞的信中表达过鼓励、安慰、对王世贞遭遇高拱排挤的安抚、对王世贞父丧的惋惜、给王世贞安排工作之后看到他赴任的欣慰、对王世贞为张母贺寿的感激。他们偶尔也在信件中讨论国事和政事,王世贞似乎曾将写好的奏章都抄给张居正看。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万历三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彼时王世贞在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督抚张居正的故乡郧阳,这是张居正精心安排的。但是万历三年春,张居正的妻弟王化在当地闹事,王世贞上疏说明此事,力主依法治罪。张居正对此并未多言。
第二件事则更是重磅,是五月时勋阳多地地震,王世贞上了一封震惊朝野的《地震疏》,影射张居正专权误国,此时恰逢张居正考成法改革的关键时刻,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张居正,回敬很快就到了。王世贞在一年内经历了调任、罚俸、弹劾、罢官。对此张居正在信件里十分坦白:“蔽贤之罪,首当在仆,无所归咎。”
后面的故事就变成了好一出藕断丝连互相亏欠。
不幸而令i散伙人很难不笑的是,王世贞不巧是一位当代史家,而且是带明影响最大、声誉极高的史家,他所搜辑的史料和写作的史书传记广泛被《明史》采信,甚至很多时候被用以为《明实录》查漏补缺。《明史》中对于敏感人物/疑案的史论广泛沿用他的评价,《万安传》《于谦传》《严嵩传》《李善长传》《徐阶传》《高拱传》都直接用他撰写的传记作蓝本,《张居正传》也是如此,甚至直接照抄了他不少原话。
是的,哥哥们。。。蜚声海外被津津乐道至今三十二人大轿子。。。海狗丸。。。送美女。。。统统出自王世贞那一杆笔。。。
我觉得直接空口说很难让人感受到他俩后来的关系有多有乐子,所以哥哥们不妨欣赏几段张居正丝无能狂怒痛心疾首伤心欲绝义愤填膺(实不相瞒我这辈子都没在一篇论文里见到这么多的感叹号),直斥“恶意夸饰,亦真亦假巧为鱼目混珠!”“蠡测阴私,含沙射影难掩鬼蜮伎俩!”“诛心妄论,毛锥杀人映现险恶居心!”的论文发言:






对于被弃用打压这件事,王世贞的态度也颇为暧昧。在给潘季驯的信里他写:“世贞不能事言路,以致憎口,又非江陵公所仇弃者。”像是将责任归给自己,但在当时已经闲居的徐玠问他要不要申辩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不难辩也,今犹鸡肋,我辩之,是求用也。”哥哥们。。。这我可就兴奋了。。。这说的是什么话。。。我对他来说成了鸡肋,所以我不能申辩,申辩就是求他。。。瞧瞧这百转千回的小心思。。。
更有意思的是张居正执政生涯中争议最大、影响深远的夺情事件。在群情激愤的弹劾人群中,王世贞保持了沉默,甚至还去信吊唁。张居正在这期间给他的信里提到:““孤自遘先人之变,即荷厚情,远垂唁慰,兹又辱奠贶……厚贶概不敢当,谨领尊章。”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停止干预王世贞的仕途。万历六年,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又遭弹劾,这次上疏奋力申辩,又写一篇《题辩疏后》解释因由。《题辩疏后》里有一句话十分微妙,说“明年之九月,余以中丞节督治郧楚,念母以报上及知己,有所见辄言,言有示许者与示闻者,往往戆直不中节,而谗间入矣。”这个“知己”究竟是谁,学界争议良多,但目前的主流观点不少认为,指的就是张居正。第一次看到这段爱痴难辨欲语还休的感情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要念一句。。。你是真的恨我呀,我早该明白。。。
无独有偶,张居正的长子张嗣修在编辑张居正的书信的时候,也将王世贞归类为“知己”,将去信收进文集中在一起“以明师友谊义也。”
这俩人微妙的关系并未止于此。遭遇弹劾停用后王世贞归里还乡,寄情园林山水,日渐出世。万历八年,王世贞因修道拜王锡爵之女昙阳子为师,遭言官弹劾。这一次,张居正似乎是也理解旧友的失落和倦怠,替他压下了弹劾平息了舆论,随他安心修行去了。王世贞在《首辅传》里是这样描述张居正的反应的:“居正笑谓:‘此二人者,皆君乡人,事渺小,且已往,不足道。’”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不久遭抄家,饿死十七口,长子自缢,次子自杀未遂惨遭流放,张党一夜间树倒猢狲散,“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
而王世贞的长子王士骐记下了他父亲对此的评价:“江陵罪诚有之,然大要:始于激,成于满,而左右前后无一正人以为之挟持,故至此。今交接二字已足一网掩之,何至加以覆裁间必无之事?”甚至扯了杆大旗来批判构陷张家后人的行为:“胡至诬之‘异谋’?且堂堂天朝,而主上所师礼之臣,至异谋,于国体不少损,元气不小坏耶!”
在写给郭惟贤的信里,王世贞也说:“江陵之忮慢与一时之奉行者诚有之,然不至人人皆奉行,事事皆忮愎也。今有所不合则皆援之正,而有所合则皆斥之邪,仆以为毋论被斥者,即江陵不为冤,亦未尽不冤也。”。。。王先生每次都在张先生遭到围攻也只在张先生遭到围攻的时候回护张先生。。。不是我说。。。真的很怪很像深柜耶。。。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里记过类似的旁证,甚至时间点均在张居正去世后。他说王世贞说:“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独昧于知人一事,到底不悟。”另有一句更微妙的:“子心服江陵之功,而口不敢言,以世所曹恶也。”。。。哥哥们。。。你们说这算不算一种。。。万历朝最伟大的屠龙(哎呀万历ptsd要犯了)者张居正。。。
但是呢。。。王世贞真的长了一张。。。吐不出象牙的破嘴。。。还平生唯爱床底料。。。这件事有多气人呢。。。请再次将目光转向情绪激动的张居正丝。。。


最后,引用一下孙卫国老师写给这俩人的结语作结:
他们二人正是文人与权臣的代表,而他们命运的坎坷也正是嘉、万时期文人与权臣命运的缩影。
哎呀,大家都是读书人,这些年爱也爱得乱七八糟的,恨也恨得乱七八糟的,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要恨,就恨我们不是永远二十二三岁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哥哥们。。。你们专业里有没有这种中二感拉满的专业名词。。... (ファリン)
- 他俩是不是好长时间不见面了? (rayyy)
- 带大家看看判决书 (流糖🥐)
- 洸液新联动。。。五个男主各有各的丑。。。 (momo)
- W女士给C女士道歉了。。。说后悔自己被利用伤害到她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