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建议参考书目和提纲笔记(简繁转换无能)
来自:平沙五尺(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文学是什么? 卡勒(Jonathan Culler)着,李平译:《文学理论》。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王梦鸥:《文学槪论;现代综合的考察》。台北 : 帕米尔书店,1964。 韦勒克、华伦(René Wellek & Austin Warren)着,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朱自清:《诗言志辨》。台北:台湾开明书店,1964。 H.M.艾布拉姆斯(M.H. Abrams)着,郦稚牛等译:《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新批评 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关于散文 卢玮銮编:《不老的缪思 : 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3。 叙事理论 高辛勇:《形名学与叙事理论:结构主义的小说分析法》。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 熱拉爾・熱奈特(Gérard Genette)著,王文融譯:《敘事話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精神分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着,张唤民等译:《弗洛伊德论美文选》。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年。 杜布莱西斯(Yvonne Duplessis)着,老高放译《超现实主义》。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 文学与权力 张京媛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陶丽・莫依(Toril Moi)着,林建法等译:《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权主义文学理论》。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 杨小滨:《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台北:麦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 读者理论 龙协涛:《读者反应理论》。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H. R. 姚斯(Hans Robert Jauss)、霍拉勃(Robert C. Holub)着,金元浦、周宁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魂歌弦…………………………………… 第一課,什麽是文學 文學在什麼時候出現?實體存在的文學(一首詩一部小說)文學作為一種觀念 如何影響了我們對文學的看法?印刷技術 識字人口 公民權利、出版權利 作者觀念?版權法與著作權(1842英國的版權法)制度:文類規範、批評和欣賞方法(大學的教育體制) 正在改變及未來的文學 市場 網絡文學 其他媒體及新的技術 第二課語言的可能性 文學語言與一般語言的不同:1 對語言本身的關注 2 不同程度的實驗、扭曲与創造 陌生化理论 什克洛夫斯基(俄;Viktor Shklovsky;1893-1984 )俄國形式主義(Russian formalism )1910s-30s 科學的研究 文學性(literariness):文學之所以為文學的特質/潛在因素 對語言本身的關注 對於「以形象來思維」的批評:1 文藝「以形象來思維」vs科學、哲學「以概念來思維」2 問題:不能概括文學的共性 3 文學形象:作為其他藝術手法的其中一種;目的──加強感受性 對於語言簡練說的批評:1 以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多的意義?2 實用語言vs詩的語言 文艺是什么 1 文藝並非一種思維、認知方式vs科學、哲學 2 文藝並非以描述外在世界為目的vs實用語言 3 文藝:一種改變感受方式的手法(以「感受過程」而非對象為目的)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1 感受的機械化──語詞的簡略 2 事物的「反常化/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增加感受的難度和時間「使石頭成為石頭的」 細讀(close reading)【英美】新批評(New Criticism)1920s-50s 文學作品的內部研究(vs歷史,作家生平)提出反諷(irony)、含混(ambiguity)、張力(tension)等等觀念 細讀(close reading):「這種批評方法對一篇作品,哪怕是極短的抒情詩,作詳細的不惜篇幅的結構和語義前後照應的分析評價,而對於文本外的任何因素不做考慮。」(趙毅衡) 關於語境(context) 第三課文學,作者與個性 宇宙 模仿 客观 作品 表现 艺术家 实用 观众 表现说華茲華斯 (William Wordsworth,1770 1770-1850 1850)《抒情歌謠集.序 》「一切好詩都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all good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尚书尧典诗言志《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為志,發言為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言之不足,故嗟 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 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 聲;聲成文,謂之音。」诗与人格:孟子 知人论世 曹丕 文以气为主 散文中的我 周作人 言志與載道 言志與自己之道即是言志,言他人之志亦是载道 廚川白村 《出了象牙之塔 》Essay比什麼都緊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將自己個人底人格的色彩,濃厚地表現出來。魯迅譯) 新批評:維姆薩特 維姆薩特(William K. Wimsatt, 1907 (William K. Wimsatt, 1907-1975) 1975);比爾茲利( 比爾茲利(Monroe Curtis Beardsley, 1915 Monroe Curtis Beardsley, 1915-1985 1985) 意圖謬誤( 意圖謬誤(intentional fallacy; 1946) intentional fallacy; 1946)感受謬誤( 感受謬誤(Affective fallacy; 1948 Affective fallacy; 1948) 第四课,叙事 小说:Fiction Fiction(虛構敘事作品)敘事性、虛構、散文 现代狭义小说:情節與故事:福斯特( 福斯特(E. M. Forster E. M. Forster)《小說面面觀 小說面面觀》對「因果」──情節內在邏輯的強調 對「因果」──情節 情节 文言小说 诸子寓言 結構主義敘事學Narratology 1俄國形式主義 2敘事語法 3普洛普(Vladimir Propp) (Vladimir Propp)《民間故事形態 民間故事形態學》(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1928)4熱奈特 敘述層:1敘述外層( 敘述外層(extradiegetic extradiegetic level level)故事外的層次 故事外的層次 敘述者所處層次,講述他人的故事 敘述者所處層次,講述他人的故事2敘述層( 敘述層(diegetic level diegetic level )故事所處層次 故事所處層次3敘述裡層( 敘述裡層(metadiegetic level) metadiegetic level)erard Genette狂人日记 两个叙述层 文類的地位:日記 vs 歷史 史書是中國文化文類等級最高的敘述文類。「六經皆 史」,按這個說法, 史書是中國文化的最高文本類型 即所謂「經典化文本」( canonized texts ),接近許多 文化中宗教籍典的地位。更由於他讀歷史的特殊讀法 敘述( narration )與聚焦 focalization) 的劃分 narration) 頻率( frequency :發生一次敘述一次( 1R/1H 1H) 發生 n次敘述 n次( nR/nH nH)發生一次敘述 n次( nR/1H 1H) 發生 n次敘述一次( 1R/nH nH) 跨度 duration):1 停頓 (pause) pTR (敘事時間)n,TH(故事時間)=0 =0TR 無限> TH例子:評論、景物的描寫:場景 (scene) TR=TH ── 對話、內心獨白 2概要( Summaryy): TR<TH 3 延長 (stretch) TR TH stretch):TR>th 時序 order :回敘/倒敘( retrospection ret預敘( anticipation (多年後 ,奧瑞里亞諾 •布恩迪亞上校 中共建國以來對文學的控制 「我們今天開會,就是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 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 ,作為團結人民、教育 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 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鬥爭 。」;「文藝是 從屬於政治的,但又反轉來給予偉大的影響於政 治。革命文藝是整個革命事業的一部分,是 齒輪 和螺絲釘 。」(毛澤東 在延安座談會上的講 1942 ► 文革的結束與文學環境的改變: ►七十年代末:文革結束及開放改革 ►創作自由:「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不是發號施令,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 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徵和發展規律 ,幫功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文學藝術事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 1979 1979) 寫實/現實主義的傳統: ► 從寫實主義到現實主義 ► 三十年代「只有不在表面的瑣事(details)中,而在本質的,典型的姿態中,去描寫客觀的現實,一面描寫出種種否定的肯定的要素,一面闡明其中一貫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的本質,把為人類的更好的將來而鬥爭的精神,灌輸給讀者,這才是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的道路。」周揚:關於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 唯物辯證法創作方法』之否定 〉) 形式實驗:► 小說對現實的「反映」及「指導」► 對形式探索的貶抑► 想像?虛構? ► 高行健:現代小說技巧初探 1981 1► 馬原:「一個突出的變化是出版,由於思想解放的提出,數量極其巨大的外國文學作品如洪水一樣湧入,讓我們一下看到了如海一般遼闊的書的世界。從那時起,我們知道了卡夫卡、安德烈.紀德、加繆、福克納 【…… 】」 對權力話語的反抗:►李陀:對「毛文體」的反抗►吳亮:扺制、懷疑 vs 浪漫和理想主義、樂觀的進化論 重寫歷史:「在整個八十年代的人文思潮中,歷史實 際上是比這些現象、思潮和運動更巨大的 隱形字樣,在我的記憶中,所有的人都在 某種意上對歷史發言,或者以歷史的名義 發言。一種不無簡單化的表述可以是,整 個八十年代的文化在試圖完成一次重寫歷 史的工作。」(戴錦華) – 第五六课文學、夢與潛意識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意識(conciousness):相對於無意識,能覺察的部分;如感覺、知覺、思維 (一)「無意識「(unconciousness)這個詞的最古老而又最好的含義是描述性的,即,無論何種心理過程,我們若根據其產生的影響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同時又無從直接覺察到,我們就把這種心理過程叫做『無意識』的。」 (二)「我們可以把無意識分成兩類:一類可以在頻繁發生的情況下,比較容易地轉變為意識的東西;另一類的轉變則很困難﹝……﹞我們稱那類只是潛在的,因而容易變為意識的無意識為『前意識』(preconscious),而另一類仍稱為『無意識(unconciousness 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自我超我特點••隱晦而不易接近的部分••充滿無意識的本能衝動••同時感受到外界與心理內部的刺激••代表理性與審慎道德化的自我或良心功能心理能量的儲存器組織調和各個部分的矛盾••指導、監視、威嚇自我••理想(the ego idealideal)的載體)????自我力求滿足它服從原則享樂主義(無關邏輯、道德)現實原則社會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標準 生命的原動力•力比多/性衝動(Libido)•創造力•壓抑機制 心理治療•談話•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夢 夢的解釋•夢作為精神活動的產物:夢是願望的達成•夢的表現方式:•被壓抑的願望──通過偽裝與變形(逃避審查)而達到滿足•具體形象、場景、戲劇化;象徵 弗洛依德看文學:作家與白日夢(1908)•兒童遊戲的特點:•重構的世界;虛擬的世界•認真,熱情????樂趣•文學作為成年人的遊戲•白日夢????遊戲的替代•兒童的遊戲????成人;成人的遊戲????兒童(掩藏)•白日夢之產生:匱乏(未達成之願望•白日夢之特點•當下(誘發之場合)????回溯童年經驗????未來(願望之實現)•幻想????童年經驗的扭曲再現•文學作為一種白日夢 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心理學的概念:•由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1842‐1912)提出•指思想或意識的不間斷(參考《心理學原理》•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尤利西斯》Ulysses(1922)、維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1925) 一種捕捉瞬間閃現的思想與感官印象的技巧 破碎、斷裂 自由聯想 漢弗萊(Robert Humphrey, 1954‐)《現代小說中的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modern novel•內容:「意識流小說是以發掘意識的語前層次(prespeechlevel)為基本重點的小說,其主要目的在於揭示人物的精神存在。」–「較之理性陳述更朦朧的層次,即處在精神活動邊緣的層次」–語前層次:不受檢驗,不受理性控制,不講究邏輯秩序的 意識流小說常用的技巧:•內心獨白(interior monologue):–「在人物的精神活動還沒有轉化為經過慎重考慮的語言之前,把位於意識控制之下的各個不同層次的活動如實地表現出來。」(不一定指近乎無意識的,最深層的思想)•印刷方法(字體、標點)•自由聯想(排除理性邏輯控制的聯想法;記憶、感覺、想像)•(時空)蒙太奇(montage) 超现实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7)超現實主義第一宣言(1924);(安德烈.布勒東Andre Breton;1896-1966):「超現實主義,陽性名詞,一種純粹的心理自動狀態,人們試圖借它,或口頭、或筆頭、或者用其它任何方式,表達思想的真實活動情況。它是不受任何理性制約,也不考慮任何美學或道德成見的思想記錄 1自動寫作:「你在盡可能有利於精神集中的地方坐下來,叫人把文具拿來。你盡量使自己處於被動或接受狀態【……】你在預先沒有任何主題的情況下快速書寫,速度之快使你來不及記住自己所寫下的東西,也顧不上重讀它們。第一句話將會孤零零地來到,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甚至每時每刻都會有一句令我們思想中的自覺意識感到陌生的句子千方百計要流露出來。」2夢境、幻覺、自由聯想(例:「絕妙的僵屍」)、拼貼(collage) 3 神奇即美──不合理的搭配 一條安德魯狗Un ChienAndalou(1929)????Luis Buñuel路易斯•布努埃爾(1900-1983)????Salvador Dalí薩爾瓦多•達利(1904-1989) 现代主义:1個人與外在世界的緊張關係 2主體 文学研究:1文學與其他藝術的關係 文學與社團 第八九课 文学与权力 马克思唯物論:上層建築(superstructure)與下層建築(infrastructure)的係: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生產方式????不同的社會關係(e.g.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擁有生產工具──無產階級以出賣自己的智力與勞力換取薪金)???? 社會經濟因素(物質)決定意識???? 歷史的動力:矛盾統一????發展???? 歷史發展的規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社會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意識形態???? 國家機器以外的操控力量???? 借以經驗世界的想像方式???? 維持生產關係之不變 製造幻覺-維持主導意識形態????? 超越當時的主導意識形態? ﹝匈﹞盧卡奇(Georg Lukács;1885‐1971):十九世紀的寫實主義小說:???? 真實的生活:超越既有的/表面的現實???? 對現實的全方位感知(超越異化) ﹝德﹞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悲劇vs史詩劇場(Epic Theatre)Alienation Effect (間離效果) 阶级以外:性别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及權力──???? 伍爾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7)《一個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1929):???? 寫作的條件是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閒暇、一筆小錢 索绪尔语言观念 能指与所指是任意的 purple的聲音(能指)與紫色(所指)的關係? 家國與歷史想像 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1892 1940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1892-1940)????馬克思:生產條件改變????上層建築改變(藝術如何受影響)????文學藝術作為一種生產──文學藝術的生產方式 機械複製技術如何影響藝術品的感受 模式及其價值? 绘画与摄影????主要參與複製的身體器官:手????眼(速度)????真實性的標準????複製的贗品依賴原作????真實性的標準:無意義????不依賴原作(局部放大、慢速)????時間地點的限制(教堂內的壁畫、博物館內的藏畫)????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向(大多數的)「人」展示????隨時可以在家觀賞????對藝術品的膜拜????藝術作品的出現(崇拜儀式)????藝術作品的獨一存在及其權威性:從其物質形式聯想到它存在的特定時空──作品產生的年代及歷史????歷史網絡與作品的氛圍、靈光(aura)????機械複製技術的出現????靈光的消逝:「複製技術使得大量的現象最代了每一事件僅此一回的現象。複製技術使得複製物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都成為視與聽的對象,因而賦予了複製品一種現時性。」(p.61-62)????膜拜價值????展覽價值 画与电影????少數的觀賞者????觀眾集體—反應受到彼此的牽制????美的表現????在攝影機前表演????表演性的減低(例:偶然的片段)????觀賞的方式:專注的凝神靜思「整個人投入畫中」????消遣的態度;迅速流動的影像????震驚「藝術品潛入了大眾」 电影的革命与反动????表演者與作品的疏離(~工人及其產品)????另外虛構的形象????明星的商品價值????「如果資本主義繼續主控這個市場,我們唯一能期望電影對『革命』的貢獻,是期望它帶起對古老藝術觀的革命性批判。我們並不懷疑在某些特例的情況之下電影能更進一步地對社會關係,甚至對財產的地位本身,也進行革命性的批判。」(P.77)????「電影在視覺和聽覺方面幫助我們擴大了對世間事物的注意範圍」????科學與藝術探索的結合(.p.86-87)????「它那幾十分之一秒的爆炸瞬間,便炸開了這個集中營似的世界,現在我們被遺棄在散落四處的斷垣殘壁間,正展開一段冒險之旅。」(.p. 87)????不為我們注意的自然──無意識的經驗(p. 89) 第十课讀者 文本( Text Text) vs 作品( work work) ????羅蘭.巴特文學研究的對象? ????文學作品?學科知識的分類──研究對象必須具備獨 學科知識的分類──研究對象必須具備獨特本質 互學科( 互學科(interdisciplinary interdisciplinary)──新的對象:文本 作品與文本:1 文本實體的存在(例:書本的一部分)一個方法論上的場域(methodological field field)在某一運動、生產過程中體驗這種運動沒有邊界,可以貫穿不同的「作品」2 小說、散文 ……文本的經驗顛覆了傳統的文學分類(如體裁風格的劃分)34图23 巴特所說的快樂( pleasure; ????1 快樂並非文本的元素 2漂移之物 3並非主體對客體的判斷、批判 4 一種關係 Intertextuality互文性????Julia Kristeva(194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白先勇〈遊園驚夢〉????作品的邊界? deconstruction 解構????Jacques Derrida(1930-2004) 當代詮釋學:)1全象 複合統合的印象 2對象的認知/第一個發現者 3對非象動 物之認知 4)象是什麼 5看到象:先在之經驗或認知 加達瑪 Hans Georg Gadamer 1900-2002)特定歷史時空(有限的理解)Horizo視界与审美客体 诠释作为对话:先在的整体观念,修正的整体观念 讀者的位置: 伊瑟 (Wolfgang Iser;1926-2007)1 讀者的創造性位置 2 一般語言vs文學的語言(意義的空白)3 讀者:游移與綜合、想像與補充 4隱含讀者( 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r Implied reader)5 讀者在文本中的既有位置 6 文學:一種創造的過程 姚斯 (Hans-Robert Jauss;1922-1997)???? 期待視野 ????讀者:先在的期待視野(horizon ofexpectation) ???? 閱讀:期待視野的修正與建立 ???? 文學史的發展:名作之產生:創新 (不符合期待視野) ) ????大量模仿 ????視野改變 ????接受先在之經驗或認知. 港台文学害死人!!!!!!!!!!!!!!!!!!!!!!!!!!!!!111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发生了四件事使得我最近刷书速度猛升——几周的打卡 (平沙五尺)
- …… (李四辣个)
- 大二下的悲惨生活 (天容海色)
- 大二上的打卡 (天容海色)
- 我大半夜看书,冬天去到南方。 (平沙五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