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人和人相处还是需要能够彼此容纳对方精神世界,所以想找一位精神世界广阔的人
来自:。
最近的一个感悟是意识到人和人相处也需要双方精神世界体量相似的,因为精神世界越狭小的人限制越多。我曾试着强迫自己去适应对方的精神世界,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话题变成禁区,这就像是把自己强行塞进冰箱里一样,令我感到窒息。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缺点,首先或许理性过剩感性不足,然后就是单到这个年纪,多少有些爱无能。何况往往是在网上沟通,有的现实里可以用行为解决的问题在网上是无力的。因此,我只能尽力寻找更多话题,以图能够通过更多对话来互相了解。但现实是我遇到的人多半都给自己设下一大堆限制:这不能说,那不够正能量,或者就是不现实等等。这让我感觉对方的精神世界非常狭窄,因此也让我对对方很难提起兴趣。
最后就是,都这个年纪的人了,希望能够坦率真诚一点。别聊得好好的突然就开始忽冷忽热,故设考验。大家都不是小孩了,不是还需要玩小伎俩的年纪。
————————
或许人年纪增大以后才能思考一些年轻时不曾思考的问题,七八年来有一些感悟,不一定对:
1、对大多数人来说,按部就班的服从社会(大他者)的安排比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重要得多。所以他们放弃了所爱选择了门当户对,放弃了爱好选择变成沉默的中年人。多年前我因为他们的选择意识到了友情的不牢固,多年后我更是意识到没有共同的生活和相近的选择,人和人终究会走散。或许他们具有各种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但我怀疑没有一样成功真正属于他们自己,因为他们身上只有油腻感,行尸走肉般的状态和一脸疲惫。
2、男女关系本质上依然是政治性的。些微的分歧背后极可能是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对于一个人来说,某种生活,某种生活水平可能非常重要,对于另一个人则未必,这就是价值判断。而实际上可能会有一方强迫另一方去做其不想做的事,这又涉及到权力-支配关系。
3、人就像活在蛛网上的一个个节点上一样。我们和世界的联系,其实就是和其他临近节点上的人的关系。总有人喜欢跟风说什么“一个人感觉更好了”,但真的是一个人吗?要等到临近节点上的人消失殆尽,才是真的“一个人”,才会知道好不好。
4、人都是活在意义上的,试图通过意义来超越自身的狭隘和生命的短暂。一个自卑的人可能需要攀附宏大叙事来对自己证明自己还没有那么可悲。而埋头赚钱,养孩子等等,是否其实也是一样的?当父母们说“都是为了你”时,他们的无意识到底在表达什么?
我觉得可能就是:第一,生命的短暂使我们不自觉的要把意义寄托到超越生命的事物之上。第二,自身的狭隘使我们必须通过他人获得意义感(对他人有用的才能获得满足)。
但在一个zibenzhuyi正在逐渐导致的家庭解体,个人原子化的社会里,在一个人和人彼此之间从三岁竞争到入土的社会里。对他人有意义(同时意味着再内容和时间上超越梦想个人有限生命)本身就是自相矛盾。
总之,想在这些共识之上寻找可以做伴的人。
坐标贵阳,四十出头,直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上海男丁克,找同类 (momo)
- 搭子 (小苹果)
- 全国各省丁克群 (爱情过敏)
- 【招新】北京丁克相亲群招新,重点交友-可以潜水、可以根据兴... (蓝兔子旅程)
- 【招新】北京丁克群欢迎新朋友【免费】 (咖喱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