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自我修养和诞生 - 观德塔文对陈若华的评价有感
来自:czqnut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完美收官,德塔文对陈若华这一角色也给出了评价。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篇高水平的好文,这和杨超越其实可以无关,它点出了演员角色的实质和内核!
其次,作为杨超越的路好,我很高兴看到德塔文给出的评价!文中提到,杨超越在95花为上星成绩优越的演员!我当然很高兴看到这个评价,但我更欣慰的并不是这句话,这句话再中肯也会一样被一些人毫无道理地踩。我之所以认为这是好文,是因为该文避开了表面,谈到了实质性内核性的东西!
不久前有个新京报对沈导的采访,记者应该是别有用心,似乎数次想岔开主题,并在几乎通篇谈论剧情立意的情况下,最后突兀地甩出说部分网友认为杨超越演技生硬,这是堂而皇之想给杨超越贴标签。
对比之下来看德塔文的这篇文章,通篇没有提到演技,却提到“她已经把剧本故事是否扎实、与角色是否产生情感共鸣放在选择首位,最终磨合呈现出一个具有演绎难度、复杂又真实的陈若华”。当一些人津津乐道涛演技时,杨超越早就自己悟了演员的实质,她和我们非行内人士却整天津津乐道谈演技的,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请注意!我不是说行外人不能谈!)
我个人经历有太多陈若华的影子,我看剧甚至有些精神恍惚,我就像在看我自己的过往。我很欣慰看到观剧小组里有很多人有相似的共鸣。有篇评论写得不错,说每一位女孩,至少有一瞬是共情陈若华的。但不止于此,我是男的,我在剧专小组里也看到很多类似的男性共情陈若华的剧粉。陈若华这条故事线是压抑的,但太真实太有现实意义了!这个角色是饱满的,成功的!
我们再回到之前那篇我认为居心不良的新京报的采访上,看看沈导如何选角的。沈导早就选定了许老师,原因是他觉得符合这个角色。安心、若华的选角,也都是因为这个。沈导选定陈老师,是觉得以她的智慧,也能演出符合的角色。除了被那个记者有意提到演技问题,沈导不谈演技!为什么?人家和你涛演技的,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我非常排斥整天涛演技,演技这东西除了有主观性差异,很多是方法、技巧、体验与学习等方面的东西,是停留在“术”这个层面的东西。不是说演技不重要,也不是说“术”这个层面就一定低级,其实各个层次也都是相辅相成的。但过于注重演技,会影响对角色实质性的理解,可以成为一个好演员,但上限未可知。
其实很多事理都是如此,术很重要,也最容易产生实质性的成果,但若过于注重术,会影响对道的理解,难于更上一层楼。我个人工作也受此所累,知易行难啊!而看杨超越对演员角色的理解与追求,我不得不佩服她!
看沈导的谈话,沈导起码已在“道”这个层次了。我对他了解不多,但就从这谈话,足以对他高看一眼!
一涛演技我就想起早年间,一主持人对王晶说,很多人认为周星驰演技差,王晶却说,是哪些人?那些人说的话,能信吗?
事实上,行内人士未必老把演技挂在嘴边,但我们一些行外人却最喜欢拿这个词来说事儿,因为这会成为拉踩别人最好的借口与武器。但实际上,一些不谈演技的,最懂演技是什么,大谈演技的,其实未必真能理解什么是演技。这次我在奔跑观剧专组遇到一个人,他谈到了很多非常专业的东西。有些镜头,我共情了觉得好但说不出具体情况,但这人能说出具体哪里好、为什么这么拍、前后情境如何递进。他也不谈演技,并且说自己是行外人,但我真有些怀疑他是行内人士,起码他很专业。很多东西,你越有深刻的了解,就越谦虚敬畏。
再说回新京报对沈导的那个采访,记者对沈导,高下立判,即使去掉记者最后对杨超越那段话,也是如此,很容易读出来!
我之前也有说过,这个圈,什么时候不涛演技了,什么时候谁张口演技会被人嘲,这个圈才算正常了!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在人力资源行业干了十几年,给大家大致解答一下这个问题(新增... (momo)
- 贺朋朋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后现代狂人)
- 秦峰属猪的31岁是怎么回事 (后现代狂人)
- 赵秀丽这个角色真的把我恶心坏了 (崩塌Crumble)
- 遇到像赵秀丽这样的父母 (喀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