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新的一年已过去了将近一个月,或许我们仍在为上一年的满足或遗憾收尾,但同时,也在为徐徐展开的2024罗列全新的计划。就像骑士踏上新旅程前需要磨亮长剑,在这条路的新起点,我们为你准备了202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点新书预告,希望你能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走得更平稳踏实。一起来看看今年计划上新的各类重磅图书吧!
社科类
出版时间:2024-03
自2013年起,学者谢爱磊对中国四所精英大学的近2000名学生开展追踪研究,其中近28%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小镇。他们从千万人的分数搏杀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口中的“小镇做题家”。迈入校门的刹那,出身的差异一并涌现。城市与乡村、贫穷与富有、丰饶与贫瘠……在陌生的文化世界里,他们进退维谷,饱受匮乏、隔阂、分裂、迷茫与孤独的煎熬。想要摆脱过往的烙印,要经历撕裂般的成长与重塑。而这,不过是漫长的社会阶梯攀爬的第一步。作者结合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对“小镇做题家”的家庭背景、学业表现、社会适应、就业出路等情况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翔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结合受访者口述,呈现农村与小镇青年社会流动征程中的内心世界,并力求揭示在精英大学中,个人的生命历程如何与宏观的社会进程所缠绕。我们生活在这片名为“亚洲”的地域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体的,是从什么时候起界分亚、欧两大洲?分界的依据又是什么?从欧洲人命名“亚细亚”,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亚洲人”,中间经历了哪些曲折?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告诉我们:古地图是探索亚洲形成史和反思现代性的关键一环。在新作《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中,他透过百余幅珍贵的古地图,描摹了亚洲(及中国)在地图上出现、发展、变化、定型的全过程,同时观察了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权力结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领土国家——于现代形成的初期,在地图上的呈现与表达。本书从石窟创造者供养人的角度对巴蜀石窟重新解读。所谓供养人,是指提供资金、物品或劳力开凿石窟的人。本书分为初入、生莲、大佛、乱世、梵音、涅槃6个章节,作者寻访了大量四川、重庆荒野中的石窟,并对石窟进行分期,勾勒出不同时代的造像题材与风格,第一次将视角放到供养人上,揭示石窟供养人的希冀、哀伤、欢喜。作者通过对巴蜀石窟题记的解读与辨识,找寻出近百位供养人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故事,串联巴蜀石窟的脉络,还原其生活与时代。四川石窟艺术的题材、艺术的变化与供养人的身份有直接关系,本书从历史文献和碑刻中对其进行梳理,通过对不同时代供养人身份、地位、情绪等方面的还原,勾勒出每个时代的风貌。《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北宋汴京城之繁华、各阶层人民生活之富足祥和的传世名画。本书从此图丰富的元素切入,结合众多史料,试图描画图画背后广大、动态的北宋世界。书分城市化、工商业发展与现代服务业萌芽、对外贸易、大众娱乐、市民风俗五部分,细致分析宋代出现的诸多新生事物或现象,深入探讨它们代表的意义、出现的原因和过程、造成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宋代中国,极其深刻地回答了何为“唐宋变革”以及“唐宋如何变”。以人物经历为纲,从地理角度对旧人旧事进行挖掘和解读。著名作家聂作平沿蜀道、武关道、荆襄古道、梅关古道、长江、湘江、赣江、京杭大运河等纵横交错的千古水陆要道,寻访前人足迹,摹写杜甫入川后的生活,苏轼名噪京华的青年时光和或起或落的仕途生涯,柳宗元被贬永州和柳州的孤独岁月,以及李商隐寻不到出路的彷徨的一生……山河坦荡,古道绵长,铭刻着前人远去的背影,也传扬着他们的精神与文化。本书是通过古代壁画等艺术资料,探讨古代信仰与社会生活细节的大众普及类图书。古人留下的艺术资料中蕴含丰富的生活细节,作者列举古代壁画作品中常见的“庖厨图”、“野宴图”、“饮酒图”、“射猴与射鸟图”、“云车图”等,辅以古代典籍、出土文物,一一考证源流,解释意象,图文互现地论及古代生活的烹饪、酒事、礼仪等风尚,以及图腾崇拜等民俗信仰,再现古人丰富多样的饮食生活与文化礼仪,揭示壁画蕴含的丰富文化意象,为读者了解古代生活及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角度。有人说,日本饮食文化的核心其实就是发酵文化。其实不只是日本,世界上大部分的地方特色食品都与发酵密不可分。发酵带来的酸奶、味噌、白酒、酱油、米醋等食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味觉体验。为什么通过发酵能制作如此多的食品?发酵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呢?发酵诞生以来,给人类的身体健康、生活习惯,甚至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发酵产业的前景如何?……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向发酵的世界,出发!《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一七九三年,以马戛尔尼为正使的英国使节团,浩浩荡荡抵达乾隆帝统治下的中国。英国人远道而来,表面上是为乾隆帝贺寿,实则希望取得在中国的通商贸易权利。在众多珍贵礼物中,有一件或许会令我们觉得意外——Wedgwood瓷器。中国的瓷器工艺水平之高举世闻名,英国人为何选择中国极为擅长制造且数量繁多的瓷器作为礼物?Wedgwood瓷器靠什么征服了世界,奠定其二百多年的基业?作为当时备受瞩目的全球贸易商品,瓷器又承载着怎样的美学密码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印记?透过英国国宝级品牌Wedgwood瓷器的传奇发家史,我们将看到科学革命方兴、工业革命初起、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生成的英国,看到英国历史上群星闪耀、影响深远的一段百余年岁月——“漫长的十八世纪”。本书收录黄宗智、周黎安两位教授有关中国研究的代表作15篇,囊括了两位顶级学者的重要经验发现和理论概括,如黄宗智教授的“内卷化”“第三领域”“集权的简约治理”“实用道德主义”、周黎安教授的“晋升锦标赛”“行政发包制”“‘官场+市场’模式”等等。在本书中,黄宗智、周黎安两位教授各自围绕国家治理、国家能力等议题,在西方理论的“话语丛林”中穿梭往来,既与之对话,又面向实际,试图还中国一个本来的面目。他们的对话并非一问一答,也不是直接对应,而是在各自独立的探索中遥相呼应、相映成趣,书中也不乏争论碰撞。两位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对有志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本书为一部研究梁启超与近现代中西思想文化之关系的学术著作,全面梳理其一生中学术思想的流变过程、研究进路,展现了其丰富而深刻的学术探索和精神世界。作者以梁启超为研究对象,对其阳明学、墨子学、西方哲学、中国史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做深入分析,并聚焦于其学术研究对近代中国转型的影响,旨在以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现代诠释,来呈现清末民初中国学术转型的复杂过程。此外,作者还阐释了梁启超如何以新的概念、新的方法来解析各种议题,并以中西比较的方法探索中国的独特性,建立新的学术典范,并最后归结到“新民”“新国”与“铸造国魂”的现实关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龙登高教授的经典之作!基层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的底色,中国古代尤其是晚清民国以来的基层治理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龙登高教授基于丰富翔实的史料,从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与地权制度出发,分别探讨士绅制度、公产制度在传统中国基层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传统基层公共品供给的案例进行了深度分析,再现了民间组织、民间经济秩序、产权形态与基层治理之间的动态关系,揭示了传统中国士绅、草根经济、新式教育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我们看到传统公共品供给模式的生命力与延续性。涩泽龙彦作为战后日本的法国文学介绍人、翻译家、小说家、散文家,在日本文坛乃至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目前国内也出版了他的多部著作。经由这本传记,这位幻想文学先锋的生命编年史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童年至青年的问学经历,对法国文学产生兴趣;与同时代文人、艺术家如三岛由纪夫、稻垣足穗、种村季弘、土方巽的过从;除了翻译、作家的身份,还有作为杂志主编、图书策划人出版生涯;轰动一时、文坛名宿为他出庭申辩的“萨德审判”;与两任妻子的邂逅……本书由与他接触的最后一位责编执笔。故在出版的一般文献之外,更搜集到许多从未公开的资料,以及关于涩泽的不为人知的逸事,并特别整理了涩泽龙彦年谱。这是一本角度十分有趣的植物学大众科普读物。“厨房里的植物学家”史军讲述可口水果与美妙香草的独特故事:从栽种历史和传播途径、香气和味道的秘密、它们的特性、进化与社会、文化、地理、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关联……娓娓道来樱桃、草莓、凤梨、牛油果、可乐果、百香果、山楂等28种水果和罗勒、胡椒、姜、啤酒花、芫荽、鼠尾草等13种香草的有趣知识,就连我们最熟悉的苹果、姜等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书里不仅仅讲水果与香草,还讲到水果与香草背后的人和故事,我们能从这本书中一窥水果与香草里植物学的科学密码,也可以感受到人文的温度。2000年以来的美国衰落论可信吗?杰德·埃斯蒂以英国为先例,结合英美两国关于国家认同尤其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的霸权现状,绘制了一幅关于美国历史和美国命运的地图。在他看来,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国的预言既不是杞人忧天者所宣称的灾难,也不是乐观主义者声称的可以避免。美国的衰落之所以在主流媒体中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是因为美国人已经失去了一种超越全球霸权、具有国家目的的语言。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的影响力是无形的,英国已经丧失超级大国身份,却依然有着超级大国的怀旧情结,美国的衰落不可避免,但是衰落并不意味着泯灭。出版时间:2024-01
为什么有些男性在和伴侣的关系出现危机时会用暴力解决?亲密关系中暴力受害者如何防止暴力循环、消除痛苦……性别研究教授、资深家庭暴力治疗师阿普特根据近30年为上千名施暴者治疗的经验,结合40余则案例和治疗过程,对亲密关系中的施暴者和暴力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溯源施暴者为何会使用暴力,揭示了他们暴力行为的原因、特征和后果。作者重点探索男性施暴者鲜为人知的一面——施暴者的心理,展示了男性施暴者背后的复杂原因和社会影响。书中穿插治疗对象的案例分析,概述了为什么男人在亲密关系中会变得暴力,以及如何预防暴力和让施暴者改过自新。
艺术类
这部摄影集精选了叶锦添自1980年代以来各时期风格各异的代表作品109幅,分为“美人”“橱窗”“众生”“异境”四辑,涵括其在电影拍摄间隙与从未间断的旅行中所捕捉、记录的真实瞬间与回忆性文字,勾连出叶锦添在电影、舞台、当代艺术之间自如与自觉的艺术寻真之路。在叶锦添敏锐与精妙的镜头布局中,周润发、张国荣、梅艳芳、张曼玉、王祖贤、周迅、李冰冰等呈现出少为大众知晓的情绪状态。而在致敬摄影大师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的初衷驱使下,叶锦添将更多的记录对象,移至现实主义的表达,不论是孟加拉少年充满神性的对视,还是藏族女孩极具生命力的凝望,抑或是纽约地铁、巴黎街头、香港老城区的喧嚣闪影,都在尝试透视出现实概念下的真实。此外,叶锦添还善于营造镜头背后拟人化与戏剧化的虚实意境,游走于抽象与具象的边界。本书介绍了全球多个新奇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包括艺术展览、户外艺术装置作品、艺术节、雕塑公园、画廊等,有些已为大家所熟知,有些则闻所未闻。或聚焦一些小博物馆中特别的藏品,或关注大博物馆中不为人知的藏品,引导读者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艺术,通过专业文化学者的讲述,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味世界各地的数百种有趣的艺术魅力。这是一本规划旅行的必备书籍,目的是帮助想要规划旅行且偏好艺术和文化景观的人了解目的地和它的文化。本书是法国电影评论家让-米歇尔·付东关于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导演的电影研究专著。从1949年到1962年,小津安二郎导演了13部电影,其中包括《晚春》《宗方姊妹》《麦秋》《茶泡饭之味》《东京物语》《早春》《东京暮色》《彼岸花》《早安》《浮草》《秋日和》《小早川家之秋》《秋刀鱼之味》。本书对这13部电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度解析。作者认为,通过一些应该定义它的一般考虑来平衡小津的艺术,往往会低估这种丰富性。如果真的有“小津风情”,那就是其作品的“丰盈柔顺”。本书为我们观看和理解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思考。全书组成:自述+ 听乐笔记+ 数字中的里赫特+ 里赫特影像。各册简介:《自述》:收入作者中文版序、序章,以及蒙桑容根据与里赫特对谈整理的里赫特自述。黑白插图170幅,包含演出照、生活照、与友人的合照等。附里赫特重要演出年表、合作音乐家名单。《听乐笔记》:收入1970—1995年间里赫特的笔记精选,主要内容是他观看音乐会、听唱片等活动时写下的评述文字,包括时间、地点、曲目、演出人员及听乐感想等,因此称作“听乐笔记”。《数字中的里赫特》:里赫特演奏会及演奏曲目统计。蒙桑容耗费巨大精力整理了里赫特演奏生涯的各种数据,包括各种维度的演奏曲目统计、音乐会场次统计……为里赫特的粉丝提供了偶像作品明细,也有音乐史、演奏史研究的价值。《里赫特影像》:收入里赫特全彩照片42幅,由蒙桑容提供,多数为独家呈现,是供爱乐者欣赏、收藏的影像图册,车线装订,可裁下任意一页装入镜框摆放。本书通过讲述艺术家的故事及其作品来展现西方艺术史的丰富细节,以时期、地域和艺术家的主要作品为主线展开叙述。内容涵盖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至新艺术运动时期的故事,分为艺术家简介、主要作品介绍、风格分析、艺术史上的趣闻逸事。书中附有艺术家生活年代中发生的大事件,将艺术家个体放置于的大的艺术史脉络中,使读者对艺术家生活的历史背景有大致了解。书后附有书中涉及的艺术史典故、专业名词以及书中作品的收藏地。本书旨在通过艺术家生动的故事来激发读者对艺术、对博物馆的兴趣。《十竹斋书画谱》是明末胡正言编印的一套书画册,兼有讲授画法供人临摹的功能,被誉为“最古老的中国画谱”。分为书画、墨华、果谱、翎毛、兰谱、竹谱、梅谱、石谱八大类,收入他本人绘画作品和复制古人及明代的名作三十家。自万历己未(1619)第一谱“书画册”起,至崇祯癸酉(1633)第八谱“果谱”止,梓印时间长达15年之久。每谱有序言,除“竹谱”附写竹诀,“兰谱”附起手式,其余各谱均40幅,一图一文,以书配画,交相辉映。该书画册融诗、书、画、印艺术为一体,纤妙精雅。出版时间:2024-01
2019年,艺术家王璜生将氧气瓶作为新的艺术创作起点,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从平面到装置,到影像,到综合性现场,到跨越界别场域的作品,并最终形成包含了绘画、装置、影像、行为、声音艺术等整体性呈现的“王璜生:呼 / 吸”展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他的创作不仅有着社会现实意义,也成为了共构集体记忆的手段。本书从王璜生与“呼吸”相关的艺术创作中提取了 21 个关键词,发掘它在中外历史文化中的引申含义,串联起相关展览及作品图片,以及创作自述和艺术评论,深入分析解读了该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思维过程、技法手段、风格特点及价值意义等。全书以全球化的视野展开论述,既展示了在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刻,王璜生对当代艺术创作的重新思考和认识,也以作品为线索,紧扣生命主题,唤起读者在人类共同体意识下的对自我、对社会的深度关注和思考。
文学类
可能是目前为止收录最全的布莱希特德语直译本!他是汉娜·阿伦特眼中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先锋剧作家的盛誉未掩平民诗人的锋芒,反而赋予其诗歌以戏剧性。如果说“里尔克的诗艺是献给艺术的”,那么“布莱希特的诗艺则是献给社会革命的”。在其流动、激荡、活跃的一生,诗歌几乎就是他的“日常巡察和呼吸”,他瞩目战争、政治、社会事件,更忧心这一切背后人本身的苦难;他的诗句看似浅白,素淡,却以反讽、讥谑、戏仿的利刃刺入夜的黑暗和寒冷。而在多篇首次译介的早期诗歌中,我们感受到在自然里的纯然快乐,得以认识另一个布莱希特。在诗歌的坏时代,重读布莱希特一生各个阶段的好诗歌,在剥离了“漂亮画面和香喷喷词语”的明澈文字里唤起自我的道德勇气和智识清醒。1973 年至1979 年,饶平如下放安徽,毛美棠留在上海照顾家庭。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唯一连接他们亲情的,是一封封往来两地的家书。本书收录了饶平如在1973年到1979年之间收到的来自妻子美棠和孩子们的近两百封家书。在那个通讯不便的年代,在这些家书里,他们互相汇报生活近况,通报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给对方出谋划策,嘘寒问暖,这些家书支撑他们度过了两地分散的艰难时期,同时也是那个年代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生活的真实侧写。人人都会面临是否投机的选择:对于不熟悉的领域,是否可以在较短时间放手一搏获得丰厚的收益?本书是美国传奇投资人道格·凯西、小说家约翰·亨特撰写的以投资为背景的冒险小说,糅合了政治、金融、战争、惊险、悬疑、爱情等元素,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查尔斯·奈特是一个机智勇敢、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淘金热吸引他来到西非,明知有被卷入非洲政治斗争的风险,但为了发大财而义无反顾踏上冒险之旅,想要以专业投机者的身份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总结出的9P法则看似简单,实则是将专业知识建立在对人性、社会管理方式的深层思考之上,引人深思。如果您如同查尔斯一样满怀憧憬,不妨跟随主人公的脚步,了解他如何深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在短时间内识破骗局自救、冒着巨大风险实现梦想——如何通过行动实施这一法则的经过。莫桑比克最负盛名的葡语作家米亚•科托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被战争摧残得千疮百孔的莫桑比克,这片土地上的男女老少,忍受战争、干旱与饥饿,惧怕土匪和矿区的地雷,有梦和欲望,却不得不为生存苦苦挣扎,甚至变得麻木残忍,死亡如黑夜般笼罩着他们,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信仰,以他们独有的目光看待生死、生活和世界。在这里,你会看到米亚•科托独特的创作风格:融合莫桑比克不同族群的语用习惯,大量使用自创的衍生词和混成词,语义高度密集的诗化表达;不断突破现实的边界,以梦境或看似怪诞的情节重现失序与混乱的现实世界,理性与非理性、真实与非真实相互碰撞、共存;鲜明的黑色幽默,淡化了阴暗甚至残酷的底色,文学的生命在反差中突显。本书为一部长篇非虚构散文,是作者痛失爱女后的锥心泣血的追怀之作。作者的独生女儿不幸罹患脑癌,生命凋亡于最好的年华。作品描述了得知女儿罹患绝症的震惊痛苦,长达十几个月的救治过程,以及女儿离世后绵绵不断的哀痛和思念。作品涉及许多感人而带有普遍意义的主题,有对于乖戾无情的命运和苦难的思考,有面对绝症不放弃一丝希望的抗争。这是一种对于超出日常经验的苦难经历的书写,感受和思考格外真挚、强烈和深入,从而也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一部深刻的创痛、生命和人性之书。出版时间:2024-01
本诗选收录了2020—2022年《诗刊》所刊国际诗人中20位的作品。有首次在国内文学期刊获得译介的尼加拉瓜诗人埃尔内斯托·卡德纳尔;有在拉美文学史上影响重大的乌拉圭“45一代”最后一位健在者伊达·维塔莱;有美国当代诗坛最德高望重的诗人查尔斯·赖特;有英国历史上首位女桂冠诗人卡罗尔·安·达菲;有著名的德国诗人、毕希纳奖获得者勒内·昆策;有小语种大诗人、爱沙尼亚诗人卡普林斯基……他们或是各国最重要的既存诗人(偶有刚刚故世),或是各国当前成绩突出的中壮年诗人。诗人年龄跨越50年,诗选范围阔大,内容丰厚,可使读者对当今世界诗坛有一个鸟瞰性的认识。
哲学类
《专名》是列维纳斯1975年出版的一部著作,当时列维纳斯的代表性哲学著作如《总体与无限》《困难的自由》《塔木德四讲》等都已出版,他的哲学思想体系已臻成熟。《专名》是列维纳斯对自己哲学来路的一次总结性回顾,从海德格尔的影响到犹太教传统的滋养,他分析了构成自己“他者”哲学的思想渊源,以及受到的同时代重要人物的影响。克尔恺郭尔、普鲁斯特、阿格农、布伯、策兰、德里达、让·瓦尔,以及不可或缺的布朗肖,这些人物都在此书中获得了相应的篇幅。出版时间:2024-05
私人笔记的内容从1914年焦虑的夏天开始,这些历史性的笔记以第一人称呈现了维特根斯坦在一战期间身为奥地利军队步兵的回忆,包括他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特别是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与此同时,在这个重要阶段,一种开创性的哲学方法和写作风格正在形成,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之一《逻辑哲学论》正在诞生,这一切使得维特根斯坦与死亡的无休止的擦肩而过有了意义。本书是当代维特根斯坦研究学者帕洛夫最新编辑的维特根斯坦私人笔记。原书主体由英、德语对照呈现,附有详尽的导读和评论注释,由帕洛夫英译,2022年4月出版。帕洛夫在翻译和评注这份私人笔记的过程中,解读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出版之后受到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
少儿类
本书由两位“雨果奖”得主联袂呈现,为本书呈现美术创意的赵恩哲老师获得了2023年第81届“雨果奖”最佳职业艺术家奖。理论物理学家李淼为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作了详细的科学导读,电影《流浪地球》美术设计组为本书制作了科幻力十足的插画,导演郭帆还贡献了精彩的感悟解读。本书跨越小说、科学、电影、绘画四大领域,带领孩子一览刘慈欣享誉科幻届的口碑级别作品。本书所选所有篇目均重新编校勘误,采用高级印刷工艺,经典呈现,极具典藏价值。以游戏的形式介绍诸子百家人物和思想的传统文化普及类绘本,每册书首先以小漫画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和生平故事,随后引入游戏,游戏包括本书中介绍的人物的主要思想以及与其相关的著名典故,通过游戏的设置,引导孩子深入了解人物的主张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文化常识。此外,书中还设置了游戏外的拓展思考,引导孩子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思考诸子百家思想与我们的关联,并进一步将其内化,切实获得传统文化的滋养。作为美食大国,中国地域辽阔、地产丰富,天南海北的美食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运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餐桌上的文化课》(全4册)是一套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趣味科普图文书,分别为《南米北面》《荤素搭配》《茶余饭后》《烟火滋味》。
编辑丨廖茹画
实习生丨石舸飞、刘智洁、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