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及感悟|我的人生意义探索之路
来自:King
一、
开始意识到“人生意义”这件事,是在我大学期间,那时候读了一点书,惊奇地看到《人性的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普关于人生意义的思索:“人生毫无意义。”
如果人生没有意义,这世间也就没有什么残忍可言了。他做过什么、还没有做什么,都已经无所谓了。失败不重要,成功也一文不值……
如果一个人不得不相信自己的行为是不由自主的,那么他就可以这样看待生活,视生命为编织地毯上的花纹,既无意义,也无用处,只图一乐罢了。人们以生命中的一举一动、所感所想作为灵感,也许能设计出或规律、或静致、或复杂、或美丽的图案。尽管最终这只是一场幻觉,是妄想自己在这天地之间竟能拥有选择的权利;尽管这只是一出障眼戏法,是现实与幻想交织而成的迷梦,但这些都无关紧要了。
当你的手里握着生命厚重的经纱时,一旦清楚这世上本无意义可言,就能颇为自足地选择几根纬纱,编成想要的图案。
这段话是菲利普身处困境的时候所感悟到的,我对其的理解是,与其说菲利普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倒不如说他是以人生意义的宏大,来反衬现在困境的渺小,“如果整个人生都没有意义,那现在的这点困境又算得了什么呢。”意识到人生的无意义后,他能够以更坦然更宽容的心态来应对眼前的种种问题。
即使如此,菲利普的这段感悟还是为我埋下了寻找人生意义的种子,从那时候开始,我的内心不断向我抛出一个问题:“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二、
后来,看到歌手李建的一段采访,他说:“人们寻找人生的意义其实没有真正的答案,寻找本身就是答案。”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以“寻找人生意义”为意义度过了一段时光,但是“寻找”这个词对于人生意义而言是很虚无缥缈的,人生意义并不像我手头的某个物件,某天找不到了,在房间里翻箱倒柜地“寻找”,那样的寻找是具象的、是有目的性的、是能够切实感受到寻找的过程的。“人生意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无法定义我的哪些行为是在寻找人生意义,哪些不是。
然后我又想,我能够接受“人生意义没有具体的答案”吗,或许我再有了更多学识与阅历之后,会接受这样的看法,但当时的我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某天某时,我能够得到一个具体的答案。
三、
再后来,读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名句:“爱生活甚于爱生活的意义。”
原文是小说的主人公阿廖沙和他的二哥伊万的一段对话:
阿廖沙:“我认为,在世上人人都应该首先爱生活。”
伊万:“爱生活甚于爱生活的意义?”
阿廖沙:“一定得这样,像你所说的超越逻辑去爱,一定得超越逻辑……”
“爱生活甚于爱生活的意义。”这句话本身很有力量,同时,后一段话也很重要,“超越逻辑去爱,一定得超越逻辑。”这段话是对前一句话的注脚,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不要去思考生活本身有什么意义,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并且尽情地用感官去感受它,让自己从变幻莫测的内心世界,回归到当下的真实中来。
比如在吃饭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在吃饭,眼睛观察到饭菜的颜色,鼻子嗅到它的芳香,嘴巴体会到它的味道,耳朵倾听到咀嚼的声音……不要去思考做这些的意义,让感觉像海水一样席卷全身。不断地意识到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享受这些点滴在身体内流淌的感觉。
或许是时间的沉淀,也或许是前面这些对“人生意义”的感悟的叠加作用,我变得不像之前那么急躁、那么迫切地渴望一个具体的“人生的意义”,也慢慢感受到了生活本身的乐趣。
四、
就这样过了很久,直到前段时间,我刚刚从一段颓靡的时光中走出来,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早睡早起、学习、运动……生活慢慢回归正轨。
一天晚上,忙完事情的我躺在床上准备入眠,突然又想起了“人生意义”这个问题,复苏的我感悟到了关于“人生意义”的新的“答案”。
我在想,无论我以后寻找到怎样的人生意义,我都需要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它。就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我没有提前做好准备,那我可能会与我的人生意义擦肩而过,或者根本就无法找到它。
所以我要努力自我成长,争取在它到来的那一刻,我不会怠慢了它。
然后我又想到一点,其实我已经开始实现我的人生意义了。如果在我的人生意义到来之时,我需要以更健康的身体、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它,那么,我在达到“健康的身体、成熟的心态”的这个过程,不也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吗?换句话说,我所做的所有关于自我成长的事情,不正是已经在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吗?
购买厨具和精炼刀技也是做饭的一部分。
这个想法让我茅塞顿开,像是用抽象的答案回答了需要具象的问题,我幻想出了一个模糊的“人生意义”,它在未来的某一刻等着我,而我现在做的事正在不断向它迈进,或者说是正在实现它。这个答案虽然很抽象,但却在我心中留下了一把标尺,让我能够判断,我做的哪些事情是在靠近我的人生意义,而哪些事情是在疏远它。
意识到这一点让我很兴奋(当然不出意外那晚失眠了),我在想,它能够赋予很多事情以新的意义。
譬如跑步,当我跑步完后,我不仅能感受到多巴胺和内啡肽带给我的快乐、能感受到自己正在变好的心理暗示的快乐,而现在又增添了一种新的快乐:正在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的快乐。
就像菲利普用人生意义的宏大来反衬现在困境的渺小,我也可以用人生意义的宏大来衬托生活中这些小的事物的意义,来为它们披上一层宏大的外纱。
我手中的笔,平平无奇,甚至出墨量过多,写字的时候经常渗透进下一页纸,但它在帮我实现我的人生意义。
我脚下的跑鞋,已经失去了弹性,鞋头部分还有很明显磨损,但它在帮我实现我的人生意义。
我每天都会刷牙,这很稀松平常,绝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做,但它在帮我实现人生意义。
……
当我带着这样的认识去生活的时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新的幸福感,它也减轻了我对人生意义的迷茫,不像是之前那样悬浮在空中,而是有种脚趾尖已经够到地面的感觉。
五、
我的人生意义探索之路暂时就走到这里了,这前前后后过了两年多。我并不经常想起“人生意义”这个问题,但有时,在工作结束满心疲惫地待在某个角落里怅然若失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想:“我做的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许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但我想我会永远探索下去。
2024/2/19更新
今天整理《战争与和平》的笔记,发现曾经摘录的当时看不懂的段落非常贴合这个主题,于是作为补充:
一个人极目远望毫无所得,却在自己脚下发现所找寻的东西。
……
“以前他完全看不见那个伟大、神秘、无限的存在(人生的目的)。他只觉得它一定在什么地方,于是努力找寻。在周围明显的现象中,他只看到有限的、渺小的、世俗的、无聊的东西。他借助心灵的望远镜向远方瞭望,觉得渺小世俗的东西之所以显得伟大和无限,只因为它在远方的迷雾中难以看清楚。欧洲生活、政治、共济会、哲学、慈善事业,在他看来就是这样。但即使在他自认为身体虚弱的时候,他的心灵也曾向远方眺望,但看到的仍然是渺小、世俗、无聊的东西。现在他已学会到处看见那伟大、永恒和无限的存在,因此要看见它,欣赏它,自然无需那种从人们头顶上瞭望远方的望远镜,而可以高高兴兴地观察永远变化着的,永远伟大、神秘和无限的生活。他越是就近观察,越觉得心平气和,十分幸福。”
此段为小说主人公之一皮埃尔的思考,我最有感触的是这句:“渺小世俗的东西之所以显得伟大和无限,只因为它在远方的迷雾中难以看清楚。”
也许正是因为未来是不具象的,是充满了可能性的,是值得让人无限憧憬的,我才会喜欢未来,我喜欢的不是憧憬中的某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是憧憬本身,是无法预测、不可捉摸能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未来本身。
我似乎也有些明白了,为什么毛姆把生活比作面纱:“那描画的面纱,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为什么《飘》中的艾希礼更喜欢朦胧的生活:“生活对我来说就像是放映在幕布上的影子戏。我偏偏喜欢那样。我不想看到事物的轮廓过于清晰,我喜欢一切都带上朦胧的色彩,像是笼罩着一层薄薄的迷雾。”
“生活唯一确定的就是生活的不确定性”。
也许正是未来的朦胧,才显出现在的清晰,才值得把幸福托付给现在。
爱具体的生活,爱朦胧的未来。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思考及感悟|暗示的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 (不爱吃肉的胖纸)
- 思考及感悟|批评阻碍了庆祝 (momo)
- 思考及感悟|支持自己的最简单方式,就是果断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留余地)
- 思考及感悟|永远不要小看刚入职场时你所做的那些基础工作 (奥兰多Ruthburg)
- 出谋划策|如何减少梦中的创伤重现? (五颗蕃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