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自身感受比对方性格重要
来自:momo
新写了一个帖子
和分享自己感受的人交往,远离经常性谈论对错的人 (douban.com)
————————
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反向形成。
由于其自身的某种性格,在他的超我或者外界是负面的,他对此产生了羞耻感,因此他会反向形成一个相反的性格,压抑他不被认可的性格并投射给别人,让别人成为这个拥有负面性格的人,并成为成为他耻感的替罪羊。
《自恋一个新理论》中有一个这样的的案例。
一个人极善妒,但他压抑了这种情绪,当别人说他分数考的很高时,他回答“随便看看书就考这么高了”。实际上他看书看到很晚,之所以说这样的话,就是为了把嫉妒心投射给别人,让别人嫉妒自己。
比如情深深雨蒙蒙里的如萍,在讨钱度日的依萍面前,非常“大方地”和依萍分享自己的快乐,炫耀自己20块大洋的手镯。成功地把嫉妒投射给了依萍。从而成功地激发了依萍的嫉妒心,和如萍争夺起了男人。
此时,依萍就是承接如萍羞耻感的替罪羊。
依萍如果能识别这个嫉妒心是被他人投射的,就不会陷入后续为男人跳河的抓马中。并且识破如萍的这种嫉妒心来自如萍的投射,那从此无论如萍怎么投射,都不会再形成投射性认同。
一个人,大家都夸奖他无私。你在和他交往时却极其不舒服,因为他总是有意无意让你觉得自己很自私。这个时候你就要留心了,你正在成为他羞耻感的替罪羊。
一个人,很理性。你在他身边,总是情绪失控。而离开他这种失控就消失了。那可能是你承接了他对“不理性”的羞耻感,
同样是一个有着积极性格的人
一个你在他身边很舒服。他的豁达无私道德,鼓励你,让你如沐春风,说明他并没有向你投射他的耻感,跟这样的人交往是很舒适的。
另一个你在他身边觉得自己哪哪都不是,引发了很多负面情绪。则就要警惕这些负面情绪,并及时离开,避免成为对方羞耻感的替罪羊
总结:
比起对方的性格和别人对他的评价,自己身处其中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味纠结对方性格,反而会产生自我怀疑,错失逃离这种剥削关系的机会。
————————
举个例子
你有两个朋友,美女A和美女B,而你是一个不丑也不美的人,很少容貌焦虑。
你在美女a身边,偶尔会嫉妒一下她的美貌,但这个嫉妒的感觉转瞬即逝,很快你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了,也没有为容貌自卑过。和A相处的感觉很愉快,你们两个人总能互相接纳对方的感受。
而你在美女b身边,你发现自己的妒意没有消停过,去了又来。还觉得自己丑的要命,甚至想动刀子整容。
本着尊重感受的原则,你开始留意,你消停不了的妒意和容貌焦虑从何而来。
后来你通过梳理发现,美女b隔三差五在你面前炫耀这个男人给他花钱。这个老总追她,那个帅哥爱她。
每次说完之后还要对你加一句:“哎,我这个人不看重钱和财的。像你一样找个普普通通的对象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了。”
某天她和你聊天的时候盯着你的鼻子,忽然来了一句“xx,我现在才发现,你本来应该很美的,可惜你这个鼻翼宽了点。”
你难过了一会,不过两三天后就忘了。有一天你化了一个妆,出门见美女b,她看着你化妆的脸忽然笑了出来,你问她笑啥,她就是一脸怪笑,然后说“没什么,没什么”。
你这么一梳理,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居然来自于美女b的投射。
美女b,对容貌有缺点和自己会嫉妒有着非常强烈羞耻感。因此,她把这些她不能接纳的东西投射给了你。
她投射的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让她自己从羞耻中超脱,而让你成为她羞耻感的替罪羊。
而你梳理了这些情绪后,从此对美女b敬而远之。
在调整过情绪后,某天你再和美女a交谈时,忍不住感叹一句:“真是美啊”。
嫉妒消停了,容貌焦虑也消失了。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社会规律|我发现有些人就是以让人难堪为乐 (momo)
- 社会规律|我发现国内只有两种新闻 (望穿秋葵)
- 社会规律|不要看人说什么,只看这人怎么做就可以规避人生大... (千亿富翁黄耀仪)
- 社会规律|国人爱插队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 (六个夏天)
- 社会规律|我发现年轻人的能量好像在降低 (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