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幕后|刘慈欣的基础设施美学
来自:深水画师
刘慈欣大部分的科幻小说都是围绕着“应对危机或造成危机的基础设施”展开的,对基础设施及其技术细节的详细描写则构成了文本中最华丽的部分。比如,直接在地下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气的技术(《地火》),作为廉价航天基础的穿过地球的隧道(《地球大炮》),实现“意识上传”的计算机系统(《中国2185》),
裹带海洋湿润空气进入干旱内陆的“超级液体肥皂泡”(《圆圆的肥皂泡》),生成整个宇宙镜像、让世界再无秘密可言的超级量子计算机(《镜子》),终极形态民主的基础“大量子”系统(《超新星纪元》),用外星掠夺者离开后残存的物质造的人类文明遗址(《诗云》),等等。甚至“流浪地球”本身,就是行星级别的、可与戴森球计划媲美的、终极的基础设施。
而在主题更为丰富的《三体》中,应对不同阶段危机的基础设施同样是叙事高潮与美学核心:寻找外星文明的红岸基地、游戏中解决“三体问题”和应对乱纪元的诸种设施、古筝计划、地球舰队、在雷迪亚兹计划基础上改造的“摇篮系统”、掩体计划、冥王星上的“地球文明博物馆”、“小宇宙”,以及对“危机纪元”日常生活的细致展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浸泡/水区|我一直觉得罗辑很多人都能演 (zfycdcyh)
- 浸泡/水区|不知道来不来得及,跪求编剧大改庄颜感情线 (momo)
- 剧情/演员|三体2只拍上半部分,是结束在哪里? (麻小麦)
- 浸泡/水区|来看看b站up做的三体二创视频,叫执剑人学院,特... (四小夕。)
- 科普/幕后|《三体》音乐赏析 (鰂魚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