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XX|我会最大程度吸收一本书的精华(读书笔记干货分享)
来自:Frühlingslied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日常很喜欢看书。读小说,我与主角深度共鸣,在精彩的情节中共同经历剧烈的情感震荡。思想、观念、道理、感受和情境这所有的一切浓缩在一个具体的故事中,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读论述性书籍,我惊叹于作者严密的论证逻辑与详实的论据铺展,试图学习书上每一条建议与理论。从宏观视角观察人类行为,归纳其动机与行为背后的成因,进一步理解社会学与传播学;从微观视角洞察内心世界,帮助我向内探索、自我剖析,更了解内在力量的来源与流动。
可是我发现在书中学习到的知识和获得的感悟似乎并没有直接作用在我生活中,数月之后再回忆,我甚至记不清小说的具体情节、没用上实用书籍里的任何一条建议。 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我几乎是本能地着手搜寻更多讲述阅读方法的书——关于书的问题依旧从书中寻找答案。给大家推荐这本《海绵读书法》(非广!vx读书上就能看),读完发现的确是一本相当干货、条理清晰且可操作性强的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最大程度地吸收一本书的精华。

我在这里分享下作者书中提到的万能读书笔记模板,它包括九个要素:
阅读动机、核心概念(核心人物和核心情节)、金句收集、故事案例、联想发散、任何疑问、洞见时刻、情绪感受、行动灵感。

(1)阅读动机
在翻开一本书前,先问一问我为什么要翻开这本书?我想从书里得到什么?有以下三种常见的类型。第一种是想获得行动指导,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第二种是想获得精神力量,在文字中获得鼓励与治愈。第三种是满足认知需求,即通过阅读增进对自己、他人、社会和世界的理解。
(2)核心概念
如果这本书是论述类书籍,全书论述的重点就是核心概念,例如《海绵阅读法》的核心概念便是如何最大程度吸收一本书,如何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如果这本书是小说,那么核心概念就是核心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和核心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3)金句收集
金句收集则是针对书中出现的一些特别能够感染你、击中你情绪,让你感叹笔法之巧妙的句子;抑或是非常实用、能够精准解答你目前的困惑,让你产生顿悟之感的建议。
(4)故事案例
收集书中那些触动我们的、给我们带来启发的故事,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故事背后的理念,还能帮我们理解更复杂的事物,也是未来绝佳的写作素材。
(5)联想发散
联想发散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作用是帮助我们进行深度的理解和内化;第二个作用是帮助我们进行快速、持久的记忆。我们在阅读时判断自己有没有真正理解的关键在于能否举一反三,能否联想到佐证这个内容的东西,如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一句话、一个新闻、一个比喻、自己的亲身经历等。
(6)任何疑问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任何疑问,记得将其记录下来,你的大脑会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下意识地搜寻问题的答案,使你的阅读更有针对性。组织答案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提问是启动思考最好的方式。
(7)洞见时刻
洞见时刻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时刻,突然对之前并不明朗的某个局面产生深入的认识,产生特殊的、愉悦的体验,是认知层次的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
(8)情绪感受
留意在阅读过程中让你产生情绪波动或深度共情的句子,因为情绪往往是触发你联想、思考的绝佳开关,帮助你将书中的内容联系到自身,并产生后续的行动灵感。
(9)行动灵感
作者提到《娱乐至死》里有一个词叫“信息—行动比”,是指信息影响个人决策、改变个人行为的比重。 “电子鸦片”只有娱乐功能,而有用、有价值的信息会促成某种行动。 “信息—行动比”,就是判断信息质量的标准。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适当筛选信息源,构建高质量的信息环境意识。当读到某个地方、觉得有启发时,就需要思考一下是否可以将这个启发转化为某种行动,并及时记录下来。
以上九要素作者在书中已阐明得相当清楚,而我个人将万能读书模板做了一些简化与改动,总结为下图表格,基本涵盖了九要素。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喜欢的、有共鸣的金句或是案例填充进表格左列,并且在右列记录为什么想要摘录,是让你产生了某种洞见?让你深度共情?抑或是提供了对于未来生活的行动灵感?这样一来可以将碎片化的笔记整理在一起,帮助我们完成第一层次阅读,日后回顾时能也一目了然。

除了第一层次的万能读书模板以外,书中还提到使用思维导图做第二层次的全局概览的笔记和写读书文章做第三层次的深度内化整理。
第二层次 思维导图:
首先用关键词、关键句拉出书籍的主框架,基本遵循作者原意按照并列、递进、因果等关系整理要点,把内隐的、不可见的逻辑结构整理成外化的、清晰可见的逻辑框架;然后把万能读书笔记模板九要素以分支的形式融入逻辑框架;最后得到一个既包含书籍要点,又包括个人思考要点,同时能清晰展示重点之间关系的知识地图。
第三层次 读书文章:
所有的读书文章都是万能读书笔记模板九要素的排列组合。写读书文章有以下四个常见的方法。第一个方法是清单式写法,提炼几个最打动我们的要点来写。第二个方法是只抓一个最打动我们的要点来写。第三个方法是提出一个我们关心的问题,然后用从书里学到的知识来完整回答这个问题。第四个方法是结合新闻时事,用从书里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当下的现象和问题。
可以从复习思维导图笔记,筛选最有启发的3~5个要点,找到一种逻辑把几个要点串起来,想出延伸的分论点并为每个分论点寻找案例,整理写作大纲,按照写作大纲一节一节写稿子。旧的我(现阶段的障碍点、卡点,以及旧观念和方法带来的不良后果,要联想发散到具体的情境)+从书里或课程中得到的具体启发点(如金句、故事案例、核心概念等)=新的我(获得的新观念、新方法及可落地的行动)。
读完《海绵读书法》之后的确很大程度上解答了我关于阅读方法的困惑,并且意识到自己在“行动灵感”方面的缺陷,例如只是觉得书上写得很有道理,却没有联系到自身生活,做出相应的行动改变。同时因为缺少系统性的思维导图与自我输出的读书文章,导致那些对我有启发的观点稍纵即逝,被遗忘在脑海。所以,决定试着整理这本书上学习到的方法,并将其用于往后的阅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情都是知易行难,知和行是相辅相成的,知需要在行当中强化,行也需要知去推进。书的最好的归属就是将它融入行动中,学会成为海绵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希望这个分享可以帮助到更多爱看书的朋友。
#人气创作计划#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人生路口疑惑重重,求国学老师指点 (碧螺春有雨)
- 新手求助|我不会去北京看病及做手术,主要是已工作,不知道... (风)
- 新手求助|我不会豆瓣设置刮刮乐 (momo)
- 新手求助|我不会修笔记本电脑 (野)
- 新手求助|我不会吃饭不溅到衣服上 (孑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