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与资料|终于知道为什么读书总是犯困和跑神了(附高效能阅读小技巧)
来自:告诉世界我能行
【结论先行】因为有时阅读过程中,我们摄取信息的速度,远小于大脑可以处理信息的速度。就像我们在观看0.3倍速播放的电视剧一样(be like听树懒讲话),大脑会感觉无趣,因此就难免困乏和想东想西。

【废话前情】不知道有多少uu和我一样,不太擅长从人际关系中获得能量。一般遭遇了不好的事,或莫名陷入阶段性的情绪低谷时,如果能沉下心来看看相关的书,总能奇妙地找到解法让自己豁然开朗。
读书真是一味好解药。然而有时自己状态不太妙,即使理智上清楚看书的必要性,读的过程也总是难免分心跑神,遇到些长篇大段讲道理的,还免不了会眼皮打架意识昏沉。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是自己不够专注,不够用心。但是!请组里和我有同样想法的小朋友,我们共同注意!遇事时,与其审判自己的品质“懒散、拖延、不自律,不用心”,不如审视下客观现实。
让自己表现不达预期的原因,往往都是一些做事的章程不太对。譬如目标设定过高给自己带来压力,所以忍不住逃避,或者行为设计不够科学顺应人性,所以执行难度较高难以坚持等等。
当把对自己的苛责,转为对具体事项的可行性分析,马上咱这个心态就不一样了。有问题就解决,事情也能有方向地继续推进下去,而不是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裹足不前。
跑题!
总而言之,读书读得不愉快,极有可能是读书的方法不对。
【结论原理】有了具体问题,解决的方法就不难找。
文首的结论源于我看的一本书《海绵阅读法》,组里也有uu分享过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了。其中第三章提到:
“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罗杰·斯佩里(Roger Sperry)发现,人脑每秒钟有意识处理的信息量约为126个神经比特,但是在正常的学习中,我们每秒调动的大脑资源只有大约40个神经比特,这意味着大脑每秒钟有大约80个比特的闲置空间。”
我们以为一字一句慢慢读可以让自己更专心记得更牢,快速浏览会让大脑应接不暇,其实不然,过慢地阅读速度反而是走神的罪魁祸首,因为大脑达不到该有的信息摄入量,就会进入不活跃状态,脑子都休眠了怎么能不困呢?
所以,能够让我们集中精力读书的一个关键就是:【提升信息的获取效率】。
最直接的小技能就是加快阅读速度,即速读(针对非虚构类书籍而言)。书里第三章专门介绍有哪些原因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以及如何改善此类问题,大家有需要可以看看。
【实践反馈】我试了试,当我有意识加快阅读速度时,就不得不聚精会神,才能保证速速扫视也能理解文意。不过速读也是需要练习的,只想着快,容易囫囵吞枣,大家循序渐进,能让自己保持专注即可。书中介绍了几个加快速度的小练习,我觉得都挺好使 ୧⍢⃝୨
除了通过有意加快视线的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可以同样提升我们信息获取的效率,那就是读书前有明确的目的,即希望通过这本书解答哪些具体的问题。
当我们带着具体的问题去定位书中的内容,阅读就不仅仅是被动地输入,而是主动对信息的筛选和归纳,对答案的思考和总结。就像锚定猎物后再去打猎,整个过程状态都会变得明确、集中、高效且具有挑战的乐趣。
现在,我在知道一本书大致内容后,仔细阅读前,会提前考虑自己想从这本书里获得什么,列个12345,然后翻开目录,定位一下答案大概在哪些章节,做到心中有数。每看一节内容就在脑中组织一下书中的信息,尝试回答。
这个过程往往不自觉地就梳理了作者的行文结构和叙述逻辑(阅读理解答题技能再次觉醒!)。如此读下来,既能保证脑子一直在线,也能更宏观更有条理地对主要内容保有印象,另外后期有制作思维导图的需要也比较方便。
当然这个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在已知方法的前提下,有时也会读着读着就放空呆滞了……所以这里说到的方法也不尽然对所有读者适合有效,大家知道原理可以自己多摸索摸索,咱们再互相交流交流经验。
【废话结尾】书中对阅读阐释的很全面,针对如何最大化读书的体验和收益这件事,还有很多tips可供参考,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去一睹为快吧(不是广)。我也再仔细参详参详,有机会继续和大家分享嘿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点亮心情|记录✍️一些小确幸 (vesper)
- 出谋划策|嫉妒好朋友命好导致自己内耗怎么办? (爱咋咋地)
- 出谋划策|毕业在即,感觉前途黑暗怎么办?家庭关系糟糕不知... (momo)
- 思考及感悟|内在薄弱怎么办 (momo)
- 思考及感悟|做了一个SPA,突然就对“成长”下头了 (韩天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