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论的“恶性自恋”,大致是自恋性倒错
来自:夏墨竹
大家常常谈论的恶性自恋,我一直没能清晰地用人格结构去框定。最近才变得越来越清晰,将其大致放在了自恋性倒错内。 这个类型现象上有几个特点: 1.清楚知道社会规则是怎样的,但并不发自内心认同,甚至是蔑视、僭越的。 2.给人感觉很自恋(日常用语),甚至有些偏执。无论外界怎么评价,Ta可以用自己那套逻辑反驳,比如:你们只是嫉妒自己不如我。 3.对自己外在形象非常关注。比如喜欢自拍、照镜子,喜欢炫耀自己的私生活。 4.基本不来做咨询,关系、包括咨询关系都在其人格结构中起不到治愈作用。我在生活中见过,在几个男性咨询师身上也观察到过(行业悲哀)。 下面是基于结构性自体心理学的分析,最后面找了一篇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公号上发的拉康派文献,解释得也很清楚。 与恋物癖和性倒错类似,只不过这两个一个追求物,一个追求SM行为。而这种自恋性倒错,追求的是钱权名望,过程中带有挑衅蔑视社会规则的味道(比如,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才是真的)。 对自恋性倒错者来说,亲密关系是见证和确认,没有治愈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这类来访者极少来到咨询中。因为关系,包括咨询关系都不能起到治愈作用。张力一高,就跑到对钱权名望的追求那里去了。 这在科胡特那里不是典型的自恋人格障碍。自恋性倒错在人群中大量存在。可惜的是,科胡特过世之前没有把这个类型区分出来。 导致大家在生活中见到的和科胡特描述的自恋人格对不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鸿沟。后学者和爱好者也感觉纳闷,这个类型给人的感觉非常自恋,但确实又不像精神病。 自体心理学中的一般自恋人格是这样的:空间的张力要放在时间上处理。也就是用对社会规则的认同,来获得处理空间张力的希望。这才是科胡特说的自恋人格疾患的样子,绝大部分来咨询/分析的来访者都属于此类。 而自恋性倒错者的时间是囊括在空间中了,通过对具体之物的认同(关联于母亲的自恋需要,现象上是对社会规则的僭越),来完成张力的调整。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公号上发的拉康派文献,解释得也很清楚:
自恋性倒错 | 对“PUA”现象的精神分析注解 https://mp.weixin.qq.com/s/ks9Fh6KQKhwd6jbjUZlWTA
-
翼潜子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4-03-20 23:54:02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帮我一下|npd会道歉吗 (走散在时光里ly)
- 阴阳怪气我8年的女邻居就是这样窥探欲的,完美复刻她的行为+心理 (Anjewel)
- 曝光学X平台的人渣高某洲 (无羡芳芳蛋)
- 了解NPD|如何区分NPD与BPD,以及受害者都容易是bpd吗? (麦格教授)
- NPD就像蜥蜴人一样 (神经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