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德黑兰的绿色阳光
Katherine863(远看是云,迎上去是火。)
(我在伊朗德黑兰大学学英文,教中文,有想问问题的吗?) 德黑兰的绿色阳光 5月初,德黑兰大学英文系一年级新生Nemati的生日在这个据说世界要毁灭的年份里,却迎了德黑兰的风和日丽,学生们取消了下午最后一节的精读课(这种事情在德黑兰大学一点也不稀奇),结伴来到德黑兰大学主校区的Laleh公园。 这个公园是德黑兰几大片公共绿地中的一片,建筑设计新颖而现代化,是最近30年德黑兰经济因为政治原因逡巡不前,大片建筑和迪拜的高楼广厦相比显得陈旧后仅存的几个市内景点之一,休憩玩耍是再合适不过了。 说起来,这些多数是波斯族的学生也多数是德黑兰人,尽管这是一周有课的最后一天(伊朗周四,周五休息),他们也不急于回家。Nemati生得高大英俊,灵动深邃的黑色眼睛和略深色的皮肤,德黑兰大学外语学院的女生不少和他友好—尽管德黑兰大学有宗教警察专门管学生的穿着,女生在学校多数低调,穿暗色衣服,上衣长过臀部,一些穿黑帐篷(波斯语音:查多,意为帐篷或形似帐篷的黑袍)来上学,这些波斯女孩的青春光彩是很难被掩盖的。 大家(20多个青年男女)说说笑笑,很快就坐校车到了主校区,又步行到了公园。 阳光灿烂,洒在叶子里就变成了绿色。 在这个小小的班级里(30人左右),教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氛围是大致融洽的。第一学期,有两位单身女教授和两位已婚男教授教授这几十个孩子们英文基础知识,穿插练习他们的写作和词汇以及阅读。第二学期,换了一位教授,但仍然是两位单身女教授和两位已婚男教授执教这些孩子们。学生们戏称德黑兰大学外语学院为“童贞女王领地”。但其实社交和工作上,起关键作用的都还是男人,这一点当今的中国人很多都有些不适应,虽然这在不只一个国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不和谐的音符自然存在。党同伐异的事情哪里都有。比如说今天,表面上看是那个最俏丽妖娆的女生Fereshte下了生日聚会的邀请,其实男生在背后左右她的意见。但是Nemati又是出了名的在女生面前耳根软,没有主见,所以事情就复杂起来:班上最近课堂发言和英文演讲很出得些风头的中国女孩李雯没有得到正式邀请,只是在聚会前两个小时,她最好的朋友,印度人Chaihel才告诉她:如果想去,直接,迅速去问Nemati本人。 “太欺负人了,”李雯想。她知道这班上的伊朗男生都对她特别注意,而Fereshteh眼红了。 李雯来自一个内陆农业省份,虽然现在在20岁上,德黑兰的中国商人常常把她认作海边大城市的女孩。她的身量是高大型,从小就是一个存在感很强的孩子,五官在东亚女生里算得飞扬突出,肤色是均匀的天然咖啡色,只有低鼻梁和小嘴像是典型东亚种。 她自从初中开始学英文的时候,性格就在发生周围人难以觉察的异化。英文—或者说西方文化像磁石一样,不仅吸引她,还能用磁场改变她。 她的行为往往和她这同一代的年轻女孩一样,冷酷而自我,在她又加上了一种没有必要,却给她平添魅力的凶狠。虽然她其实是文弱的,高大和黝黑不过是假象。她阅读极丰富而且广泛,很少看电影。 她这时想起,Fereshteh不仅仅这一次不通知她这么简单。之前有好几回,其他同学都收到了关于提醒选课和考试的邮件(由Nemati发出),甚至于笑话,她却没收到。她曾经以自己的委婉方式提醒过这个俏丽的波斯女孩,却被无视了。这一次,不能再忍了,她暗中给自己鼓劲。 生日聚会不被邀请,在一个年少的人眼里,几乎没有比这更大的耻辱了,尤其李雯自视甚高。当然,班上总有不参加或者总故意被忽略的人吧!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受到李雯所受的关注和宠爱的。 班上的女生多受男生掣肘,唯有虔诚派有三分独立。这是聚会上从来不会被邀请,但也不在乎的三个每天都穿帐篷的女生组成的“帮派”,家境好,容貌欠佳,成绩只能说也是马马虎虎,是她们的特点。班上其他女生零散组成了李雯对中国朋友叙述时的“文静派”,她们对虔诚派十分友好,交流彼此的小秘密也绝对不会找Fereshteh的“四人帮”。 李雯在班上没有密友,唯一算得上半个密友的是印度人Chaihel这个混血儿。但是随着Chaihel和Fereshteh有支配权的男生Nemati越走越近,李雯也对这个同在异乡为异客的大男孩产生了怀疑。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 Chaihel30岁,仍然“两手空空”,按照中国人的标准,只有一个躯壳勉强还看得过去,学历因为在印度用伊朗护照不用考试,上的自然也是好大学,但钱是没有的,交往多年的女友最终也是曲终人散了。 李雯想起Chaihel曾经对自己殷勤,带自己的父亲(在海外石油项目工作,就在伊朗)去牙医诊所看牙。后来父亲评价他: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成熟稳重。 说到成熟稳重,运筹帷幄,李雯不由得又一次想起了她心头的那个名字:Hossein.T。 记得第一次真正对他产生印象,是在精读课上。那个未嫁的老女人西瓦(Shiva)说到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一个低沉磁性的声音从后排传来:“我曾经用五年的业余时间,把指环王翻译成波斯文,但出版社不感兴趣。伊朗现在的出版环境,市场不重要,高雅的趣味也不被鼓励……” 李雯坐第一排,不由得回头张望,她还记得他那天一袭白衣,五官和整个的体态都像他的声音,李雯过去觉得波斯的男生只是视觉上的美感,缺乏带来其他感官刺激的厚重,这下她突然知道自己结论是下早了。 他22岁,从伊朗清华大学(沙瑞夫理工)转学到德黑兰大学,他的世界,永远是有限度地对其他人开放,他并不是不喜欢李雯。而李雯,几乎从第一次见到他开始,就决定把感情埋在心里了。 “学术达人,男生领袖。”李雯知道这年纪的男生追求的往往不是他们自己的心,即使他们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世界也会阻止他们追求自己的心。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往往夹杂在种种莫名其妙的东西里,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原生家庭,同伴压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人格是不完善的,尽管“看上去很美”,他们缺乏那种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自己内心的勇气,智慧和经验。对于他来说,羽毛是他要爱惜的最重要的东西,他对其他男生的影响力越大就越不可能去追求真正的自我。 当时李雯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变成那样一个贪婪地渴求着他一个人的爱情的女性。 那种逾越常规的激情,那种疯狂的情愫,在李雯并不是第一次。李雯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们在同一个学院里,而对于那个男生来说,在学院里找女友几乎是不可能的。迎接李雯的是一种体面的失败---女生只有很少的几个知道她的疯狂,她的渴望,和她最终的失败结局,而男生也只有班里的几个和Hossein.T的密友梅迪才知道,他们全都受她的激情的吸引,感到了一种类似怜悯的温柔。 聚会开始了,而李雯将要迎接巨大的伤害,可她会重生的,尽管困难。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从伊朗向中国汇款 (萨曼)
- 邀请阿斯哈·法哈蒂 导演来中国的倡议 (only you)
- 求推荐关于伊朗历史文化的内容 (5335)
- 5/1新疆自驾拼团! (only you)
- 【求片】戴锦华老师提到的一部伊朗电影 (小猫怎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