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别人向你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分享某件事,首要目的就是想获得接纳、理解和尊重。
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去共情,最先要做的就是照顾对方的情绪,然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讲道理之类的,因为人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听进去话。
其实换句话就是“避其锋芒,以柔克刚”。 #沟通艺术#
或者直接指出问题所在,锻炼对方的包容心和心理承受力,就像成熟的人那样
要学会包容和你不同的人以及表达方式,无论更直率还是委婉
交流最重要的是尊重。
没有尊重就没有交流。
共情是其次,老师教的是要多称赞,夸细节,不会称赞就感叹。
就是在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多肯定对方,鼓励对方,夸奖对方,夸细节可以显得真实和诚恳,实在不会夸就感叹。
但是现在对人来说,尊重其实是最难的。
现在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请100个人喝咖啡的这种活动,就是找100个陌生人,进行2个小时左右的交流。但是这个活动很难实现深度交流。
沟通与交流确实是需要照顾对方的感受,去接纳对方,先去接纳和理解,很多人做不到,上来就抬杠,反驳,打压,跟个精神病似的。
同理尊重也是相似的,如果把对方当做垃圾桶倾倒负面情绪,也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小孩才需要父母鼓励,成熟自信的人不怕善意、客观批评。等你成年步入社会之后,工作中优先照顾你情绪的同事少,就事论事直来直去的多,尤其是如果作为男性。
不过提建议需要观察时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表达方式;如果问题和自己相关或者不能拖,对方无自知之明,那也只能直说。
“应当”但很难做到。
这个话对于“别人”,也就是“想获得接纳、理解和尊重”的人同样适用。
尊重太难了,我觉得下属对上级很容易做到,平级或者上级对下属更多是打压,在职场就是这样,家里还要好一点
对,相处的好的人一般都是相互照顾对方的情绪
嗯,感觉这样比较高情商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