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编剧聊《三体 第一季》改编
会点儿电影(电影留学/电影节申请/制作发行)
翻译整理:汇点国际电影工作室

Q:是什么吸引了你们去改编《三体》这部小说?
戴维·贝尼奥夫:我们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答案。对我来说,书里有很多场景,我读了之后就想:“我真的很想看这个。”在整个三部曲中,有很多场景读起来令人兴奋,但作为电视编剧和制片人,也让人深感恐惧,因为你在想,我们如何在屏幕上展现多维度?这怎么可能呢?我真的无法想象书中描述的一些事情。我唯一一次有这样的体验是看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
D·B·威斯:一件你要为之奉献大半辈子的事,一定会反复萦绕在你脑海里。当你放下它走开的时候它会一直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读这些书,在散步的时候,我在想它们,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在想它们。我从未停止过对它们的思考。

Q:像《权力的游戏》这样的作品,你们作为读者将角色具体化。而在《三体》里所处理的文本则更多地是概念驱动的。这些角色有点空洞,就像艾萨克·阿西莫夫「1」的风格,或者是20世纪50年代那些充满创意的科幻小说。你们是如何填补这些空白的呢?
D·B·威斯:你提到阿西莫夫很有趣,因为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很明显刘慈欣是在那个黄金时代的科幻小说中长大的。其中一些作者,比如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2」,非常注重角色。阿西莫夫等人则更注重非情感方面的理智。我想刘慈欣自己也承认,他属于第二种人。书中有很多很有潜力的伟大角色,但TA们与其他角色没有互动,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些角色的情节确实很有趣,但就TA们的背景和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而言,我们几乎需要为TA们填充一个新的背景故事。我们需要创造一个不同的人物,并将TA们套在情节之中。改编有很多乐趣,但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至少有50%的繁重工作是我们要做的。
Q:完整的三部曲跨越了数千年——你们知道故事将走向何方吗?
戴维·贝尼奥夫:我们心里肯定有结局了,但中间很多部分还没有理清。
Q:书里详细介绍了粒子加速器、计算机编程和天文学。你们是如何在忠于科学和保持娱乐性之间取得平衡的?
亚历山大·伍:我们都不是物理学家,我认为这实际上使我们成为了测试理解能力的实验对象。在小说中,有些内容可能会变得相当深奥。小说形式的一个优点是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阅读,你可以慢下来,你可以回去翻前面的内容,你还可以在网上查资料。理想情况下,你不需要在看电视剧时也这样做:剧集就在你眼前流动,无论你是不是物理学家,这些概念都以一种你能消化的方式呈现。
我们有两位科学顾问——一位是粒子物理学家,另一位是火箭科学家——他们给剧组主创和演员们上了一堂速成课,解释了剧中各种不同的概念。我们从他们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和他们展示信息的方式中获得的收获一样多。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上面,而不是让观众们觉得自己在做作业。
D·B·威斯:希望那些对这方面有知识的人能看到这些视觉科学的彩蛋,并知道他们在看什么。那些不了解它的人会看到它,并意识到一些复杂的事情正在发生,这是一些新鲜美丽的东西,并且能了解足够多的内容来推动观众在故事中前进。我们一直在停下来解释和推进之间反复横跳。
Q:原著很受欢迎,但可能还没有达到《冰与火之歌》被改编成《权力的游戏》时的水平。你们是否觉得有更多的自由脱离书本,能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调整?
戴维·贝尼奥夫:我认为它们在中国大陆很受欢迎,但在西方却没有那么高的热度。不过我遇到的每个来自中国的人都读过这部作品,或者TA们会说:“我家里的每个人都读过。”
乔治的书在被改编之前就已经在畅销书排行榜上了,但即便如此,你也必须做你认为适合这个系列的改编。这通常意味着偏离文本。我不记得我曾经有意识地想过:“我们不能这么做,因为粉丝会生气的。”如果你觉得这样对剧有好处,那你就去做。我认为最简单的答案可能是不能。也许我们收到的仇恨邮件会比之前的少,但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创作过程。
D·B·威斯:目前市面上的系列作品并没有那么多——我想对于改编《哈利·波特》的人来说,TA们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如果我们决定让哈利这样做,而不是像书中那样做,那么就会有一群12岁的孩子挥舞着刀找上门来。如果有10亿人读过你的书,你的处境就不同了。但我认为,几乎所有事情你都会遇到戴维所描述的情况,就电视剧的本质和观众的规模而言,你需要做的是去做最好的剧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幕后 | 《片厂风云 第一季》中金球奖那一集是怎么拍出来的? (会点儿电影)
- 访谈 | 编剧杰克·索恩聊《混沌少年时》 (会点儿电影)
- 表演 | 每个演员都应该掌握的10个基本表演技巧 (会点儿电影)
- 电影 | 电影中的类型融合 (会点儿电影)
- 电影 | 来自詹姆斯·曼高德的编剧建议 (会点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