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中)
来自:煤挖
在接上期的李陵故事之前,得先讲一下马,对匈奴作战离不开骑兵。在北方旷野作战中,且不说骑兵对于步兵能形成碾压之势,哪怕骑兵战败,也是进退自如,步兵也无法追击。马是食草动物,草的营养价值很低,食草动物需要吃大量的草料才能满足自身的消耗。
牛有四个胃,像我们吃的有毛肚,金钱肚之类的,牛可以反刍,充分的碾磨草料便于吸收。还有一个冷知识,牛上颚没有门齿,光秃秃的,只用里面长了几个磨齿,所以牛看上去只有一半的下牙。
马在进化的过程中走了不同的道路,进化出高冠齿,通过牙齿来碾碎草料,但效率比不过牛。所以马的能量转化率很低,而且马粪呈现酸性,不能直接用于农田的施肥,必须要和猪粪牛粪一起堆肥发酵,所以马对于农耕民族的作用并不大。而且中原及江南的大片土地,气候适宜用于耕种,宝贵的土地都用于种粮食,没有马场供马群奔跑及训练。
但游牧民族恰好相反,本来就土广人稀,牧草丰富,家家户户养马用于放牧,而且个个弓马娴熟,加入军队时就自带好几匹战马,根本不缺战马。
战马的筛选是非常严格的,哪怕就算是良种马,一大半的马也当不了战马,马有两个指标,一个是肩高称为肩,一个是身长称为掌。肩过高的马虽然看上去英武,但不适用大兵团冲锋作战,目标太大,容易受到远程弓弩的打击。身体长的马只能当挽马,因为腰长不是好事,人骑上去容易腰椎下凹。不管是战马还是挽马进入军队,公马都得阉割。
秦律中就有规定公马不经过阉割不能坐骑,不能驾车,只能跟着队伍的后面,还不能鞭打,车架中,母马在前,公马在后,不然公马在前,母马在后,马车就无法前进了,公马就一步三回首了。公马本身性格十分暴烈,如果再遇到有发情的母马早就炸营了。有个成语叫心猿意马,就是形容马的性格。
历史上那些名马,什么乌骓,赤兔,的卢,雪照玉狮子等要么是母马,要么就是骟马。当在经过战场考验,发现有些公马有着优秀基因和性格,想培育也已经来不及了,早已经是公公马了。
汉武帝期间攻打大宛国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汗血马,用于改良本土马种,在前几代的改良可能很成功,但我们受到儒教的影响很大,在繁育过程中不太愿意使用“回交”的这种科学育种手段,回交就是母子,父女,甚至与孙辈再度育种,保证优良基因的延续,但在儒家学派中这是一种乱伦,所以在几代以后优良的基因又开始了退化。但在西方纯血马,纯血狗等都是如此育种,虽然会出现一些基因疾病,但总体利大于弊。我国的唯一圈养的棕色大熊猫七仔是否能培育同样颜色的后代,咱也不敢说。
汉武帝敢对于匈奴发起反攻,离不开拥有了足够的战马。在文景两帝期间,收复了河套地区,开始实施马政,官方养马,并颁布养马令鼓励民间养马,提供一匹战马可以免去三人服兵役。当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中,就已经拥有十五万批战马,但战争结束后只剩不到三万匹了,以后就没能力再发动大规模的骑兵战了。
说了这么长一段关于的战马的情况,总之,战马在农耕王朝很难大规模的培育和圈养,但对抗游牧民族又离不开骑兵。李陵部以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被十余倍骑兵包围,还能杀敌一万有余,这一套为步兵对抗骑兵的战法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只可惜李陵到死也没能再回大汉。
且说回当时,当汉武帝晚年时,由于卫青,霍去病的离世,战马的折损,国库的空虚,人口的锐减,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但他雄心不死,继续征讨匈奴,重用了另外的一位外戚李广利,同时也再培养下一代的青年将领。李广之孙,李陵成为了汉武帝心目中期望的下一位封狼居胥,冠军侯。
李陵自小便被家族寄以厚望,他的爷爷,父亲,两位叔叔都已经死了,家族只剩下他和他的堂弟李敢之子李禹了。李陵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点培养,进入皇家骑兵训练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这是当年汉武帝派遣少年霍去病完成过的同样的任务,汉武帝是把李陵当霍去病一样培养了。。
那年秋天,汉武帝派自己的外戚李广利领兵再次出征,让李陵负责李广利的后勤辎重。但李陵心高气傲不愿做一个押运粮草的副官。他想带着自己五千屯边步兵去分兵攻打匈奴的王庭。汉武帝说他已经没有骑兵可以调拨给他了,但李陵不惧,愿领五千步兵抄后路。汉武帝内心是既高兴又愤怒的,自己培养的青年将领勇气可嘉,才能过人,但好像又不太听话。但为了鼓励年轻人还是高兴的同意了,并派老将军路博德作为李陵的后援部队去接应李陵。
李陵不服李广利不愿意当他的后勤,老将路博德同样也不服李陵也不愿意当李陵的后援部队。他上书武帝,说要等春天了,再和李陵各带领自己的部队一起出征。老将的话其实也没错,匈奴的马是吃草的,秋天的时候是最壮实的,过了整个寒冬季,马就变得瘦弱了,而且春天是发情的季节,不管是牛马还是人,都刚开始怀孕,严重影响出征。但汉朝的马是吃粮食的,而且都是骟马和母马,春天不影响战马的发挥。但那时候汉武帝力推的小舅子李广利已经被围,老将这时候的上书,汉武帝以为李陵怯战,两人故意串通起来不肯发兵。
汉武帝大怒,命李陵即可发兵,路博德也被调走,所以李陵带领的五千步兵成为了没有后勤补给没有援军的一支深入漠北的孤军,而且还是一支没有战马,战胜不能追击,战败不能撤退的步军。不管按《史记》和《汉书》中的记载,结论都是汉武帝是让李陵为诱,主要目的是保全李广利的主力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