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江村经济》摘录
来自:28万6千7百块
邻里,就是一组合的联合,他们日常有着很亲密的接触并且互相帮助。这个村里习惯上吧他们的住宅两边各五户作为邻居。对此,他们有一个特别的名词,叫做“乡邻”。他们互相承担着特别的社会义务。 当新生的孩子满月以后,他的母亲就带着他去拜访西岭。他们受到殷勤的接待,用茶点款待。离开的时候,还送点点心给孩子。这是孩子第一次到别人家中去,那时他甚至尚未到过外公家。 办婚事前,新郎的家庭要分送喜糕到各家去,作为婚事的通告和参加婚礼的邀请。邻居都包含在邀请的名单里。各家在举行婚礼的那天送现金作为回礼,并参加婚宴。在丧葬时,每家邻居都派一人去帮忙,不取报酬。 在日常生活中,当某人家有搬运笨重东西等类似的家务劳动,需要额外的劳力时,邻居们齐来帮忙。如果经济拮据,也可向邻居借到小额贷款,不需利息。此种互相帮助的关系,并不严格地限制在10户人家之中,它更多地取决于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不是按照正式的规定。 -p92 第六章 户与村 读到关于对“邻里”阐述那小节时,感触颇深。中国家庭结构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从“大家庭”向“小家庭”改变。我一直认为中国式的“小家庭”是个病态产物。不同于西方的家庭结构,中国历来的社会生活中,家族承担着大部分的社会压力,比如赡养老人,哺育子女,工作等等,而西方社会这些压力往往靠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解决。城市化的同时,我们的传统理念文化,社会保障制度都没有随之改变,也很难被改变。我认为中国目前的很多症结都源于此。水泥森林里我们被隔绝成一个个孤立的单元,脆弱的联系。你甚至不认识住在你对门的人们。于是我开始怀念小时候坐在自家的院子里,看见外婆隔着篱笆问隔壁王大妈借了根葱的日子。。。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他们最不听设计师的 建筑师王澍的困扰》 (28万6千7百块)
- 各位 (28万6千7百块)
- 何如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 -读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28万6千7百块)
- 费孝通《江村经济》摘录 (28万6千7百块)
- 《留英记》费孝通 (28万6千7百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