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游|在日本实现了拉屎自由
来自:momo
想测评一下日本的公共卫生间。我好奇怪,别人出游关注的都是风景,而我关注的是厕所。
但厕所真的很重要啊,人可以一天什么也不干,但不能不上厕所。在外出游,卫生间更是旅行中重要的一环,旅行过的人都知道旅途中的卫生间有多么重要。
为什么我见识到了日本的卫生间后会这么激动,因为我在国内生活的二十多年来,经历过世界上最恐怖的公共卫生间环境。
第一恐怖的肯定是农村的露天旱厕,假如人类的san值是可视化的,那么当人走进旱厕,san值会迅速归零。
旱厕是从进门前就开始恐怖的,因为旱厕通常没有门,门口还会堆放着各种不敢多想的垃圾,墙壁上是不知名液体。走进旱厕,地面通常是没法下脚的,因为人类的排泄物会弥漫的到处都是。旱厕的坑位由两根木头组成,下面要么是悬空的水池,要么是充满恐怖排泄物和蛆虫的泥坑。空中会飞着各种苍蝇蚊虫,避之不及,同时混杂着一种浓烈且刺鼻的臭气,让人有呕吐的冲动。
假如有其他选择,我是打死也不会去这样的卫生间的,但旱厕不仅在农村有,竟然也存在在一些景区里,方圆十几里没有其他卫生间,想在旱厕方便竟然还要排队。
排名第二的是服务区的卫生间,一些服务区的卫生间看似规模不小,也有对应的坑位和门,但冲水系统通常是坏的,我经常和家人出去自驾游,路过的服务区厕所十有八九都不能冲水,很离谱。不能冲水意味着大家的排泄物会充满每一个坑位,每个来到服务区的人都想解决一下自己的方便问题,但坑位里已经有了其他人的排泄物,视觉和嗅觉冲击很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在其他人的排泄物上继续排泄,要么再忍几十分钟,到下一个服务区再开盲盒。
大学宿舍的卫生间竟然能排到第三恐怖,在这种卫生间里可能会看到一些东西,其他人没冲或没冲干净的排泄物不用说,还有别人吃剩的泡面汤,没有扔进垃圾桶的沾着血的卫生巾,还有擦过排泄物同样没有扔进垃圾桶的手纸。
这些东西看似还好,但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在宿舍卫生间方便的时候,通常都是穿着拖鞋的,假如这些可怕的液体和固体不小心被鞋子踩到,那又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我经历过最恐怖的事是,我穿着拖鞋,蹲在宿舍的卫生间里方便,保洁阿姨用拖把清理隔壁坑位,坑位和坑位之间有一条很宽的缝隙,于是湿淋淋的,混合着地上的灰尘,别人的排泄物和其他不可名状的液体的大拖把从隔壁坑位扫过来,直接盖到了我的脚上,我穿着拖鞋的脚被混合液体瞬间浸湿。我当时还在上厕所,没办法立刻起身去清洗,真是恶心的不行。
接下来是火车,高铁和飞机上的卫生间,因为通常是男女混用,味道也好不到哪去,很多人选择在里面吸烟,给讨厌烟味的使用者又添了一层负担。
其他大大小小的公共卫生间虽然没有前三个恶心了,但通常都是蹲厕,方便程度肯定没有马桶便利,我也在公共区域见过马桶,但几乎没人去,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蹲厕,可能因为马桶圈不干净的原因。
我也在国内去过很多环境很好的卫生间,里面没有异味和垃圾,有各种附加服务,比如提供梳子棉签等。去过北京的米其林餐厅厕所,空间很大,像走进了谁家的卧室,有干净的马桶,镶着金边的墙壁,质感非常棒的印花手纸,闻起来很高级的香氛,带有不同灯光的化妆圆镜,角落处有大大小小的绿植,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卫生间环境了。
但这样的环境还是看不到智能马桶。我在国内旅游时住过一次五星级的酒店,终于发现了智能马桶,很开心,想试一试传说中的马桶,结果发现没有电,找了很久开关也没找到,最后只能当成普通马桶来用。
所以我看到日本的公共卫生间环境才会这么激动,上厕所是每个人都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日本在这方面的服务做到了极致。
下飞机后大家的第一件事通常是找卫生间,机场的卫生间是日本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首先是智能马桶

冲水按钮在墙壁上,边上还有各种功能的多语言教程,可以调节冲洗的水流大小,有音乐键可以掩盖上厕所的声音。音乐键发出的是山间小溪的声音,夹杂着些许鸟鸣声,不是我想象中的乐器音乐,和冲水声音呼应着,不会很突兀。


每个卫生间至少有两款卫生纸,防止纸不够用的情况,后面还有备用的卫生纸。感觉这种放在国内的一些地方,卫生纸早就被人顺走了吧(叹)

垃圾桶里不能放卫生纸,因为卫生纸是水溶的,直接扔进马桶里冲走。垃圾桶用来放卫生巾等用品,不需要手动打开,手在上面扫一下,垃圾桶就自动打开了,里面的凹槽也只能放下卫生巾大小的东西,放不下别的。

厕纸很薄且溶于水,我担心擦的时候会碎的到处都是,但事实上不会。因为卫生纸很多,担心太薄就多扯一些。

要补充一点,在日本像机场,火车/JR站这些地方的公共卫生间,每个隔间的区域通常很大,没有多余的台阶,方便拉着行李箱的乘客把行李箱一起拉进隔间,放置包的区域也很大,我赶路时背了一身的包,都在卫生间的台子上好好地放好了,卫生间像一个小型休息站,可以稍微缓解一下旅途的疲劳。(不过国内的高铁站和机场的卫生间的隔间也很大,虽然没有放包的台子但是有挂钩,二者在这方面不分高下)
————————————————————
让我惊喜的是日本的卫生间不止这些功能,马桶也是,坐下去后就会自动打开排风扇,站起来后自动冲水,好几次我想按墙上的按钮冲水,回头一看马桶自己冲下去了,做到了上厕所无负担。大部分智能马桶圈是自动加热的,坐下去温暖的就像家里的加了一层棉垫的马桶。
接着是酒店的简易马桶,规模不是很大,但同样是智能的,墙上也是有两卷以上的卫生纸。这次我使用了冲洗功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一直有痔疮,每次都习惯使用湿厕纸,这个冲洗功能完美的取代了湿厕纸,方便后冲一会就干净了,水温是比体温稍微高一点的温度,很温暖,可以调节水流大小,想冲多长时间都可以。冲洗后清清爽爽,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用手先拿起一坨湿淋淋凉嗖嗖的湿厕纸,再用它亲手去擦拭自己的屁股,解放双手。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设计,冲水后马桶上的水龙头会自动开启,可以在这个水槽上洗手,洗过手的水被收集到马桶水箱里,用来下次冲马桶用,好环保。

来日本之前我总是担心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找不到卫生间该怎么办,来了之后这个顾虑被彻底打消,因为在日本,到处都是卫生间,让我这种一小时要去两三次厕所的人很满足。
同时我又是个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的人,但即使在再偏远的日本小城,公共卫生间的设施和市区的是一样的。比如这篇文章的配图,有很多都不是在市中心和景区拍的。
便利店,车站等地方都有卫生间,大到神社,小到不起眼的小公园也都有,真正让人做到了随时随地,想拉就拉。
车站这种卫生间配置是我在日本见过的最多的,空间也不大,但功能特别齐全。

马桶卫生纸等不用说,墙壁上通常都是有消毒液的,这种是泡沫消毒液,还有一种是酒精喷雾,使用前先扯一些卫生纸,加上消毒液去擦马桶圈,这样就获得了一个干净且消过毒的马桶圈了。好一点的消毒液是自动的,把卫生纸放在下面就会自动喷出,这个是手动的,我觉得都差不多。

只要是卫生间就有使用说明,游客多的地方用日英双语,或者中英日韩四种语言,只有当地人会去的地方就只使用日语。

四国语言的场景

大公共卫生间都会有专门的母婴室,规模小的就会专门设置一个稍微大一些的卫生间,里面有放置婴儿的座位,或者一个放婴儿的台子。




女性卫生间里通常都有化妆区域,和洗手台是分开的,双方互不打扰。不支持服美役,但在镜子面前整理一下仪表还是有必要的,整理时就不用担心会打扰到后面的人洗手。


在国内有一个心酸的事实,假如在外面想方便,只有几个选择:1️⃣寻找就近的商场卫生间,但是有迷路的风险,我曾经为了找厕所,在很多商场里楼上楼下的跑,大部分时间都找不到相应的卫生间,要么在偏僻的角落处找到了卫生间,要么需要排队,要么就是特别脏乱差的。2️⃣寻找户外的公共卫生间,就是那种小房子,在我去过的一些城市是很少能见到这种卫生间的,但也成功的在里面方便过几次,有好几次找到了这样的卫生间,但四间里有三间是上了锁/维修中的,剩下一间是男厕,很无奈。3️⃣一直忍着,回家上厕所。大部分时间我都选择了这种方法,在外面上大号更是从来都没有过。
于是我很开心的在日本的车站的公共卫生间上了大号,这是我在国内想都不敢想的。

同样有母婴台,还有报警按钮,发现不对劲了可以按这个寻求帮助。

门上的标语很有趣,假如在这个卫生间待了超过三十分钟,工作人员会过来确认安全,好贴心,安全感拉满。


在国内的大部分地方,我是几乎没见过母婴室的,偶尔一些公共区域有母婴室,但要么是锁着的,要么里面连灯都没开,要么有一些男的在里面吸烟。很难想象国内的已育妈妈在外面会有多么不方便。
在日本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有些卫生间竟然有男童用的坑位,在男卫生间和女卫生间的中间,可能是为了防止女人带自己的儿子进女厕所的情况。怎么说呢…有点心酸,大家都默认女性才是带孩子的一方。既然是男童,为什不让男人把他们带去男卫生间呢,还要多此一举…(这个没拍)
不过相对于国内男宝在女卫生间里到处乱走乱看,这种设置竟然还会好一些,全靠同行衬托(?)
这是我在日本去过的唯一没有智能马桶的公共卫生间,因为在一个只有当地人才会去的小公园里,卫生间的外观像一些日剧里的一样,门是弯弯绕绕的,前后通风,没有异味。
说起来在日本的所有卫生间里,我都没闻到过排泄物的异味,有的还有一些淡淡的香氛气味,不会刺鼻。好开心,这种真的会让人心情变好。

即使是公园的小卫生间,也有方便老人的扶手,两卷卫生纸,和安置婴儿的座位。

再随便分享一些
母婴台,我有点好奇,试着把它拉下来,发现台子虽然很大但很轻便,一只手就可以轻松放下来,上面有固定婴儿的带子。

叠的好好的卫生纸,很多卫生间都这样叠。有一次我在卫生间排队的过程中遇到了保洁阿姨换卫生纸,她飞快地去每一个房间里换了新的卫生纸,出来后向每一个排队的人们鞠躬,说“不好意思,请使用”。

女卫生间经常排队,但在日本的卫生间排队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队伍看似很长,但每个人上厕所的时间都很快(在国内卫生间排队时经常感觉到有人在卫生间待的时间特别长)。排队时每个人都自觉保持着几十厘米到一米的距离,假如有人打算从队伍中间通过,也会鞠躬说不好意思请让我过一下。
我喜欢这种被尊重的感觉,在国内排队时最讨厌的不是别人插队,因为直接怼回去就可以了。而是有些人看到我和前面的人保持了一些距离,就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通过,这本来是我刻意与人维持的社交距离,但有些人一定要故意打破,在这个空间里走来走去,没有半点尊重。排队时还会被后面的人一直挤,恨不得推着我走,不知道在急什么。
以前我觉得日本的鞠躬文化很怪,干嘛做什么都鞠躬道歉,有种卑微的感觉。但真正去了日本后才发现这一点也不卑微,而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拥有的边界感。
日本人很有边界感,也很重视生活空间。走在街上被人挡住去路,对方会笑着轻轻一弯腰,然后两个人错开行走,在走路的过程中遇到别人倒车,司机会在座位上轻轻鞠躬,然后把车重新开回去,等行人通过了再倒车。过马路的时候遇到了正在施工的道路,有一个工人会一直站在施工牌子前面,不做别的,只是对每一个要经过这条路的人鞠躬,说“请绕路到别的地方,非常抱歉”。这些情况我都遇到过不止一次。
时间久了我也喜欢这样和别人相处,感谢时可以鞠躬,表达抱歉或不好意思时可以鞠躬,也不需要鞠躬多么深,轻轻一点头即可,大家都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而鞠躬则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有一次上厕所,我把伞落在里面了,于是我回到原来的坑位门口静静地等着,等里面的人出来后和下一个要进去的人鞠躬说“不好意思,我的伞落在里面了,允许我拿一下”,对方也会让开位置,同样鞠躬说“不好意思”。好优雅,好有边界感,好和谐。

好像已经脱离了厕所的范畴,总之让我感到开心的还有日本的女性专用车厢,太贴心了,女性车厢里的扶手和普通车厢的相比会更低一点,有些车厢会使用粉色色调(这个无所谓)。车厢里不会像其他车厢那样挤,只要不是高峰期,每个人就都能坐到座位。而且我坐过的每一辆电车里都有女性专用车厢。
只有一次我在女性车厢里看到了男的,说着中文,搂着自己的女朋友,下车时还插队,很气,心疼他女友。

比较豪华的卫生间,有小卧室那么大,里面大小母婴台都有,有梳妆镜和洗手台,有大垃圾桶。


还有残疾人专用的公共卫生间,我观察到这类卫生间都有门,墙上开门的开关很矮,大概一米左右,方便坐轮椅的人按到,里面的环境就不了解了。我在日本街头上经常见到残疾人,坐着轮椅或者专用的代步车在街上走来走去,还看到过盲人,点着导盲棍在盲道上如履平地。我活了这么久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盲人,在国内的街上几乎见不到,经常会想国内的盲人都到哪去了。
同时我观察到日本街上的盲道很完善,不会有放错的情况,盲道也不会被占用,马路边上通常都有紧急按钮,不方便过马路的人可以按下按钮,汽车就都会停下来等待行人通过。按钮上方同样有盲文凸起。
#生活中无用但有趣的发现# #独居生活指南# #独居人群如何获得社会安全感# #属于你的超有安全感的小空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一个人默默减肥减了快50斤 (比巴卜)
- 一人游|出发去山西看古建啦 (巫行云)
- 一人居|专注自己,好好生活✨✨(更新ing……) (𝙀𝙢𝙢𝙢)
- 一人食|今日饭否🍲 (丁未)
- 一人观|原生家庭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毛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