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712100社区——谈谈过去和现在对西农的感觉【39西农旧事】

知了

来自:知了(nothing bad) 管理员
2008-04-24 21:53:1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知了

    知了 (nothing bad) 管理员 楼主 2008-04-24 22:00:20

    什么时候我也顺着这个目录写写自己的西农好鸟~

  • 西北老农

    西北老农 2008-04-25 22:18:02

    40、西农的饭坑儿

    可能从零四级的开始,再也没有见过西农的饭坑儿了,据史料记载,我们当时所看到的饭坑版本其实是96(or98)年版本的,之前的版本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无证可查了。 其实我去饭坑吃饭并不是太多,因为上学的时候属于一个很乖的学生,乖就乖在循规蹈矩,吃饭去食堂,上课去教室,睡觉在宿舍。可能很多学生去饭坑是感觉食堂的饭不好吃,其实我觉着食堂的饭还是可以的,首先食堂的饭菜做的要比在家里吃得好,而且比我们高中时的食堂要好上百倍,所以能在食堂吃饭,已经是一种幸福。饭坑里的饭,做在各有特色,比如包子有包子的特色,肉夹馍有肉夹馍的特色,米线有米线的特色,而这每一个特色都比食堂的要好一些。 说说饭坑的几处地方吧: 饭坑西侧的商店: 西农饭坑西侧的商店是光顾最多的地方,平时的生活用品一般都是到这里买,大一时在坑里买了一双超强悍的拖鞋,五块钱一双,穿了四年……四年所用过的饭盆都是在这里采购的,从带把的到小脸盆……毕业后还使用了一段时间的雨伞也是在这里买的……在坑里喝酒的时候,酒和下酒菜花生米也都是从当时最南边那家商店买…… 老建行旁的肉夹馍: 说实话,认识这家肉夹馍有点晚了,好像从大三的时候才开始买他的肉夹馍,确实好吃,可以说是我所吃过的西农最好吃的肉夹馍,烧饼是用泥炉子烤出来的,焦焦的(不是烧糊的意思),分大小,好像是一块和一块五,还是一块五两块来着,这点记不清了。把刀往案板上一甩的那个动作实属经典!几乎每次去买的时候,都要排队…… 坑西北角的大棚子下: 坑西北角是一个大棚子,棚子里面有两个比较经典的吃的,一个是米线,还有一个应该是牛肉拉面,下雨的时候爱去那里吃饭,唯一的缺点就是地上有些脏,因为是下雨,手纸都在地上,一个白团一个白团的,说实话有点影响食欲,但是不看也就是了。 楼梯西侧的复印室兼网吧: 在01年的时候,那个砖楼梯的西侧是一个复印室兼网吧,有十来台电脑吧,当时的上网还是属于拨号上网的,网速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不过在那里想抢个位子实在是难,比较遗憾的是从未在那里摸过电脑…… 大妈包子: 在最东侧的露天板台摊位的最南侧是做包子的大妈,是一家三四口吧,包子的种类很多,包子也很大,尤其是菜包子,吃三个基本上就饱了,吃着包子,喝着小米粥,那种生活,也是很不错的,在她那吃的包子最多,偶尔去旁的包子摊位。 饺子: 在最西侧的露天板台摊位的中端有一个做饺子的,在坑里的露天摊位上吃饺子不多,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宿舍里的散伙饭是在那里吃的,第二天老二就要提前去天津了,我们是饺子就酒,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能够越来越有……饺子的味道已经都忘了,只有那时的情景仍不能忘却。 东侧南端第二(三)家餐馆 坑的西侧是商店,东侧则是餐馆,中间是露天摊位,南侧是卖肉的,而邮局的前面都是卖水果的。之所以对这家餐馆情有独钟,是因为去的最多,有时候和颢去的最多,他跟里面的老板娘很熟,所以我也就成了回头客。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考完研的那顿晚饭。在备研的时候总是在想,等考完最后一场后,好好的喝上一次,然后大睡一场,尽情的堕落放松一次。但是考完最后一科专业课,走出考场,回到宿舍,把考试用品摔到写字台上,把考研用书一巴掌打乱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失落和无助,生活突然没有了目标,心中空荡荡的,那种感觉,很难受。要吃晚饭了,都不知道要去那里吃吃什么了,其实是一点胃口都没有了,走到坑里,进了那家餐馆,要了一盘炒面,抬头看见也刚考完的班里的过儿也在那吃饭,他吃的也是炒面,我俩就坐在一个桌子上面对面把面吃完,也没有说什么话,那种感觉,至今难忘。之前的喝酒、大睡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烧烤: 到了夏天的晚上,是一定要在坑里吃着烧烤,就着花生米喝啤酒的。在坑里从来没有喝醉过,除了那次宿舍散伙饭可能有些多了。忘了冬天的时候有没有烧烤了,那个时候就是白酒就着花生米了,现在想想那种惬意的生活都有些羡慕了。 邮局前面卖电话卡的: 如果把坑的范围再扩大一下,要提一下邮局前面那个卖电话卡的年青人,那时他看起来有三十来岁,大学时百分之九十的电话卡都是在他那里买的,电话卡很全,主要就是卖电话卡、信封、邮票、信纸等,每次到邮局去寄信,都要到他那个摊位上看看,问问电话卡行情,至今都还能清晰的记得他的面容…… 北侧楼梯下的文具店 后来楼梯下开了个文具店,质量比较好一点的信纸就从他那里买了,那个老板瘦瘦小小的,听说是学校的老师,现在存在的印象中好像那个老板在经营上有些黑,态度也有些不是很好,记不大清楚了…… 西瓜摊: 邮局的前方到了夏天就是西瓜摊,经常有很多学生坐在那里吃西瓜,自己每年夏天的时候也会过去吃上几次,不错。 从04年以后,坑就拆了,我们04届的算是最后一届能够在毕业前夕在坑里吃饭喝酒的西农学子了,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西农的坑,是永恒的记忆。

    41、排房的记忆

    从零二级以后可能都已经不知道“排房”这个概念了,原来在团委楼到北面的宿舍之间都是排房,也就是现在的一超建筑及旁边的草坪区域,就是排房,当时的排房应该是有三排,或者是四排,已经记不清楚了,之所以叫做排房,可能是因为和部队上的排房有些类似吧。 当时各个学院的辅导员都有一间排房,记得我们生命学院的滕艳萍导员应该是第一(or二)排的十二号(or八号?记不大清楚了),辅导员的屋子好像是除了用来办公外,还兼宿舍功能。反正至少在军训期间,要是领个什么表的都要去排房的辅导员初去领。 后来听说排房里面还住着一个群体,就是在体检中检出肝炎病毒的同学,这个只是听说,但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对于排房又有了一丝淡淡的恐惧,平时不怎么走其他排房前的路的,只是走团委楼后面的那条路,也就是12号宿舍楼前面的那条通往二灶(现在的秀山活动中心)的路。 入学军训的时候,我们生命学院是十二连,每天都是要在二灶前面集合,然后雄赳赳气昂昂的从排房前面走过,一直踏步到操场,开始一天的军训。 后来随着要兼一超,当时名曰学生服务中心,还有风味餐厅,于是排房就都拆了,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再后来二灶也给拆了,成了现在的秀山活动中心。现在二灶南侧的清真灶应该还在吧? 提起排房,还是那么遥远的记忆……或许现在很多学生听到排房二字都不知所云的时候,在我们这届及更早的学生心中,排房总是不可磨灭的西农记忆,那几排平房,还有里面所住的人……

    42、二灶

    不知道现在生活在北校区的学弟学妹们有没有问过,西农东区有三灶四灶,西区有五六七灶,那一灶和二灶在哪里? 其实我也不知道一灶在哪里,不过我理解二灶南边的清真灶(民族灶)应该就是所谓的一灶吧,然后依次往北就是二灶三灶和四灶。现在的秀山活动中心就是原来的二灶。 二灶原来是西农东区最大的一个灶,后来可能是因为风味餐厅的建立,加上可能确实需要一个搞活动的礼堂,加上有投资,所以就把二灶改成了现在的秀山活动中心。 现在凭着脑子中的记忆,我再会议一下二灶的布局: 刚进二灶的们,是一个卖冷饮的小摊位,主要卖些喝的东西,比如酸奶饮料什么的,可以打卡,好像也可以用现金。然后从南边的那一溜说起,先是面食,有biang--biang面(不知道怎么写),刚一开始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念,后来来自汉中的老三告诉我们,是biang--biang面,然后就是岐山臊子面,当时刚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感觉跟我们家的挂面差不多,呵呵。接着应该就是一家卖八宝粥的,整个二灶独此一家,有五毛小碗的,还有一块大碗的,打卡的是一个很秀气的青年女子,那时她应该有二十大几吧,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当时我每天的早饭就是一个豆花夹馍,一碗八宝粥。接下来隔了有一家应该就是卖蒸饺和煎包的,他们家的煎包非常好吃,也是经常吃,一顿吃上七八个是常事。忘了最里端是卖什么的了,好像也是和主食有关。 这是南侧印象比较深的几家,至于北侧,从门口处开始,先是四(三)个窗口是卖炒菜的,当然不是像西区六灶顶部八灶的单炒,都是大锅菜,那个时候好像那边已经有了餐盘,但是大家用的不是很多。接下来就是肉夹馍,当时的馍可以夹三种东西,也就分成了三种夹馍,肉夹馍、蛋夹馍和豆花夹馍,我不知道为什么馍字要在后面,我觉着应该叫做馍夹肉、馍夹蛋和馍加豆花,不知道现在西农还有没有馍夹豆花,当时比较爱吃那个东西,因为夹肉太贵,好像是一块三一个,后来涨到一块四,夹蛋好像八毛,夹豆花好像是七毛,而且因为兑了汤,感觉吃着味道也不错,夹蛋吃着就有些干了。再往里走已经忘记了是什么了,希望02级以前的校友们如果有印象的希望能够补充一下。 说到二灶,还有三件事要提,从我们00级开始,大家似乎是文明了许多,听老乡说,在我们来之前,曾经在二灶发生过学生和二灶的师傅群殴事件,是因为饭菜多少还是质量问题来着。不过后来我也曾经见过一次类似事件,只是没有打起来。 第二件事是我们大一时的帮灶,那个时候,每个班的实践活动都应该有一次帮灶,就是帮厨房的师傅们干点活,我们就是帮二灶的师傅干活,是在午饭前,我们全班同学帮师傅们择菜打扫卫生,等到备菜工作做好了,我们就可以走了,然后我们就在综合测评的时候拿到了实践分。 第三件事就是温总在01年的时候来过一次西农,并且在二灶和同学们一块吃饭,只是自己不逢时,没有遇到,也没有见到温总,那个时候,好像温总在西农人的眼中是很低调的,不如岚清的名气大,那时,我们都含岚清为大哥。 这是存在脑海深处的关于西农二灶的一些记忆片段,多亏今天挖出来些,要不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真的就在脑海中渐渐的永远的消失了。 补充二灶的两个摊位 在八宝粥的旁边,或者是南侧第一个,是一家卖包子的,属于小笼蒸包的那种。 在北侧的最深处,是卖馒头的,好像还有米饭,那时我就爱去那里吃馒头,但是那边蒸的馒头,实在不敢恭维,大大的,里面全是绿豆粒一样的孔,像面包一样的满头,超级难吃! 再补充一点,二灶的夹馍都是真正的夹馍,而不是夹白吉饼或烧饼……所以,有时候吃起来,稍微有些恶心,因为满头实在是蒸的不咋地,而且馒头从两毛五涨到三毛,而到了夹馍处,一个满头竟然折合成四毛了,所以有时我们买了满头再到那里去夹馍,呵呵……

  • 知了

    知了 (nothing bad) 管理员 楼主 2008-04-25 22:20:43

    哇,老农亲自来贴了,嘿嘿 欢迎欢迎~

  • 知了

    知了 (nothing bad) 管理员 楼主 2008-04-25 22:31:05

    话说二灶一进门还有卖绿豆汤的 那阵子好象我很爱喝那个 再概括下二灶南侧好象都是承包出去的,味道比较好 北边呢,大约还是集体制的,印象中不好吃

  • 小皮

    小皮 (用了围脖后,来豆瓣的时间就少了) 管理员 2008-04-26 09:03:01

    虽然只在西农呆了一年,还是可以怀念一下滴

    西林那三年也不错。。

  • 西北老农

    西北老农 2008-04-26 20:27:17

    43、宣传栏与报栏

    宣传栏和报栏在葡酒学院后面,宣传栏归属于各个学院,生命学院应该是东侧第二(三)个,我们00级入学的时候,当时新生接待处就是在宣传栏前面,因为当时我们住12号楼,离得比较紧,后来有西区了,接待新生的地点就跑到了篮球场上去了。 我们班好像也承包过一次学院的宣传栏,安排的内容好像是大一那年的六一儿童节附近的村子里的一个好像叫做红星星的幼儿园去帮教,其实就是陪孩子们玩了一上午,照了些照片放上来了,后来我看那些照片总是经受风吹雨淋日晒的,有些心疼,我就把照片从宣传栏上小心的揭了下来放到了自己的相册中…… 宣传栏对面就是报栏,里面的报纸更新的比较及时,一般就是滞后一两天,报纸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为主打,是三号楼、、五号楼、七号楼、图书馆出来到东区二、三、四、风味小吃吃饭的必经之路,所以总是在饭前或饭后到这个报栏处停留一段时间看看报纸。后来在八号楼备研,也是通往热水那的必经之路,有时也回停留片刻。多看看报纸是有很大意义的,特别在考研时就能体现出来,在没有上辅导班的情况下,我的政治考了79分,着实很是自豪。 上次去西农的时候,发现宣传栏依旧散发着西农学子的朝气与青春活力,报栏前依旧有人伫足观看,好似几年前的自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去西农的时候,一进校门,就看到了很多独立的宣传板,有宣传校园风云人物的,也有表现某个主题的,设计的都很棒,这一点一直都没有变,变化的可能只有数量上的差距吧?想必现在西农估计每个班都有一个宣传板了吧?如果还没有的话,建议每个班搞一个,群策群力,大家可以随便出自己班想表达的内容,展现班级风采,而且可以把宣传板放到自己所喜欢的位置,包括挂在所承包的教室后面,总比在教室墙上乱贴乱画要好许多……

    44、水建机房

    刚进西农的时候,学校内的机房只有老团委楼204(好像)、中心实验楼一楼南侧的信息学院、水建学院的二楼(好似),现在我还有一个疑问,当时水建学院的那个机房是学校的还是私人的,因为当时如果上网的话是一块,而只能上QQ的机子好像是五毛,而我第一个QQ号就是跟着崔大去水建的那个机房申请的…… 那个时候,QQ还叫做OICQ,可以不受限制的申请,一晚上可以申请很多个,当时我申请了两个,其中包括一直用到现在的那个QQ号,那个时候,七位数字的好像已经没有了,因为我的第一个QQ号是诞生在2001年的愚人节前夕,而00年的时候似乎还有七位数字的,更早一些好像还有六位和五位的。 之所以申请OICQ号,是因为那个时候,记得是上有机化学课的时候,是在3203(好像,就是正对着楼梯的那个多媒体教室),一节小课下来大家休息的时候都互相交换自己的OICQ号,我当时还没有,于是便在一天晚上跟着崔大去水建学院上5毛钱一个小时的电脑申请OICQ号,说到这里,插一个片段,今天中午刚刚见到崔大,把昨天给他代买的去广州的火车票给了他。说起来自己的第一个OICQ号还是在他的帮助下在水建申请的。 申请了OICQ号后,就给同学打电话,告诉了自己的OICQ号,然后让同学代为申请Email信箱,当时我还不会,次日同学打过来电话说申请了两个,分别是chinatopboy@263.net和chinatopboy@163.com,呵呵,后来两个信箱不知道怎么就丢了…… 过了一年多,水建学院一层的机房成了西农鼎鼎有名的游戏重地,先是CS,后来就是暗黑、魔兽等,自己除了CS,其他游戏是看也看不懂,如果实在觉着无聊的时候,就爱到水建去上网,那个时候,水建很是火爆,总是要排号等待…… 再后来是生物信息课,坐落在四号楼一层的生命学院机房极度LJ,于是水建学院的机房成了我们的上机实验机房,那个时候每逢上机实验,我的QQ上总是好友最多的时候。现在还记得在水建机房做blast的情景…… 对了,不得不提一下,当时水建机房有些电脑上面有**,也就是所谓的A片,有时候在等待机子的时候,会看到有些同学在看…… 水建机房,我想对于西农99-02的学子而言,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印象吧。

  • 西北老农

    西北老农 2008-04-28 18:07:42

    45、风味餐厅 风味餐厅可能是学校后勤化改革的产物之一,刚一开始的时候,风味餐厅只是地面一层,后来二层也开始招商,二层自从开张以后就不如一层火,可能是定位有些高档吧,所以渐渐的二层就取消了,现在的一层应该还在经营者吧。 一层从南门进去,首先是洗手间,呵呵,在台阶右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进了南门,当时是两家卖凉皮的,但是这两家却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一家是排着队等着,一家是门可罗雀,只有瞪着眼睛看着邻家常常的队伍,我觉着排队的那家的凉皮是全西农最好吃的,也是至今为止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凉皮,所以,现在基本上在夏天的时候我就不吃凉皮了。 走过凉皮的铺位,应该是面食的了,这个记不清楚了,然后就是到了北侧,北侧第一家是卖混沌和饺子的,他们家的混沌和饺子确实顶呱呱,但是感觉没有去年回西农时在东门市场吃的一家饺子好吃。有时候喝他们家的混沌,有时候来上半斤饺子吃,比较偏爱牛肉馅的。 混沌和饺子铺的邻居应该就是南京千层饼了,千层饼的师傅切饼绝对是一绝,一刀下去,基本上分毫不差,无论你是说来五毛的,还是六毛七毛八毛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达到这种高度的卖饼的或者卖肉的。特别要提一下他们家同时提供的热牛奶,加点糖,非常好喝,好像是五毛一杯,在备研阶段,他们家的千层饼和热牛奶是我比较固定的早餐。 北排最东端我记得是做炒菜的,更确切的说是单炒,在他们的摊位前面有两个圆桌,适合小型的聚会,点了菜,你只需要坐好位置,等着他们上菜就行了,菜炒得好像还可以,当时那两个圆桌可不容易占到,不过记得我们倒是在圆桌上吃过两次。 我吃饭最常用的位置一个是在千层饼前面两三排的位置,主要用来吃早饭和吃混沌饺子,还有就是在最东南角的那几个位子上,相对比较偏僻,到了冬天,最痛苦的地方就是冲门的位置,凉风嗖嗖的。对了,好像风味一层的地面比较滑,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是如此。 说完一层说二层,二层开张玩了些,二层的桌椅也和下面的不一样,一层的都是食堂的摆设,而二层则更倾向于小餐馆里面的桌椅,比如椅子是有高高的靠背……二层当初的定位是稍微高档一些,比如适合多人会餐等形式,且主打单炒,但是不知道为何,就是吃不开。

    说到二层,想起了我们老二,他爸和他舅在二层承包了一个铺

    46、三灶/四灶 既然说起来了吃,就干脆把三灶和四灶一块忆了算了。 对三灶的深刻印象来源于2000年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光头孔令辉对阵瓦尔德内尔,从三灶传来阵阵的呼啸声…… 有二灶的时候,几乎没有去过三灶和四灶,因为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后来二灶没了,有时候就去三灶吃饭了,在三灶吃饭的时候,极少去四灶,后来三灶吃的有点腻了,就去四灶了。 三灶与其他灶想必有一个特色之处在于免费供应汤,以鸡蛋汤居多,不过常想,那一大锅汤应该用不了一斤鸡蛋吧…… 对于四灶,是有着深深的印象,因为备研时的晚饭大多是在四灶吃的。 备研的时候,绝对不能一个人孤军奋战,那样绝对是坚持不下来的,除非确实有很强的耐力和承压能力。算起来我跟东子、小孩我们三人应该算是一个小团体了,那个时候,有时候大家一块上自习,有时候考虑到在一块爱聊天,就分开教室上自习,不过每天到了下午五点半的时候,我们三个人都会坐在四灶进门左侧的某个固定的饭桌的三个位子上,后来偶尔多一个虎子。 四灶先是供应电视看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不给电视看了,我们三个人在吃饭的时候就开始瞎pian,说说复习的感受,一般都是用搞笑的话说出来,还说说荤段子,评评进出四灶的美女,一顿饭,都是在大笑和嬉笑中度过,备研的压力就这样在一顿饭中消化掉了。吃完我们就一块去打开水的地方给自己的杯子各自打满热水,然后回到八号楼前,各自去自己的台阶教室…… 对了,午饭的时候也是如此,每到中午十一点半的时候,我们就是那几个位子上集合了。 特别要提一下四灶的饭,最西端是卖饼的,小孩认为那个卖饼的姑娘是最美的,所以他总是要在那里每顿都要少量多次的买饼吃,我们为了研究这位美女,也有时候多吃一张。最东端是八宝粥,说实话,八宝粥没有二灶的那家好喝,不过也就凑合着喝了,东端第二家是卖山西炒饼的,自打我来西农后就没有在学校吃过炒饼,突然那家开了山西炒饼,我和东子(山西人士)我们俩简直是吃疯了,曾经有段时间,每天晚上都要吃一大份炒饼……那段时间,我们三个人每顿晚饭都是要吃的饱饱的出门的,在我的印象中,吃的最多的一次吃了一大份炒饼,两个葱花饼,一个馒头,一个鸡蛋,一大碗八宝粥…… 三灶和四灶,在西农生活中,也曾留下了多少经典的画面…… 47、篮球场的露天电影 之前说了在东区老旱冰场的电影,应“周五的声音”要求,再说说篮球场的露天电影。 因为有了之前的老旱冰场的电影这个传统,尽管是盈利性质的,但是确实给后来的篮球场的露天电影奠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在篮球场的周末电影刚一开始的时候似乎并没有形成制度,后来下来了一个什么文件精神,就是要学生能够看上免费的电影,属于爱国教育体系下的吧。当给电影赋予含义的时候,电影开播前播放人员都要播放几个幻灯片作为片花,就是宣传的主题,记得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应该是西大RB留学生辱华事件后放的一部电影,片花就是几段话,说的好像是中华不可辱,已经记不清楚了(还是神五飞天来着……) 在篮球场的露天电影,播放的当天,校园的广播总要来一个“今天晚上在篮球场播出电影***,欢迎大家观看”之类的通知。到现在我所能记得的看过的电影只有四部了,一部是韩国爱情片片,忘了名字,大体的剧情是一个女孩在婚姻介绍所工作,结果开始跟她的一个客户开始谈恋爱,属于搞笑爱情片。还有一个警察片,涉及到了内地和香港警方,忘了剧情了。还有就是夺宝奇兵,记得最清楚的应该是老鼠爱上猫,但是没有怎么看,错过的有冲出亚马逊等。 而对于篮球场的露天电影,记忆主要停留在大四上学期,也就是备研的时候,那个时候,并不是每天晚上都要上自习的,大家有时候就喜欢把放电影的那天晚上用来休息,可以去看看电影,但是,雷声大雨点小,看完的几乎没有。一般情况下就是看一会,然后就出去逛去了,那天晚上就不上自习了,当然有些情况下,逛逛最后还得回到教室上自习。 当时比较羡慕的是01和02级的,因为他们都有小马扎,而我们都是那种四条腿的木凳,后来还被学校收了回去,我的在前面已经说过,在运动会上给搞丢了。 关于篮球场的露天电影,仅存的记忆也就这些了,现在这个传统应该还在继续吧!不过说实话,杨凌缺少电影院,这就给很多同学失去了一个浪漫的场所和环境与机会。

  • ACRO

    ACRO 管理员 2008-04-29 13:39:18

    很久没上豆瓣,上来就这么感动。
    怀念的太多,朋友叫自己过去。 但是现在去的越多,反而觉得不是自己的。

    怀念的都是在脑海里那个原来, 以及那个时代的自己。

    生物科学看生物技术。03级看02级。 就只剩感触了。

  • 西北老农

    西北老农 2008-06-09 16:27:56

    48、关于占座 在我的记忆中,占座有四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遇到大家都喜欢的课,第二种情况是人数比较多的选修课,第三种是期末考试前凉快的教室,尤其是有电扇的教室,第四种情况应该就是备研时的特殊时期。

    先说第一种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有三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是时间条件,发生在大一大二时,到了大三大家一般喜欢逃课了;第二个条件是一定要是学生都喜欢的,如果只是你自己喜欢就不用占了;第三个条件就是要大班上课,如果只是一个班或两个班上课,位置也不用占的,应该至少三个班或者四个班。

    朱玮老师的《有机化学》课,刘曙东老师的《遗传学》课、陈毓荃老师的《生物化学》课等,都是占座印象最深的课,这几门都完全符合上述条件。去上课之前,大家都互相提前打招呼,给占个位子,不过不提前说,一般肯定是占不到位子的,因为大家都是兄弟班集体,抢位子显得不和谐,一边是同班同学情谊,一边是兄弟班集体情意,所以占位子要适可而止,不可太过分而伤了大家的感情。

    对于选修课而言,为了那12个选修课学分,先是报选修课的时候跑了一个学院有一个学院,只为能够多报上一门选修课,因为有的报了上不了,有的上了拿不到学分……好不容易报上名,接下来就周末的时候去占座了,这个时候大家的占座都不是为了学习,只是为了能有个坐的地方,只是为了点名的时候自己是在坐着。前面的位置显然并不是大家所喜欢的,有时候宁可在最后一排站着,也不坐前面的位置去。现在想想,都有些恐惧,还有点搞笑。听说现在已经是网上报名了,相信应该好了许多吧,至于选修课的其他感受,将来专门写一个选修课的段子。

    随着七号楼装上电扇、8号楼的使用,学校夏天的教室使用紧张情况基本上消失了,在我们那个年代,应该说是03年之前,每到了夏天,三号楼无疑是最抢手的教学楼了,因为三号楼的教室里面有电扇,而且本身坐在三号楼就感到凉快。到了期末考试前夕,无论你什么时候进三号楼,都会发现三号楼的每一个教室的任何一个位子上都有主儿了,要么是人坐着,要么是桌子上有书放着,很多人都是前天晚上跑到三号楼去占一个次日的位子,或者是上完晚自习的时候,把一本书放到自己的位子上,算是明天接着坐。其实我是比较痛恨这种情况的,有些想那首异常流行的《大学自习室》的味道,只要是没有位子的同学都是痛恨这种情况,所以有时候你就会发现到教室的时候,讲台上堆满了书,而课桌上没有一本书的,这就是义士们做的,大家都在每一天开始的时候公平竞争位子。

    后来到了考研的时候,除了3106这样的“备研专用教室”外,还有一些教室也是聚集了很多备研人士,比如后来的八号楼台阶教室,我的大部分备研生活都是在台阶教室度过的,有时候也是需要占个位子,但是基本上就不怎么激烈了,毕竟教室多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个时候最为痛恨的就是那些在教室搞活动而把人家上自习的驱逐出教室的,对此,我还曾经在台二发生过一次冲突,我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当时的情景记录,回头发上了。

    这就是印象中的西农占座生活,现在很多情况可能都比较缓和了,尤其是第二和第三种情况,这得益于学校硬件方面的进步和管理的进步,不过也缺少了那么一份占座的激情与感受,有得有失吧,不过总体上只要有助于学习,都是好事!

  • 西北老农

    西北老农 2008-06-09 16:29:06

    49、羊肉泡馍 在陕西上学有两大憾事,一件是没有去华山,一件是没有吃过羊肉泡馍。

    华山的事情,在以后的帖子中会详叙,这个帖子里面只说说羊肉泡馍。

    可能是从小留下的心理障碍吧,吃不惯羊肉那个味,可能是本身做的就有问题,所以幼小心灵中留下的就是羊肉的膻味,等到我大四过了年在北京做实验的时候,当时还想大学四年马上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没有做的回学校后做做,争取少留下些憾事,其中就想到了羊肉泡馍,毕业前无论如何是要尝尝的,尽管在杨凌不算特色,但对于陕西来说,是特色中的特色。

    但是直到7月2号晚上上了T56,才想起来还没有吃羊肉泡馍,在杨凌乃至陕西的地盘上吃一顿羊肉泡馍就成了至今的憾事,不过后来倒是吃到了从杨凌带过来的袋装的方便羊肉泡馍,就跟袋装的酸辣粉、方便面一样,也是唯一的一次吃羊肉泡馍。

    在这方面,我们班的猴子和小白就要好很多,他们两个在入学没多久,就专门去了一趟西安,去吃老孙家的羊肉泡馍了……

    有机会了吧,到陕西,一定要去老孙家吃一次羊肉泡馍,把这个憾补上!

    50、西农公主 现在西农公主应该还在西农吧?我们入学的时候她已经在了。

    不管西农公主是什么来头,我们西农还有西农学子都是在很宽容的去包容她,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一种精神,而且我们要继续做下去。

    对西农公主的印象,核心体现在食堂和教室,食堂是二灶和风味,尤其是在二灶的时候,几乎每次在二灶吃饭的时候都能够看到她,曾经听到过这样的经历,有个学生打了饭,放到桌子上,去打别的东西的时候,回来时发现公主正在吃他的饭……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从我的感觉,或许只有公主认为这是吃剩下的东西的时候她才会去吃,如果她知道这是学生刚打得还没有吃的东西的时候,我想,她应该不会去吃的,这也是我的愿望。说到这里,不知道该是鼓励西农学子吃饭时浪费一点点给公主,还是应该颗粒入肚?

    在教室的体现,印象最为深刻的是4129和上面的4323,在八号楼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的时候,我喜欢去4129或4323去上自习看书,那个时候,常见到公主爬在后排桌子上打瞌睡,或者是直接躺在椅子上睡,偶尔还有鼾声传来,我们的学生依旧是包容的,宁可自己去别的教室去上自习,也不会去打扰公主睡觉,赶公主走的情况更是不会发生。

    走在校园里,尤其是四号楼西侧的那条路,还有喷泉东侧片区,有时候也能常见到公主,对于公主的音容相貌,现在还能非常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包括承包了团委楼西侧卫生片区的西农王子,都是印象中极为深刻的人。

    大学者,在于博大,在于包容

    52、书信 直到大三的时候,还不曾想过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后QQ和Email将会取代传统的书信。

    大一大二时每周都要写信,有时一个晚自习专门用来写信,大一时大家都是说自己学校怎么样,在宿舍骂学校,然后再在给高中同学的心中夸学校,夸的很含蓄。给同学写信夸自己学校,同学的回信中也会含蓄的夸一下他所在的学校,当然了,有时候是欲扬先抑,大家基本上都差不多。

    到了大二时,则主要就是跟复读一年后考上大学的同学写了,这个时候就有点以过来人自居,大谈上大学的感受,给还是新生的高中同学谈英语该怎么学,老乡关系怎么处……

    我们高中时大家过的是半共产主义生活,所以毕业后大家的联系甚是密切,有个高中毕业后就当兵的好友,他在他们连队是收信最多的,让他们领导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定了一个规定,谁收到一封信就做一百个俯卧撑,这小子曾经有一次一天做了六百个俯卧撑……

    写信好像有个说法就是不能单页,需要双数,我一般还没怎么写就两页下去了,所以只有充到四页,正好不超重,个别的时候是六页。在大学里我所见过的页数最多的书信是我们老八写给他一个同学的,写了二十页,后来还频出十八、十六页的……

    信封自然是喜欢用学校的,刚一开始是那种像小学草稿纸一样的信封,纸质很差,后来学院出了光皮的牛皮纸的,再后来学校出了带有喷泉图片的信封,信封的质量是层层提高,写信的信心也随着信封的变化而递增。当然了,其他学校寄过来的信封也都是很有意思的。

    信纸自然就是用那种印有校名的稿纸,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当时一叠有一块的,有一块三的,我从来都是一块三的,质量确实还可以,一直没有用过那种非常高级的带有香味的专业信纸。

    随着书信的频收频发,开始集邮,其实不撕自己信封上的邮票,而是去学院取信处取同学信的时候看到不错的邮票,爱顺便撕下来,不过我很少撕,而我的信是常备撕掉邮票的……买邮票自然就去邮局门口的那个摊位了,怀念那个年青人还有他的老婆啊……

    取信自然就是去一超前面的那个团委楼了,当估算该收到信的时候,就在下了自习去二灶吃饭的时候顺路拐进去看看,有信自然是欣喜万分,没有信,则是深深地失落,想应该明天就能到了吧……

    最后毕业前夕,数了数自己的信,大概有三四百封,有的信拿起来翻翻看看,最后抱到阳台上,开始,点火烧了些,剩下的扔到桶里,然后接满水,泡了一晚上,用撑衣杆搅了搅,从四楼阳台倾倒下去了……

    后来毕业后去唐山,在同学那里见到了我大二时写给他的一封信,他还给了我,我就收了起来,后来去石家庄,那封信就搞丢了,按照来信必回的原则算起来,大学四年写信应该有四五百封之巨,加上收到的来信,一共加起来书信来往七八百封,竟一封也没有留下。

    现在西农的学子应该已经不再写信了吧。

    现在看《傅雷家书》,感觉还是写信好,将来如果孩子在外面上大学了,我也就给他写信,并留下来,将来也出版一本家书,呵呵

  • 西北老农

    西北老农 2008-06-28 15:49:00

    今天是6月28日,对于高校而言,都带上了厚重的伤感,对于西农亦是如此。有段时间没有更新了,都有点愧对版主把这个帖子设成推荐位了。

    今天下午本来打算出去转转,可是又是雷声轰鸣,下起了雨,百无聊赖之极上712100,就再写上一篇,记录一下四年前自己在西农最后的几日吧。

    六月十七八号毕业答辩完毕,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在答辩前大家说答辩完毕去华山玩一趟,可是答辩完毕,考虑到安全问题,也就作罢。剩下的日子基本上也就是办理毕业手续、聚餐、吃散伙饭、喝酒、甩卖东西、送东西、扔酒瓶、托运行李了……

    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办理毕业手续了,发的单子跟入学的时候的单子一样,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盖章,盖完章,就意味着跟学校没有什么关系了……大家拥在图书馆二层西侧的社科借阅室,班里的男生往前冲,好不容易冲到前面,然后两人把住门口,一人把全班的办了,这个时候的集体主义,显得悲壮了许多……

    在三号楼后面的平房教室退家具,平房教室前面坐满了我们……畅所欲言的聊着,骂着……

    等到教务处所在的那个行政楼去注销学生证,记得学校好像是如果交五块钱就可以把学生证自己留下来,绝大部分都把自己的学生证留了下来,只不过上面改了一个注销的大红章……

    忘了食堂的卡是怎么注销的了,可能是批量作废了,那张卡和学生证现在还在家里的一个盒子里面收藏着……

    忙乎了两天,毕业手续算是办完了,我们又被学校扔了出来……

    算起来,毕业前的聚餐并不是太多,但是每次大家都会喝多。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散伙饭了,我们是在田园山庄吃的,我们是七点过去,所包的那个厅刚刚有生工的一个班吃完,我们算是接着他们吃。一个班三十个人,三桌,菜基本上没有怎么吃,就开始喝酒了,一杯一杯的干,有的还对着瓶子吹,女生也是。不知道东子想到了什么,竟然开始抱着我大哭起来,我想安慰小孩子一样安慰他了,其实之前曾经设想过无数次散伙饭自己会不会哭,但是最后发现自己没有哭……之前和猴子也有点小矛盾,在散伙饭上,碰了一杯酒,拥抱了一下,什么都不用说了……

    吃完散伙饭就去西农路上那个立交旁的一个卡拉OK唱歌,我们是预定的包夜,整夜我基本上就是坐在下面喝着啤酒,五音不全,呵呵。到早晨六点,大家陆陆续续往回走,散伙饭到此结束,大家在一块朝夕相处的日子也即将结束,永远的结束。

    开始收拾大学的东西,能卖的都卖掉了,卖不掉的有的送老乡了,最后留下几本专业课书是要带回家的。不管怎么说,上了四年,总要带回去点专业书籍,证明自己也曾学过……

    几百封信,堆到一块,抱到阳台上一部分,点火烧了,感觉有点危险,可能造成火灾。就把剩下的扔到大红桶里,接满水,泡了一天,用撑衣杆搅了搅,从四楼倾泻而下……

    档案什么的也是比较烦心的事情,有时去院办整理自家班的那些档案,其中还看到了自己的高考语文试题。然后就是跟着小孩和东子几个人去把自己的档案放到了杨陵劳动力市场,算是托管了起来……

    最后几日,铁路和邮局的都过来办理托运行李了,装了两个蛇皮袋,交给了杨凌邮局,床上已经只剩下一张床板和一张凉席,地下还铺着胖子的被子,终日有人坐在地上打牌……

    因为听说接下来要住进来的可能是女生,大家都互相在别人的柜子里写自己的QQ号……

    老二要提前去天津,在坑里吃了宿舍的散伙饭,就着饺子喝酒,越喝越有……

    到了三十号就是毕业典礼了,在秀山活动中心举办的,领导们给我们拨穗,在典礼之前,我们穿着那教士服去喷泉、三号楼门前、五台山上照相合影留念……

    毕业典礼完毕,班里少了一套教士服,赔了学校几百块钱,这是毕业前夕最大也是最后的一件不爽之事……

    30号下午五六点才从学院拿回来学位证和毕业证,学校真是不到最后一刻不放证……晚上就和猴子把胖子的被子点了扔下去了,险些酿成火灾……

    从1号开始就是送同学了,早晨去送了几个女生,回到校门口时,骆驼和一鸣要走,抱了抱,那一报差一点流出眼泪来,大家基本上是后会无期了……

    回到宿舍,看着楼道里不时的惦着行李要走的专业兄弟,互道一声珍重,故作轻松的下楼走去……

    东子下午走的,因为给陈师姐帮忙托运行李,没有来得及送东子,雷猪送他回来后,说他们在武功火车站抱着大哭一场,一听就后悔了,应该赶过去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的。不过这四年跟这个娃倒是见过很多次面……

    一号晚上基本上没有全员的宿舍了,忘了那一夜是怎么过来的了,二号继续送人,大家见面的招呼都是问什么时候走……

    二号晚上,陈师姐、老六和立杰去送我的,T56晚点了将近一个小时。上了火车,还以为自己是放暑假了,过两个月就又回到杨凌了,但是猛地一想到将要永远的离开四年的杨凌了,才涌上深深寒意,还有湿热的眼眶,然后接着又不知不觉着以为是放暑假了……

    西农,就这样走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现在这些未曾谋过面的04级的学弟学妹们要离开了,衷心祝愿,一路走好!

    另外补充一句,不要留下遗憾,怎么发泄都不为过……

  • ACRO

    ACRO 管理员 2008-07-01 14:19:15

    唉~ 感伤

  • 带着小猫的猫

    带着小猫的猫 2008-09-03 11:58:08

    拿什么怀念西农哪

  •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2008-10-03 10:33:08

    都是毕业了的学长们呐。。。。。。。。。

  • Mr.N

    Mr.N (back) 2008-11-21 02:57:14

    正在考虑落户杨凌。贪痴嗔。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8-12-08 22:49:36

    [内容不可见]

  • 忘了登陆密码了

    忘了登陆密码了 2008-12-08 23:22:41

    哈哈 很久没回学校了

  • 自律的青稞

    自律的青稞 (Never give up! Hold~) 2008-12-18 23:33:28

    难得记忆还这么清晰~~~呵呵

  • littlewy

    littlewy 2009-03-21 10:18:00

    太经典了 先收入收藏夹 然后再复制到自己空间上

    好像又回到了大学时代 。。。想念。。。

    PS 我也是00级的。。。

  • 右哉

    右哉 (奈何年华空病老,可怜形影自孤单) 2009-04-08 20:18:29

    怀念啊~竟然连二灶的布局都有,LZ真强大!

    ps:我01级的~

  • 云龙少侠

    云龙少侠 2009-04-13 17:00:49

    都是学长,不知工作怎样

  • Mr.N

    Mr.N (back) 2009-04-25 22:47:51

    可以kuso我的青春谁坐主了。

  • 自律的青稞

    自律的青稞 (Never give up! Hold~) 2009-05-03 13:36:10

    楼上学日语的? KUSO意思不太好吧!?

  • white feather

    white feather (//guangchanggezi.taobao.com) 2009-06-27 21:10:06

    感触!很多东西已经物是人非了!

  • 小熊出没

    小熊出没 (微笑面对生活~~~) 2009-08-17 13:12:36

    我是05年入的学,从来都没有见过饭坑,二灶(绣山)也在5.12的时候变成危楼了。不过还是第一次听说绣山就是原来的二灶。。。。

  • 静轩

    静轩 2009-08-28 23:55:11

    哇,我是06级的,这回也大四了,不过西农变化真的好大啊~

  • 依然朔风

    依然朔风 2009-08-31 22:12:16

    各位学长啊,出来混材才知道西农的好,以后老了,一定在杨凌度过残年!

  • 中国风

    中国风 (中国风) 2009-11-05 19:41:44

    有99级的吗?

  • junejoe

    junejoe 2010-08-18 20:15:52

    这个真的有点长的 在西农能回忆出这么多东西,真不错

  • 两点水

    两点水 2010-11-07 15:22:38

    西农.......

  • 苏丙

    苏丙 2010-12-23 21:33:34

    我是08级入学的,错过了西农很多的过去,到了西农看到更多的是一栋栋的新房子和不断重修的路面。变化最大的是3号楼了,现在里面装修的岂止一个豪华啊?铺的木地板,装的是木门,那个复古,那个舒心啊~

  • 7是笨蛋

    7是笨蛋 2011-01-25 20:45:10

    我们宿舍电话是:87052352 呵呵 在2004年之前有效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1-05-11 23:07:50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1-05-11 23:10:06

    [内容不可见]

  • 我爱动物园

    我爱动物园 2012-01-09 23:53:28

    每次这种帖子只能看标题,难受啊

  • T S I X

    T S I X (不唱浪漫的情诗) 2012-07-02 09:35:32

    。。。。OMG。。。现在南北校的秀山,理工实验大楼,农林实验大楼,食品大楼。。。盖楼盖的。。。热火朝天的。。。 杨凌终于有KFC了。。。马上也会有电影院了。。。 常回家看看哦。。。哈哈哈

  • 乐乐

    乐乐 2012-07-02 18:22:18

    梦回西农啊

  • 流浪者

    流浪者 2012-07-19 11:38:16

    西农的人出来工作啦,很是怀念学校的日子!

  • 汉文武德旅舍

    汉文武德旅舍 (4000555029西安旅行总机) 2012-09-11 17:56:13

    7212000

  • 知了

    知了 (nothing bad) 管理员 楼主 2012-10-18 10:05:19

    妈的,转眼毕业八年了,又一个四年过去了!实在是……

  • 乐乐

    乐乐 2012-12-21 00:44:49

    爱。

  • kexmo

    kexmo (昨夜流星划过) 2013-07-26 12:12:54

    北校的老绣山已经废弃了。建了新的绣山活动中心。 游泳池也重建了 三号楼成了省级文物 还建了好多新楼。 对06年以前毕业的同学来说,火车站也早已经建新的了。

  • kexmo

    kexmo (昨夜流星划过) 2013-07-26 12:18:23

    有了肯德基(08年火炬传递时有篇关于西农的文章,有学生说杨陵太小连肯德基都没有,印象比较深) 有了电影院,中影的 录取分数线一年比一年高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48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