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感悟|《承欢记》和《花间令》:我们想看什么样的女性角色
乘以二(从此无心爱良夜。)
记得杨紫在拍《亲爱的热爱的》的时候说,她看李现演出来那种感觉了,就很放心,因为观众能爱上他,剧就有保证了(大概意思)
但是现在的趋势是大家都开始爱大女主了,不得不说这算是一个思想转变。但是我觉得所谓的大女主不是一堆男人莫名奇妙爱上女主,而这个女主还天真善良纯洁小白花,这就很没有说服力。现在已经不是“观众爱上男主,这部剧就妥了”,而是“观众爱上女主,这部剧才妥了”。
《花间令》里郑采薇灵魂闪闪发光,观众是能理解潘越为什么对她念念不忘、非她不可的,我们才认定这段感情(男主的爱)是合理的,我真是get到了刘学义的帅和魅力(我以前都不知道这个人,我看剧少,对不起,以及没有拉踩刘学义的意思,毕竟我以前也没听说过郑合惠子)。只能说,好的演员是有火花的,能够互相成全,为对方增添色彩和人格魅力。
而《承欢记》中,女主的情绪稳定、头脑清醒、反应迅速、情商高等优点,相信也是很多观众真心认同且佩服的,欣赏这样的人、想成为这样的人,努力去做这样的人,我想才是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同时也是带给大家的意义,而那些人物塑造干瘪无趣但是却被莫名其妙爱上的所谓的“大女主”,我甚至认为这是对很多优秀女性的侮辱,好像只要你做傻白甜,或者只要你貌美如花,你就能得到许多男人的爱,皮囊永远只是表象,人格才是一个人的灵魂。因此,大家都在期盼,男主什么时候爱上她,怎么还不快点爱上她——因为我们已经爱上她了,并且她值得被爱。而且我觉得这部剧是能看出来是用心了的(不糊弄敷衍观众,不把观众当傻子,这很好)。男女主都不是那么完美的人,甚至是两个极端的人互相奔赴。麦承欢是将家庭看得无比重要的人,所以她被家庭的爱所束缚最后崩溃,而姚志明则是完全没有爱利益至上,最后被爱里滋养长大的承欢所吸引,这逻辑简直合情合理。所以说这部剧宣传是女主的成长线,我是认的。同时也是男主的成长线。而且剧里时不时地出现一些莫名好笑的幽默也恰到好处。(另外我也get到了许凯的大长腿,我以前都不认为他帅,对不起我个人审美问题,但是这部剧我真的疯狂嗑到了,所以说好的合作伙伴很重要。(没有说杨紫奶一切的意思。但是杨紫真的挺神奇的,这种和对手演员的张力就是感染人,忍不住让人露出姨母笑。一部剧这样是巧合,多部剧都这样,只能说是她的本事,杨紫好好加油)
总之,希望这部剧好好走下去,也能成为两位演员的有效代表作。(本人只对当前播放集数负责,后续剧情本人不做担保)
———————————————
个人的一点思考: 这部剧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中国式母女关系真的复杂又拧巴,甚至有时候竟然会包含着暗暗的嫉妒,多奇怪,又多真实。这部剧里奶奶、刘婉玉女士和麦承欢三个女性角色我觉得演得都好。三个人的性格特点完全符合了人物的成长背景,就是说你完全能够理解在那种环境家庭出身的人是能说出来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事来的,足够真实到我们能从身边扒拉出很多很多这样的人。剧里关于亲情的塑造真的动人,为妈妈为女儿落泪。刘婉玉,一个小地方出身的人,可能也没受到过什么教育,一辈子的天地和眼界就是一个小弄堂,在辛家和姚志明这些聪明人、“高等人”、人精的环环算计下,别说刘婉玉,就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家,又有几个能应对得当,利落脱身的呢。而承欢也像我们身边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子,从小乖乖女,独立自强照顾别人感受,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让一让就好了,背景没有,摆烂又摆不起,一辈子的愿望就是一家人平安快乐。但是她受过教育,妈妈是没有成长的,而承欢一直在成长,以至于妈妈的不安开始增长,她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为女儿付出的,所以迫不及待找到另外一个她认为合格的人接管她前半生的职责——承托起承欢的后半生。找的这个人是错的吗,已经是她认知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人了,她难道是要承欢嫁得好带自己过好日子吗,不是吧。(“我没有享受过的我们承欢会替我享受的”我哭si)。只有“我想你过得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原来光绪真的是被慈禧毒死的啊 (麦芽糖)
- 划重点 陈宝国 白玉兰是三大奖中的最专业奖 (momo)
- 安利/吐槽|一姐演技大赏 (快乐吃瓜小猫)
- 白客在人生若如初见里演的真好 (豆友649823)
- 国剧分析|藏海是演出来一种急于复仇沉不住气的姿态,因为他... (智商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