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国考行测73.8 有人想看经验吗(已更新判断推理篇)
Gaajau
2024.04.28 第二次更新 判断推理篇
1. 图形推理(8~10min)
图推的提升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只有坚持每天刷题才有进步。我刚开始做题觉得好难好难,规律根本想不到,10道题要做半个小时,其实本质上就是对图形不熟悉。
关于课程,我看了980基础课,然后还看了下龙飞百大图形解析,我只看了前两节不好评价,原因是课程太长一直拖着没看,后面把正确率提上来了就没继续看了。具体学习方法:
(1)APP上刷题。刚开始一天分早中晚三次刷,一次10道题(因为连续刷会很痛苦)。后期熟悉了之后一天一次20题,主要目的是保持做题的感觉。
(2)边刷题边做笔记。刷完一组题,把图形的特征和相关考点都记下来,这样有助于强化记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对应什么样的规律。比如,像我记的,8.14第9题,图形整体特征是面被整齐地分割,考点是被分割的面中相同面的数量;8.15第1题,图形特征是外框都是三角形,但内部线条有变化,考点是线数量和点数量。记的次数多了,下次你看到类似图形就能反应出来了。

(3)整合归纳笔记。前面做的笔记只是记录每一道小题中图形的特征和相关考点,内容是打散的,而这一步就是要把这些零散的内容整合起来,把某一类图形可能涉及到的规律一并整理出来。举个例子:如果出现两个图形相交且相交面画阴影,或者图形被分割成几个面其中一个画阴影,那么基本上就是考阴影面,可能涉及的考点有:①阴影面的形状(几边形);②阴影面是最大或最小面;③阴影面的对称性;④阴影面与外框的关系(与外框相似或者边数量与外框相等);⑤阴影面与其他面的关系(有一个面和阴影面不相邻);⑥阴影面面积;⑦曲直性(较少出现)。我把我之前整理的笔记贴上,给大家做个参考。

(4)试试编口诀。这个适合前期学习熟悉规律的时候用,到后期根本用不上,后期做题就像条件反射一样的。比如,当涉及对称时,我的口诀是(这个大家当看个乐就好了):优先考虑类数方(对称轴类型、数量、方向) ,其次看看点线面,过点过线或过面 还有垂直与平行(当出现两图形拼接或者内外图形时,有可能考对称轴之间的关系)
图推还有其他题型,六面体、截面图和立体拼合。六面体和截面图一旦学会了就不难,立体拼合我是直接放弃(认真学过了但做题还是很花时间)。关于六面体和截面图,我推荐B站一个老师(公考苏金朋),讲得非常好。六面体算是我强项,我基本不用画边法,用眼睛瞪,在大脑中把展开图进行旋转,必要时再结合一下公共边公共点,基本就出答案了。
总而言之,图推平时多刷题,多接触各种各样的规律,这也是锻炼自己思维的过程,毕竟图推真的很容易千变万化,我觉得24年国考的图推就挺难的。实际考试时如果想不出规律一定要赶紧放弃,图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2. 类比推理(5min)
类比其实什么技巧,很多时候做不出来是缺少相关知识的积累。我对类比一直比较佛系,给类比的要求就是不要纠结,不知道选哪个的时候蒙一个顺眼的就走。类比我看了980基础课和聂佳在B站的公开课(推荐,知识点很全面很系统),然后把常考的关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出来,保持日常的刷题就行了。

3. 定义判断(10min)
定义不需要刷太多题,重要的是复盘。我是9月份开始一天10道题,在精不在多。定义本身是没有什么知识点的,但是题目是有共通点的,所以要多研究题目,比如题干中下定义的方式、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做定义题也有一个择优的过程,有些时候答案不是百分百符合题干所给出的定义,但相比其他选项确实要好一些,这个时候无须纠结。
学好定义判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是平时练习还是考试,做题的时候一定要专注且细心,一边看一边理解,切忌一个定义看好几遍。不建议大家在定义这部分盲目追求速度,因为只要你细心一点这部分分数都是能拿到的。
(1)做题的方法
①先看题干问的是属于还是不属于。问属于不圈,问不属于则画个大圈提醒自己这是选非题。
②看定义。如果是大定义套小定义,要先满足大定义。在看定义时关注重点内容。
③看选项。先把明显不符合定义的排除,剩下的对比择优。对比包括与题干中的定义进行对比,看看哪个更加符合,有时候也需要选项之间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差异。
(2)复盘的方法
重点关注做错的以及做题时纠结的题目,总结做题的突破口。我把我自己总结的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
①定义词本身。一个定义最浓缩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定义词本身,有些题目只看定义词再加上常识就可以做,做题纠结的时候,也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定义词。
②逻辑关系。常见的有方式目的、原因结果、对比、否定,所以要关注定义里面的关联词,比如进而、从而、以、为了、最终、比等等。
③修饰词和落脚点。……的XXX,……就是修饰词,XXX就是落脚点。比如,激情群体是一种临时性的、高效率的,往往为某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临时组建的工作群体。这个定义最后的落脚点是工作群体,在做题时就可以先排除不是工作群体的选项,剩下还需要排除就再看修饰词,事实上这道题仅根据落脚点就可以出答案。(这样的定义是很常见的)
④方式目的型的定义,方式和目的都是重点。比如,路演是指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引起目标人群的关注,使它们产生兴趣,最终达成销售或吸引投资。这个定义可以先根据目的排除未达成销售或吸引投资的选项,再根据是否使用现场演示的方式予以排除。同理,原因结果型的定义,原因和结果都是重点。(方式目的型的定义也很常见)
⑤限定词(范围、时间)。比如,在XXX的过程中。
⑥否定词。相同或不同,在定义中经常出现,还有非、避免等否定性词语。
⑦对比。题干的定义中有对比,选项一定也要能够体现出来。
⑧和与或。和与或的逻辑关系,如果定义中说到X和Y,那么选项中同时符合这两个一定是最好的,或的话只需要满足其中一个就行。
⑨主客体。定义中涉及到某一类人,这类人的身份、职业等等。
以上都有可能是你排除某个选项的线索,当然还会有其他的,需要在做题的过程中去总结积累。
4. 逻辑推理(5min)
首先,逻辑如果想学好,很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我刚开始看完980基础课去做题发现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就去找了管综的课程来看,我选择的是王诚。根据国考考情,我只听了形式逻辑和论证逻辑这两部分的内容,听完之后自己梳理了一遍知识点,再去做题,感觉就是神清气爽。
其次,逻辑刷题也是在精不在多,重要的是复盘总结。大概8月中旬开始一天20题,复盘就针对加强题和削弱题分别总结常见的加强方法、削弱方法以及无关项。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
(1)结论是S→P的削弱
①举反例,有的S^非P
②指出有第三者同时导致S、导致P
③指出因果倒置:是P→S
④存在他因:A+C→B,C会削弱A→B
⑤直接否定论点
⑥拆桥
⑦直接否定S
(2)结论是S→P的加强
①举例支持:有的人S→P
②非S→非P,非P→非S
③指出没有因果倒置
④排除他因
⑤复述结论
⑥搭桥
⑦补充论据(原因解释)
注:话题要一致,越全面越好,越明确越好,与论点越匹配越好。加强题中S^P一般不是正确答案。
(3)常见无关项
①话题不一致
②时态不一致(题干说现在,选项说过去……,未来……)
③诉诸权威、诉诸大众、诉诸无知
④题干说A→B,选项说C也可以B或者A还会C
⑤偷换概念(题干长期应激,你说应激)
(4)削弱力度比较(这个我一直觉得比较扯淡,真正靠谱的题目不会让你比较削弱的力度,下面几个也是我在做题时总结出来的)
①增加新论据>解释或肯定已有论据
②削弱论点>削弱论据
③原因解释>举反例
总而言之,逻辑如果经过系统学习,掌握了正确的做题方法和思维,再来应对国考,真的可以说是游刃有余。
5. 一拖五(7~10min)
如果判断推理想要取得高分,一拖五是不能放弃的,尤其是前面图推放弃立体拼合的情况下。一拖五其实没有很难,只是比较花时间,但也仅限于后面两三题,不信的话大家学完一拖五再把历年真题认认真真做一下。很多人是一开始就把一拖五定性为难题,但你要觉得它不难才有可能攻下它。
推荐B站公考苏金朋,我只看了他的课,讲得非常好,听完按照他的思路重做了历年真题。另外补充几点:
第一,做题时不要慌张。一拖五前面会给几个条件,这些条件在做题时基本上都会用到,所以你在阅读并刻画这些条件的时候就要细心,但凡你看错一个都会影响后面做题。
第二,思路要清晰。一拖五有些题目可以代入出答案,有些要自己推。在推的时候用到哪些条件推出什么结果要在草稿上写清楚,避免思维混乱。还有就是,一拖五的推理都是比较浅的,意思就是推两到三步就可以得到答案了,如果不是,你要考虑一下推理的方向是不是错了。
第三,多刷真题。我觉得真题的一拖五真的出的特别好(除了2018年),而且一拖五没有必要做一些很难的题,把真题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做做,巩固自己做题的思路。
第四,如果实在做不出来不要硬磕。一般情况下是能做出前两题的,后面三题你就选前面没有选过的选项。做不出来很有可能是你某个点没有考虑到或者陷入了错误的思路,这个时候要勇于止损,一拖五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最后再总结一下,判断推理的时间在35~40min,前面图推和类比要快,不要纠结,这样才能为后面的一拖五争取时间。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能放弃任何一个题型,后面结合自己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舍弃某些题目。
2024.04.14 第一次更新
本来想着一次性更完,但我还是想把备考过程中所有有用的都分享给大家,所以写的比较多。这次就先更资料分析部分,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写在前面
1. 本人情况
24应届,备考时间6月至考前,平均每天学习8h(状态好的话能到11h,不好的话一天都摆烂),没报班,纯纯自己看网课做题。6月和7月只学行测,8月开始加入申论。
2. 做题顺序
资料分析(25-30min)→判断推理(35min)→言语理解(35min)→涂卡→常识(8-10min)→涂卡→数量(随缘)→涂卡
注:这个顺序是我调整过的,刚开始我是先做常识和言语,然后发现言语放在前面很容易纠结耗时,而资料分析和判断推理是我强项,更适合放在前面做。时间把控上,在模考时,最迟在10:10我就会结束判断推理模块,最迟在10:45结束言语理解模块,然后先涂卡,再蒙常识和数量,这样子在极限情况下也能保证较高的完成度。实际考试时我在10:40就做完三大模块,涂卡的时候因为怕涂错比较慢花了5分钟,剩余15分钟做常识蒙数量。其实最后还剩下两三分钟,但不知怎的,数量题完全看不进去,左挑挑右挑挑,一道也没做出来,可能也是因为题练的少不太熟吧。
3. 正确率情况
平时自己做题三大模块正确率能在80%及以上,实际考试时正确率如下:
- 资料分析:全对
- 判断推理:图推7、类比7、定义9或10(一个题有争议)、逻辑和一拖五全对
- 言语理解:选词填空15,片段阅读(争议题较多,应该也是在15或16)
- 常识:9或10
- 数量:没时间做,全蒙C
所以,我能上70完全是靠三大模块的正确率。
4. 备考整体规划:基础阶段+刷题阶段+模考和真题阶段
- 基础阶段(6月):看网课,学习知识点。
- 刷题阶段(7-9月):分模块刷题,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提高弱项。
- 模考和真题阶段(10月-考前):每周日参加粉笔模考,保持日常刷题和复盘,考前两周回归历年真题。
(一)资料分析模块
1. 重要性
资料分析没有争议题,知识点也相对固定,是很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模块。这个模块需要大量刷题,建议放在最开始学。相信我,它真的值得!!
2. 学习目标
平时做题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正确率90%以上。
我练到后期平均一套题在22分钟,但国考也还是30分钟才做完,在一道综合分析题上卡了挺久,原因是这道题的选项说法很新,感觉以前没见过,反应过来之后发现它里面涉及的知识点也还是之前学过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资料分析的基础打扎实,知识点要能够熟练运用,计算速度也要跟上。这样才能在实际考试时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3. 备考规划
(1)基础阶段:粉笔980+高照超大杯+整理笔记
①看完980的基础课后,将知识点整理出来,相关的公式自己推导一遍。每天上午默写一遍知识点和百化分。
②看超大杯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思路把知识点按照题型进行归纳整理。
注:我当时看的980讲资料分析的是高照,后来因为网上的人一直推花生,我也看了两节课,但发现不太适合我。所以老师这个见仁见智,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跟定了老师之后就不要换了,知识点是一样的,而计算方法,只要你用得熟练效果都是差不多的。我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截位直除、拆分法和百化分。
(P1-P4是我默写的知识点,总共两张A4纸;P5-P10是看完超大杯归纳整理的笔记,我把笔记贴出来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参考,笔记还是要自己做的)










(2)刷题阶段:行测5000题+齐麟刷题卷+高照速算
①每天上午固定8:00-10:00刷两套资料分析并复盘,每天中午或晚上一篇速算。
②在做题之前我会先大致浏览一下材料,了解材料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找数据的时候就不会一通乱找。
③刚开始刷套题可以不限时,主要目的是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渐渐地要有意识地控制做题时间,争取在30分钟内做完一套。
④资料分析建议大家刷纸质版题目。资料分析属于分秒必争的模块,做题习惯很重要,用平板做题和用纸质资料做题还是有区别的。做题时免不了用笔勾勾画画,最切忌的就是画一堆,这样容易找不着重点,所以大家要给自己规定一些勾画的原则。比如,时间用圈圈,主体用横线,如果题目问的是现期就不画,如果问的是基期就把基期时间给圈出来提醒自己。(记得组里有一篇帖子专门说勾画的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注:刷题和速算重在坚持,行测5000题我刷了两遍,在刷题的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和优化自己的做题方法。速算大概也是连续练了两个月之后才有质的提升,从刚开始的一篇30分钟到15分钟。
4. 提高正确率及做题速度的方法
(1)运算技巧
资料分析是不需要算出很精确的答案的,在计算之前可以先瞄一眼选项,看看要算到什么程度。
①不同的算式要学会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对于很接近1的分式可以使用拆分法,对于看起来就比较好计算的就直接截位直除,对于很接近百化分的就用百化分。举个例子:606/665——接近1使用拆分法,(665-59)/665=1-59/665=1-10-%=90+%;237/91——看到91要反应出来1/11=9.1%,所以237/91就用237*11=237+23=260,算到这一步基本就出答案了。
②要有百分比思维(我自己取的名字)。以前面提到的59/665为例,665*10%=66.5,所以59大概就是不到10%,在9%左右。再比如,47.6/49.6=(49.6-2)/49.6=1-4%=0.96。这一点在比较分式以及使用拆分法计算的时候特别好用。(我记得下面这道算式是粉笔模考的,当时给的选项很接近,硬算肯定很费时,但如果用下面的做法就很快,而且误差很小)

③当涉及到两个分数相乘时,首先约分。如果直接约不好约,试试分子分母同比例放缩,比如上面那个算式,49.6*(1-4%)=47.6,同时108*(1-4%)≈104,这样就可以约掉47.6,最后算式=104/596。
④估算时要知道是估大还是估小。以104/596为例,实际计算时用104/6≈17.3,这样算已经是很精确了,但你心理得有数知道这个计算结果还是偏小一点点的。
(2)总结一些更好的解题思路。比如,求解平均数增长率可以用乘积增长率的思维来做,求解年均增长率的时候用混合增长率的思维来做,又快又准。
(3)记录自己的易错点。每次做题之前都翻翻看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类似错误(有些错误真的很顽固要踩很多次坑才会长记性)


资料分析篇先写这么多,后面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我再更。
本人比较懒,如果有人想看我就写😂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没有想报考税务局的,我可以答疑 (MOmo)
- 二手打印机推荐 (momo)
- 蹲一个在职考公搭子 (白日梦想家)
- 有没有政审个人自传的模板啊,人麻了 (年糕)
- 事业编在职考公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