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应届生简历是否需要区分律所版、法务版
来自:momo
Lz最近开始接应届生简历修改,发现有很多同学改简历的时候,会问这个问题。为了不同的岗位去精确细分投递内容是很好的想法,我自己在求职时也会进行一定调整,虽然不多。
但我仍然认为【应届生】在简历细抠到这个程度,没有前提基础,也没有必要。
具体原因如下,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一、 应届生岗位的对口精度要求不高。
无论是应届生这个人,还是初级岗位这个岗位,需要的专业水平都只是基础程度,重点是招进来后的培养,所以主要是看这个人是否具备基本法律素养,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意愿,有没有培养潜力,而不是看应届生对这个领域的经验有多么高度对口匹配,当然,有是锦上添花。
一个人的职业方向,也都是从第一份正式工作开始,才定下轨道,需要考虑延续或者调整。岗位真正要求匹配度,也只针对正式工作经验。因为学生时代的实习都只能提供泛式的通用经验,不能让人真正了解和掌握某个具体领域,所以只需要有基本法律素养就够了,重点是你是法学生,你了解基础的法律知识,你过了法考,你基本知道办案审判程序——而不是看你在这个细分领域有过什么专业积累。大家都清楚实习都是做杂活的,除了十天半个月就能上手的流程,真的积累不出什么。
二、 普通人缺少可供筛选经历的条件
确实简历和某个岗位匹配度越高越好,比如我想投互联网大厂,我简历上最好有多段大厂实习经历,硕士专业是知识产权法民商法等,有互联网产品大赛项目获奖,有网络法或者知识产权法的论文发表,我还有丰富的互联网生态经验,我对该厂的产品有深刻理解,社媒账号积累了几万粉丝等等等等。
但是,除非在大一入学的时候,就坚定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否则学校经历必然是驳杂的,我们完全可能又有大厂实习,又有律所实习,又有刑事案件法庭辩论项目,毕业论文又是婚姻家事法领域(极端举例)。如果只挑选完全对口匹配的经历,简历能剩下多少内容呢?除非实践和研究经历特别特别丰富,每个领域都能拿出翔实有价值的内容去写不同版本,这就不现实了。
而且,其实我前面举例的都还是针对法律领域的匹配度,这些的确会有一点微不足道的影响。但我目前仍然没有想出律所和法务,这两个职业会对于简历会有什么不同的要求。真的没有不同。如果要匹配,难道要给建工法务、互联网法务、律所刑事团队、非诉团队、民商诉讼团队、涉外团队……各准备一份简历吗,这也是不现实的。
三、 简历重在表达,而非内容
因为简历(包括面试)实质考察的是一个人说故事的能力,包装自己的能力,是一种职场sense。而履历里的干货,达到合格程度就行。
无论什么领域的实习、比赛、项目,最终能体现你这个人的个人素质、学习能力、团队能力,就足够了。
即使简历领域和投递的公司/律所南辕北辙,hr和领导就这点提出问题,也往往不是质疑候选人在这个领域的专业基础是否扎实(参考前2条),而是确认你的求职意愿,你的职业规划是否清晰——即,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头脑清不清醒,我想不想和你做同事。这是面试的底层逻辑。……总是提到面试扯远了,但是简历就是面试准备的浓缩,我确实无法在讨论简历的时候完全回避面试问题。
Offer5张雅琪面对经历驳杂的问题,她的回答就非常值得借鉴。
四、 简历只是入场券,面试才是定音槌
在求职过程里,简历的重要性只有20%,但我看到很多人用80%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简历。其实在我上一次跳槽,只花了一个晚上调整简历(投递时因为过面率ok,所以我后续都没有再修改),但为了面试准备了上万字的底稿。
因为只要简历可以过面,那么后面的全部流程,都和简历写得好坏没有什么关系了,简历唯一的用途已经达到。其后无论成功拿到offer,还是被刷,还是被养鱼,都可以说完全取决于面试,以及整个求职过程中的具体沟通。
综上,所以我并不建议应届生花太多精力去写不同版本简历,而是建议大家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去思考、模拟、复盘面试。
关于律所和法务如何选择,也可以看下我之前的帖子,持续更新中: 律所和法务,该怎么选择? (douban.com)
——————
最近建了一个群!欢迎各位找工作的和在工作的uu进来交流~我也会尽力回答一些求职问题~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职场相关|律所/法务实习vs考公可否同时进行 (不爱思考)
- 学校/学习|留学offer选择 (秘密岚)
- 其他|25应届双非法本法硕要疯了 (🌈)
- 职场相关|offer选择求助 (Megan)
- 职场相关|只服务于企业客户的所怎么样 (林品如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