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本靖自白:整理了一些当时媒体对陈宝国谈嘉靖角色的采访实录
来自:妃暄(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对于自己演的这个角色,陈宝国给了一个很特别的评价——每天在戏里穿着宽大的棉布袍子,没有绣金,不戴皇冠、披散头发,特别帅。同时,陈宝国还夸下海口,“此剧应该成为2007年度开播大戏里最火爆的一部戏,对此,我坚信不移。”
今报:您演《汉武大帝》的时候说过以后不再演皇上了,可这次的《大明王朝》里,您又演了一个皇帝?
陈宝国(以下简称陈):这么大一个人说话不靠谱,真不地道是不是?但这话确实是我亲口说的,不但说过,还真那么想的。为什么食言呢?就是因为这个角色太生动了,很另类,从外到里说,扮相另类,生存状态另类,思想另类,所谓另类无外乎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常规办事,冲着这个另类我决定演,哪怕被人认为说话不算数。
今报:《大明王朝》还有几天才播出,不过已经有网友对您饰演的嘉靖帝提出疑问,认为您的形象太硬朗、霸气,不适合演软弱的皇帝?
陈:我已经感觉到,这部戏可能会引发一种文化现象,会成为一个话题,关于那段历史的讨论可能重新被翻出来。至于我个人,有网友质疑形象不适合,其实我想说,我就是想打破观众脑海中的既定形象,才演演看。我喜欢刺激,如果让我天天吃一种饭,这个饭再好吃,我觉得它也没有味道,我也不太愿意按常理出牌,这点和嘉靖帝挺像。成功的优势来源于想象力。
今报:白景琦、刘彻、朱元璋……您扮演的很多人物都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深得百姓喜欢,您想过成功的原因吗?
陈:我觉得一个演员扮演的角色能让观众记住,必须要非常透彻地了解所饰演的角色,然后寻找自己的强项在哪?弱势在哪?脸上有什么缺点?形体如何?语言上表达得怎么样?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是有毛茬儿的,不会那么完美,不会那么劲道。我觉得自己的优势就是有想象力,能够去思考角色本身的特质,在这种揣摩之下,才能把人物的表情、语言、做派、性格拿捏得像那么回事。
新京报:我听说最初找你演海瑞,不是嘉靖。
陈宝国:我没要求演谁,和平(编剧刘和平)和张黎来找我,当时刚拍完《越王勾践》,比较累,我说我得缓一下。过一阵子,他们说见个面吧,看看剧本。我就知道,看剧本就有事儿了呗,因为我们没有没有合作过,但是我知道,我很清楚他们的位置。他们俩都属于出手就会有动静的,他要是让你看剧本,要不就是再动员动员你,要不就是有别的想法,我没想过要演嘉靖,后来看了剧本,我觉得剧本非常好。我就知道会是一个很独特的视角,对于古装戏来说,独特的切入点和精彩的故事一样重要。
新京报:那我们来给你呼吁一下,下次跟宝国老师合作多给他提要求。
陈宝国:好啊。影视创作其实是一个几次创作的过程、剧本,拍摄、后期制作,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技术。一个演员对于一个剧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新京报:就是说这次演嘉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陈宝国:我自己没有特别之处,演员就是照着剧本演,只能说嘉靖这个人物有特别之处。他让我产生了创造欲望,除此之外,我表演上没有什么特别,就是正常的一次表演。
新京报:但张黎导演说他对你的表演有时有“附体”的感觉。
陈宝国:那是跟你们这么说的,戏还没播完,你们可千万别按照他的那个要求去看,给我定了这么高的一个标准。我演戏就是两个字:真诚。演戏和做人是完全不搭界的两码事,演戏是演戏,做人是做人。但是演戏和做人唯一的相通,就是你得真诚。你不真诚,你自己不被感动,怎么要求你的观众被感动。
新京报:但是对您影响最大的一角色应该不是这些帝王吧,就目前看肯定是《大宅门》。
陈宝国:《大宅门》应该说是50年不遇的一个戏,我最早说过30年,后来我觉得我说少了。每个戏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观众群,爱看《大明王朝1566》可能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的戏可能不是,很少会有通吃的,但《大宅门》例外。不是我平空想象,我所接到的是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背景的都有,老少通吃,所以说难得。
成都商报:《大明王朝》在宣传上已经铺天盖地了,最后还是收视低迷。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陈宝国:我想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最初的定位,就是面向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观众,而这些观众一般在晚上没有时间看电视剧。二是现在的古装剧太多了,观众也会审美疲劳。就像吃肉,再好吃,天天吃也烦。而且我们这部戏是历史正剧,没有后宫风流艳事,也没有血腥的战争场面,比较挑选观众。
成都商报:应该说《大明王朝》的演员阵容很强大。你觉得收视低跟演员有没有关系?会不会觉得接演嘉靖是一个失败的选择?
陈宝国:这个戏里很多演员的演技都是很棒的。我不觉得演嘉靖是一个失败的选择。相反,我觉得这个嘉靖皇帝形象打破了荧屏的帝王脸谱化模式,他显得很独特。在这之前我演过4个皇帝,属于同等职务,干的都是一样的活儿。嘉靖皇显得很另类。所谓另类,就是独特,生存状态很独特。生存状态很重要。因为你演的是人,并不在于他是否是皇帝,皇帝那是一个职务。生存状态独特在他不上朝,有那么大个办公室在那儿搁着不用,工作服也不穿,躲在北京西郊的一个地方。这个跟我看过的演过的皇帝相比,都算独特的,所以就演了。更有意思的是,他20年不上朝,不穿龙袍,不议朝政,一心修道,但是这个皇帝其实是非常聪明、非常威严的,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常规办事。对一个演员来说,能遇到这样一个有发挥空间的角色非常不容易。
“我希望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位历史上最酷的皇帝,也很珍惜这次的机会,每次走进《大明王朝1566》剧组就如同进入一个艺术的殿堂”,这也正是他在这次演出中付出了更多投入和心血的原因所在。
记者:《汉武大帝》正在广州经济频道播出,您的新作《大明王朝》也同时在湖南卫视独家热播,作为这两部王朝大戏的主角,您认为这两个皇帝有什么不同?您在塑造这两个角色时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陈宝国:我一共演过五个皇帝,最初剧组是准备要我来演海瑞的,但我看完剧本后,决定改演嘉靖。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不喜欢海瑞这个人物,而是想着再演一个不一样、内心活动丰富且层次感很分明的皇帝。武帝和嘉靖,武帝在先,嘉靖在后。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不同,所以是两个有天壤之别的人物。武帝雄才伟略、刚硬威严,而嘉靖则至阴至柔、善于用人和权谋。两人最大的相似之处不外是人到壮年之后,因为孤独而产生的猜疑心。说到不同之处,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武帝是个热衷朝政的人,他总是在他的朝堂上,他自己的“办公室”里;而嘉靖20年不上朝,总呆在郊区的房子里打坐念经,即便如此,他依然能牢牢地将人权、财权和军权掌握在手里,所以当时一看剧本,我就说:“这个皇帝有意思。”
至于塑造这两个角色的感受,我只能说武帝和嘉靖都曾经无情地折磨过我。因为我不喜欢只演出一些皮毛、一个表象,所以每次都会仔细去琢磨,我希望自己能够诠释出他们内心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种折磨。
记者:能不能评价一下您自己,陈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些方面的特质决定了您能演好嘉靖这样一个另类的皇帝?
陈宝国: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一个戏剧人、一个演员。作为一个演员,一旦进入工作状态,自己的性格就必须先放一边,所以我觉得我是怎样一个性格并不重要。虽然我得承认,我演过的几个皇帝身上都有一部分我身上的性格特质,都有我的影子,不然他们不会请我来演,但那不是全部,也不重要。
记者:您之前对《大明王朝》的评价也很高,那么《大明王朝》又是多少年才能出一部呢?
陈宝国:我还没有看完,所以不好妄下定论。但至少我以后演任何戏,都会考虑,这部戏能不能制作得和《大明王朝》一样的好,一样的精良。
记者:您、陈道明、张国立还有张铁林都经常演皇帝,您怎么评价其他三位所演的皇帝?互相之间能否做个比较?另外现在中央八台正在热播由陈道明主演的《卧薪尝胆》,这意味这您将在观众号召力上与他进行直接的PK,怎么看待这场PK?
陈宝国:如果是同一个剧本,那么谁演得更好就很好比较。但我们各自所扮演的是不同的皇帝,在演不同的人,因此不存在比较。我说过“《大明王朝》将会在2007年拔得头筹”这样的话,也相信我会一直这么认为下去。
“大臣、儿子没有一个信任的,只敢在毫无威胁力的宦官前,流露极端情绪。孤家寡人,也就如此吧。”最终,刘和平进一步丰富了嘉靖的人物线。随之,《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与海瑞这个“至阴对至柔”的经典“CP”才就此诞生。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看大明1566,中国人在内斗,内卷上浪费太多了 (phyix)
- 胡宗宪是他人的镜子 (不解)
- 看剧,定位,观众要有自知之明:你就是淳安建德的农民 (Agamemnon)
- 大家觉得“大明不粘锅”这个人怎么样? (长安)
- 剧里严世蕃真得好像个忠臣啊! (万艾可已到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