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妹演技大赏之长姐如母— 如何代偿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亲情
来自:念念相思
看到13集麦家爆水管,小早和麦承欢找到一抽屉的玩具,说起小早6岁前都是跟着外婆住的,懂事了以后才回的麦家。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紫妹过往多个场景对小早流露出母爱的情态,原来真的不是我想多了,而是深刻理解隐藏人物关系后的有意为之。
小早今年大学毕业,22-23岁的样子,麦承欢29岁,两人相差6-7岁。那么小早出生的时候麦承欢6岁,小早回家的时候麦承欢12岁。不管什么原因,刘女士和麦爸无疑是偏心的,因为他们选择了亲自抚养麦承欢,而任何借口也改变不了他们把小早寄养在外婆家6年的事实。13集麦承欢拿着玩具说“你刚回家的时候,对我们很生疏,也不愿意理人”。可以想象小早自懂事起,应该就有种被抛弃感。他当然知道家里还有个姐姐,名承欢,真正的天天承欢父母膝下,而自己名早,没什么寓意,略显敷衍。回到家后,他很难不觉得自己是个外人,而他们三个才是一家人。
他回到家时,麦承欢已经是个青春期的女孩子了,显然不适合姐弟同住一屋,把卧室让给小早,她睡客厅显然也不太现实。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麦承欢在麦家实用面积最大的卧室,是自己从小住到大的独立空间,而小早从6岁起,就是睡的客厅行军床,至今已经睡了17年。小早善于观察,愿意倾听,性格敏感,做事仔细,具备成为好律师的潜质,可这些品质是如何形成的呢?除了先天的因素,常年寄人篱下,安全感不足可能也是重要原因。
和世上许多事一样,父母之爱,不患寡而患不均。姐弟俩的成长经历和居住环境天差地别,剧里有很多的侧写是父母日常忽略小早,重视麦承欢,大到和辛家结亲的种种,攒嫁妆,讨论拆迁后如何安置,小到工作际遇,体察姐弟饭桌上的情绪等等。麦父母可能可能觉得小早是男生,所以不用太费心,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自知亏欠颇多,但是不知如何面对和补偿小早,那就干脆回避。而麦承欢永远是第一时间观察小早情绪,所有的决策都把小早纳入考量因素。还会经常把小早单独叫出来,替父母道歉解释,化解所有可能形成的心结。
可以说,如果不是麦承欢多年如一日的代偿父母亏欠小早的亲情和关注,小早长歪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变得冷淡疏离,甚至愤怒叛逆,对麦承欢和父母都充满怨怼和敌意,总之不会是我们看到的姐弟充满爱,在乎和信任的日常互动(比如麦承欢想分手的念头第一个跟小早说,小早几次说宁愿放弃工作也不想姐姐难做)。麦承欢是小早和父母间感情的纽带,是小早打开麦家大门的钥匙。
所有的姐弟场景里,紫妹的眼神里除了姐弟之情以外,都统一的有慈爱和关切,她长小早6岁,父母又多有亏欠,麦承欢自觉不自觉的代偿了母亲的职能,真正做到了“长姐如母”。姐弟吃面,麦承欢说可以啃姐,还有爆水管谈心这两处特别明显。
又是读懂了紫妹的小心思,同频共振的一天呢,wu~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点子期待明天的物料 (布布丁丁)
- 一夜承明 收图盖楼 (艇仔粥)
- 刘婉玉这样的人是怎么养出这么听话的两姐弟的? (momo)
- 你怎么不等明年清明节烧给我 (麦当当在逃薯条)
- 很喜欢《承欢记》的一点就是它很好地讲述了爱意消亡的过程 (若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