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川杨氏宗谱》部分内容辨伪
来自:紫色风铃(生如夏花之绚烂)
乌龙川是浙江省一个小村子。乌龙川杨氏家谱始修于康熙三十五年,此后在道光三年、咸丰十年、光绪十二年、宣统元年、民国十九年等又经过多次重修。我查阅了《中国家谱总目》,并没有收录在里面。而我现在参看的是1952年重修的家谱。 据家谱记载,乌龙川杨氏是从福建建阳迁来的。始祖是杨永吉,世居福建建阳。到第三世,他孙子杨汝召,弃官隐居到了乌龙川,因风景优美而吸引居住下来。家谱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几次重修的谱序,第二部分是始祖等的事实、行状以及几分诏书,第三部分世系表。通观家谱,发现比较有名的有两个人就是杨汝霖和杨汝召。我主要从家谱中的几分诏书和行状来辨析家谱中所记载的两人的事情是否属实。 杨汝召是始祖杨永吉次子正器之子,就是实际上乌龙川的真正始祖。关于杨汝召主要从一篇梁克家写的行状着手进行辨析。因为行状字数很少,附上全文如下: 东渚公行状 公讳汝召,字景获,别号东渚。天资颖悟,遇事析理,即始见终少蜚英群。祥符壬子岁,自福建授恩贡。天禧丁巳任荆湖路经历。至乾兴元年壬钱转,除温州路税课司,囷兑温州守省察于足欤莅任,亦止于此邦也。公洁己爱民,上法清白,故乡咸称慕而歌颂焉。投簪之日,父老板辕卧辙涕泣请留。公归休志决,遂拂两袖清风,飘然竟去。一日,偕诸亲友,游乐邑二雁名山,至柟溪大若寻幽隐之故迹,访飞霞九罗之遗踪,道经古庙乌龙川,见其山川秀丽,人物衣冠之浑噩,乃与子仕绩,遂携家而下,卜居于此。时在宋天圣甲子秋之八月也。公生于干德丙寅,卒于天圣丙寅八月十九,享受寿六旬有一。配孺人,诸葛氏生子五,后世代有伟人,簪缨鹊起,真发源之有自也。 公与孺人合葬于四十一都东章后山垅之原,至今咸称为经历公墓焉,实乌龙川之始祖也。 宋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知福建兴化知府事 年家眷弟梁克家拜书 谨状 对此,我的辨伪步骤如下:第一步,查找《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找到梁克家。梁克家是“宋代绍兴三十年举进士第一“。第二部,查找《全宋文》等没有找到这篇文章。初步判断为佚文。第三部开始进行辨伪工作。我主要从行状内容和作者落款两方面进行考证辨伪。 从行状内容上来看,有以下几处错误: 首先,关于“恩贡”。查《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可以知道,恩贡是明清贡监之一。指科举制度中,凡遇到国家庆典或登极诏书,依例奖府、州、县学生员之当贡者,贡入国子监之制。显然这里是宋代不符合事实。此为错误之一。 其次,关于“天禧丁巳任荆湖路经历。”官职金朝始设。金朝成立于1115年,而这里是说天禧丁巳,也就是北宋真宗1017年,这里不可能的。而且金朝设立经历的时候,经历是枢密院、都元帅府等机构的属官。掌出纳文移。一直到明清时期,某些州府才设立经历的。此为错误之二。 再次,“税课司”也是清明时期才设置的地方机构。所以行状中提到汝召任“温州路税课司”是不可能的。此为错误之三。 另外我还查了里面出现的與地。“乐邑”是现在乐清,南北雁荡所在之地。查《光绪永嘉县志》,“柟溪”,就是现在的楠溪江。“大若”即是“大若岩”。还有“飞霞”,据《光绪永嘉县志》记载,“飛霞山在城東南城,沿其上以形似積穀故名”。还有“古庙”、“乌龙川”就是现在一直延续下来的地名了。 从行状落款来看,有以下一点问题: 首先是“赐进士出身”。在唐宋,凡进士科考试举人皆称进士。到了元明清才明确规定,经殿试取录者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查《宋登科记考》得知,梁克家是绍兴三十年第一名状元。所以他的落款“赐进士出身”是不对的。 其次,关于“中宪大夫”。 查《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中宪大夫,始置于金朝,系文职正五品中之封阶。”从梁克家生活的时代来看,这个官职当时应该是存在的。但是从《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以及《宋史》中关于梁克家的记载来看,梁克家并未有中宪大夫这个的职称。 再次,关于“知福建兴化知府事”。查《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知府事是宋朝始置,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长官,简称知府。以朝官及刺史以上官充任。梁克家曾经当过建宁知州、福州知州。可是没有做过兴化知府。而且知府的正确称呼应该是“知某某府事”,“ 知福建兴化知府事”是不恰当的。 最后,关于“年家眷弟”这个称呼。同年概指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而入仕的人们之间的同榜关系。“年家”即同年的意思,“眷弟”即宗弟。按这个称呼来看梁克家应该与杨家有点亲戚关系。但是我试着去找《建宁府志》,但是没找到。不过“年家眷弟”也有用在交情不深的人之间的客套称呼,所以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他们之间是否有亲戚关系。 综上所述,这篇行状应该是乌龙川杨氏后人以梁克家的名号写的,并不是梁克家亲自写的。而且也可以判断杨汝霖、杨汝召、以及第一世祖杨永吉的官职都有可能是清朝杨氏后人杜撰的,因为那些官职大多是明清出现的。 根据家谱中记载,杨汝霖应该是比杨汝召更有名气。汝霖因为官至朝列大夫尚宝卿,而使祖父母、父母都得到追封,再加上他自己和妻子,共有六份敕书,都是同一个时间颁发的。我主要是从这几份诏书中发现两点疑点。 首先,第一份诏书是《追赠中宪大夫光亨公朝列大夫敕书》。对于这个“中宪大夫”职官我存在疑问。查吕宗力主编的《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发现“中宪大夫”一职始置于金朝,而杨永吉生于梁太祖开平四年,卒于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不可能会有中宪大夫官职的。同样的,“朝列大夫”也是职始置于金朝,所以永吉是不可能被追赠为朝列大夫的。而且这份敕书的时间是在咸平元年四月十九日,即是北宋998年,这也是内容与时间不符合的。 其次,每份诏书里都称汝霖为“尚宝司卿”,再查《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看到里面写着:“尚宝司卿是明代尚宝司长官。定制一人,正五品,掌宝玺、符牌、印章之事。初以侍从儒臣、勋卫领之,其后多以恩荫寄禄,遂无定员。”虽然是个比较高的官,但也是明代的。无论从汝霖所处时代还是诏书的颁布时间来看,都是不对的。所以,很明显的这几份诏书都是伪造的。 至于杨汝霖本人,他是始祖杨永吉长子正元的儿子。。家谱中记载:“公讳汝霖,字师玉,乃正元公之长子生。于景德四年丁未,登赵昌如榜进士,除知浙江温州路军州事。祥符辛酉之任甫半载,而纶音特下钦取公尚宝司之秩。公廉静刚介清慎忠勤。下车之日都人士咸称颂。公德以为有周召风马无如。朝廷虽明,而政权旁落,国事已非。公知势在不争,连章告退。朝廷怜公志决许原品解组。公随携子仕及卜,居昆阳之江南。后子姓繁衍,有江南杨氏之称,即乌龙川之同派也。”对于这段记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景德四年丁未,登赵昌如榜进士”。但是我查了《宋登科记考》景德四年的记录,既没有赵昌如,也没有杨汝霖的名字。所以,这应该是伪造的。其次,“纶音特下钦取公尚宝司之秩”。查了《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尚宝司这个机构是朱元璋吴元年才设置的。杨汝霖身为宋代人是不可能的。所以总的来说,杨汝霖的生平履历应该也是多有伪造的。 以上,就是我对《乌龙川杨氏宗谱》里的一点考究和辨伪。


-
贝中贝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8-09-30 15:34:08
最新讨论 ( 更多 )
- 05级毕业生薛辉专著《县乡之间:清至民国广西县级行政与地方... (周不周)
- 08级黄军杰同学硕士论文被哈佛大学cbdb网站收录 (周不周)
- 杨念群老师课程书单 (Wistful)
- 湖州有些村庄叫㘰,但由于电脑打不出这个字,竟然把村名改了。 (JOSH)
- 日本史资料包 (已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