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明心见性?
来自:古之草(大善铸心)
什么是明心见性? ◎陈亦新:什么是明心见性? ●雪漠:明心就是明白你的本元心、真心。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察真妄”一篇中间,专门讲过这一点。明白真心是第一步,然后是守住真心,不要让真心“动摇”,把那种觉悟慢慢地扩大,直至充满你生命的每一个时空。也许,刚开始你能忆持一刹那,渐渐就会延长。到后来的时候,整个人生都充满着真心的光。这时候,你的生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会感受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空性觉受。有了这种觉受就叫见性,没有这种觉受不叫见性。 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气入中脉时才叫见性。见性之后就是登地菩萨,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真正的修行。见道之前的修行属于资粮道。 ◎陈亦新:怎样明心见性? ●雪漠:念阿弥陀佛也罢、修生起次第也罢、持咒也罢、观想也罢……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就是让人明白什么是真心,什么是空性。无论人修什么样的法门,其终极的目的就是为了明心见性。 我常说,修什么法门都一样。但事实上,各种法门还是各有侧重。我举一个例子,净土宗的目的是让人往生到净土,它不追求明心见性,也不追求即身解脱,它追求的是带业往生,就是说人有业障也不要紧,可以带着业障往生到佛国去;再如,禅宗虽然追求明心见性,但禅宗中对善知识的要求非常高,他至少是能明心见性的登地菩萨。如果善知识没有明心见性,就没有办法带弟子。现在的禅宗已经衰亡了,第一个原因是明心见性的善知识非常少,第二是禅宗中没有像密宗那么多的方便法门。按密宗的说法讲,禅宗的解脱属于法身成就,没有报身、化身的成就,因为禅宗不修报、化二身,没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没有金刚幻身这些。但这是密宗的说法,禅宗并不这样认为。 密宗比较好的一点是,有很多方便法门,有明确的次第,只要按照这种次第一步一步走的话,肯定会明心见性。因为人要是能通过身体的修炼而气入中脉的话,自然会见性的。密宗的大方便就在这里。 所以,一门深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忽而念佛,忽而持咒,忽而修这个,忽而修那个,时时变化的话,就等于到处挖井,但永远都挖不到水,而且你的心会被搞乱。人修炼的目的是得到究竟的智慧,如果不一门深入的话,就很难达成目的。因此,一定要一门深入。按照密宗的说法,一门深入的好处在于一直会得到历代上师的加持力,能够通过相应而明心见性。 ◎陈亦新:明心和见性有什么区别? ●雪漠:明心重于理,见性重于事。修行是从理无碍,到事无碍,再到理事无碍,最后达到事事无碍。 到了一味瑜伽时,分别心就破除了,就可能证得实相光明。因为消除了分别心,他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不为世人所理解的行为,显得疯疯癫癫。这时,他们没有垢净之分,他们可以喝尿,觉得茶和尿都是非常好的甘露。穿不穿衣服,对他们来说也一样。疯行者就属于这种情况。我在三十二岁时有过这种体验,那时,体内的空乐让我显现疯相,但心中光明大显,毫无纤尘,真心坚固,如如不动。那段日子,我只能与世隔绝地独处,要是我外出的话,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疯子。 下面,接着说开悟。我们举个形象的例子:一个人在黑屋里待了许久,找不到出路,忽然善知识帮他打开了窗户,透过窗户,他看到了光明——真正的光明,当然不是外来的,而是一种本有的智慧——我们称之为开悟。 这样,他便知道了光明在哪个方向,他再也不会乱找了。接着,他的修炼正式开始,他一步步接近他看到的那个光明。当然,这时他也可能有杂念,也可能会在趋近这片光明时,不小心碰到桌子上,但方向他是明白了,粗分的烦恼障就会慢慢地破除,粗分的所知障也会渐渐地破除,但细分的还没有破除。这时候,他仅仅是透过窗户看到了天空的光明,他还没有完全走出那黑屋子,他还会遇到一些障碍。 我们将看到那种智慧光明叫登地,把那行者叫初地菩萨。就这样,他一步步接近那光明,随着他接近那光明,我们称他为二地菩萨、三地菩萨、四地菩萨……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到了窗户跟前,他一下子打碎窗户,跃了出去,自身也化为光明,跟那光明融为一体了。这时,他就是八地菩萨了。 打碎障碍以后,修成的光明、自身本有的光明和法界的光明融为一体,叫子母光明会。这时,一片光明朗然,他再也不会被那黑暗所掩蔽了,就破除了最后的细微无明,进入不动地,证得了实相光明。 所以,单纯的见性是不够的。见性仅仅是明白了方向,你得一步一步接近那光明,并消除无明,清除心中的污垢,将凡夫心化为光明心。 ◎陈亦新:密宗如何理解明心见性? ●雪漠:按密宗的说法,真正的见性必须气入中脉。只有气入中脉之后,才能见到真正的明空。见性不是观想的,它是实际“见”到的。它见到的,是生命中本有的一种光明,我们称之为“空性”。 ◎陈亦新:按您的说法,有所求的心是啥心? ●雪漠:我个人认为,心若有所求,仍然是妄心。真心是无所求的。所以,真正的证悟者是无事人,他心无挂碍。因此,也有人将证悟者称为无心道人。那个时候,因心无挂碍,而得到大自由大解脱。真正的成就不是神通,而是自在,达到一种身心大自在。这时候,他的心属于他自己,这个世界上再也没人能干扰他。他永远属于他自己,他进入一种自由境界。当然,因为肉体的存在,这自由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肉体的制约。比如佛陀也会背疼,《阿含经》中经常看到佛说:阿难,我背疼。但背疼也罢,不背疼也罢,他已经明明白白了,他的心性的光明已经焕发了,你再也不可能用愚痴去掩蔽他了。即使他的肉体还会产生一些痛苦,但这痛苦已经影响不了他心性的明白和智慧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建了一个“由心品人生”人文社科读书讨论交流群,欢迎参加! (豆友214613919)
- 建了一个修行人为主的闲聊日常群 (蜗牛人)
- 长沙南昌武汉线下读书会 (有梦想的小乙)
- 正念读书会 (66)
- 认识自己 都市冥想 (爱冥想的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