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
来自:夏尔
人类的交际活动意在达到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这种交流犹如有形的实物的传递(physical transfer)。语言就像一根“管道”,人们在说、写时把思想或感情装进词语里;然后,词语装载思维或感情传递给对方,完成其传递任务;最后,由听、读者从词语里提取这些思想和感情。这就是雷迪(Michael J.Reddy)提出的管道隐喻(conduit metaphor)。 隐喻根据其“规约化”(conventionalization)的程度,还可分出活隐喻(live/living metaphor)和死隐喻(dead metaphor)等种类。死亡或化石隐喻(dead or fossil metaphor)还可被进一步细分为休眠隐喻(dormant metaphor)和消亡隐喻(extinct metaphor)。所谓休眠隐喻,指的就是那些词项,其原义通常不为人所觉察,但其中的隐喻可复原,可帮助理解,因此也称为睡眠中的或褪了色的隐喻(sleeping or faded metaphors)。那些新颖的、惹人注目的隐喻也被称为活跃隐喻(active metaphor)。活隐喻指修辞现象,也称美学隐喻(aesthetic metaphor);而死隐喻则属于语义学和词汇学范畴,也称语言学隐喻(linguistic metaphor)。 除了常规隐喻外,隐喻还在不断发展、创新。创新隐喻的产生依赖创造者新的感受。文学隐喻(literary metaphor)来源于文学家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其他方面的隐喻是出于表达新事物的需要:新事物的产生需要词语来表达,新词语多数是旧词语语义的隐喻引申。换言之,很多新鲜隐喻(new metaphors)或曰新奇隐喻(fresh/novel metaphors)都是约定俗成隐喻(conventional metaphors)的隐喻拓展(metaphorical extension)。拓展的隐喻(extended metaphor)是人们基于隐喻基础上进一步地延伸和扩展。 表示情感时,英语多用隐喻。英语情感隐喻(emotional metaphor)系统包括身体隐喻(body metaphor)、颜色隐喻(color metaphor)、动物隐喻(animal metaphor)、植物隐喻(plant metaphor)、器具隐喻(instrumental metaphor)和自然隐喻(nature metaphor)。表示情感的颜色隐喻包括自然颜色隐喻(natural color metaphor)和脸色隐喻(facial color metaphor)。表示情感的自然隐喻包括自然现象隐喻(natural phenomenon metaphor)、天气隐喻(weather metaphor)、声音隐喻(sound metaphor)和温度隐喻(temperature metaphor)。 用隐喻方式说话是人们讲本族语能力的一种基本特征,隐喻能力(metaphorical competence)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 隐喻无处不在,从“metaphor” 和“metaphorical”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使用上,就可窥见一斑。例如:通感隐喻(synaesthetic metaphor)、图示隐喻(graphic metaphor)、传达隐喻(conveyance metaphor)、基本隐喻(basic metaphor)、范畴隐喻(categorical metaphor)、博喻(sustained metaphor)、创造的隐喻(creative metaphor)、诗歌隐喻(poetic metaphor)、经济隐喻(economic metaphor)、词汇化的隐喻(lexicalized metaphor)、垂直性空间隐喻(verticality metaphor)、人际隐喻(interpersonal metaphor)、理论构成隐喻(theory-constitutive metaphor)、意象图式隐喻(image schema metaphor)、事件隐喻(event metaphor)、隐喻命名(metaphorical denomination)、隐喻泛化(metaphorical generalization)、隐喻性用法(metaphorical usage)、隐喻模式(metaphorical model)、隐喻语义学(metaphorical semantics)、隐喻描述(metaphorical description)、隐喻语境(metaphorical context)、隐喻现象(metaphorical phenomenon)、隐喻意义(metaphorical meaning)、隐喻性处理(metaphorical processing)、隐喻认知(metaphorical cognition)、心智机器的隐喻(mind-as-machine metaphor)、隐喻语言形式(metaphorical expressions)、隐喻性主位(metaphorical theme)、隐喻新信息(metaphorical news)等。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视角去认知世界。隐喻的强大威力,在于它容许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知世界,对不同事物建立种种不同的联系,做出千变万化的解释。 二、隐喻认知的创造性与语义范畴 随着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人的认知不再局限于对事物物理和功能特性的认识,而是具有了创造性和联想性,这种创造性即从不同的事物中发现共同。 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能力。 当人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已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要认知、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与思想。这时,人们并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事物相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从而用对已有事物的认识来处理、对待、思考、表达新概念,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领域之间的投射。这种创造性的隐喻思维发展了语义范畴的抽象意义。 以“床”为例,除各种直接理解的“床”之外,人们又认识并以同一语言符号命名了河床、冰床、机床、苗床、花床、矿床等,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温床”。这一概念既表示保持一定温度培养蔬菜或花卉等幼苗的苗床,又表示有利于坏人、坏事、坏思想滋生的地方或环境。英语中同样也有“a bed of nails”(极其艰难的情况),“a bed of roses”(称心如意的境遇)等,并在名词的基础上发展了“bed”的动词意义:“把……栽于苗床”,“为客人安排床铺”。这些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人类共同隐喻思维的结果,语义的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 但有趣的是,大部分隐喻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而来的。我们注意到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如:“bird”,“flower”,“dog”,“fox”,“wolf”,“lion”等比“dove”,“animal”的隐喻用法更多。这从一个角度说明基本范畴的又一本性:被用于隐喻的频率最高。所以,其语义变化最多、发展最快。 三、隐喻义的多层次转移 “隐喻”既然作为一个词项或义项,必然具备词汇的属性;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不稳定的成分又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词汇中的隐喻词项和义项也必然随着发展变化。以“handicap”为例,“handicap”源于一种十分古老的物物交换(barter)形式:手放在帽子里(hand in cap)。两人需要交换时,便请一位公断人确定所拥有物价值较小的一方应补偿对方的数额,最后又以伸手到一顶帽子里(hand in cap)抽签的方式决定成交与否。至17世纪后期,英格兰有一种赛马活动就是按照这一原则来安排的,即由裁判员决定让比较强壮的马负载额外的重量,以使势均力敌、机会均等,后称“handicap match”或“handicap race”。 从“物物交换”到“赛马”,这是第一层隐喻。随后,“handicap”便自然而然地被用以指称形形色色的“障碍”或“不利条件”。例如: Poor eyesight is a handicap to a student. Tom has to work under a handicap.(不利条件) 这是“handicap”的第二层隐喻,也用作动词,意即“妨碍”或“使……不利”,如:“He was handicapped by his age.” 接着,这个隐喻动词的过去分词“handicapped”就被广泛地用来作为委婉语,指称“残废的”,如“handicapped children”。 从“物物交换中的差额”,直至“躯体残缺或功能不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却被隐喻一线贯串起来了。 “青霉素”的英文名称“penicillin”也是几经周折,一路隐喻而来的。它与另一个英语词“pencil”竟然同源于拉丁语词“penis”;而“penis”原是一个解剖学术语,指动物的毛茸茸的“尾巴”。14世纪初叶,“pencil”一词刚进入英语时指的是画家的画笔,因为画笔就像动物的毛茸茸的尾巴。青霉菌大量丛生时也是毛茸茸的,于是被称为“penicillium”。20世纪初叶,苏格兰细菌学家Alexander Fleming从青霉菌中发现青霉素时,便称之为“penicillin”。由“动物的尾巴”到“一种抗菌素的名称”,这一隐喻可以说不仅早已“死亡”了,而且被深深地“埋葬”了起来。 四、隐喻研究的经典名句 从现代隐喻的研究成果来看,隐喻是无所不在的,人类的思维过程中充满了隐喻。请看下列隐喻研究中的一些经典名句。 [1]The subject of metaphor is inexhaustible.(隐喻的主题是无穷的。) [2]To know is to use metaphor.(认知就是使用隐喻。) [3]Metaphor is part of the fabric of language,of ideology.(隐喻是语言更是思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4]Language is vitally metaphorical.(语言实质上是隐喻性的。) [5]All languages are metaphorical.(所有的语言都是隐喻性的。) [6]We can not get through three sentences of ordinary fluid discourse without metaphor.(没有隐喻,我们就不可能流利地说上三句话。) [7]Thought is metaphorical.(思维是隐喻性的。) [8]The whole of nature is a metaphor of the human mind.(整个自然界是人类思维的一个隐喻。) [9]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should be written as that of seven or eight metaphors.(哲学史可以用七八个隐喻来表达。) [10]Metaphor wa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the earliest scienti昀c method.(隐喻是智慧的开端,是最早的科学方法。) [11]The greatest thing by far is to be a master of metaphor.It is the one thing that cannot be learned from others.It is the mark of genius.(到目前为止,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成为隐喻大师,它是无法从他人那里学来的。它是天才的标志。) [12]Our conceptual system is largely metaphorical.(我们的概念系统主要是隐喻性的。) [13]Our ordinary conceptual system,in terms of which we both think and act,is fundamentally metaphorical in nature.(我们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日常概念系统,其本质基本是隐喻性的。) [14]Metaphors are not simply ornamental device,but linguistic structures that bear epistemological weight.(隐喻不是单纯的点缀手段,而是具有认识价值的语言结构。) [15]A metaphor is a synthetic way of
perceiving the world,evaluating and interpreting it.(隐喻是一种感知,评估和解释世界的综合性方式。) [16]Metaphor is an emotional transference at a subconscious level.(隐喻是在潜意层上的一种感情转移。) 现代隐喻理论研究者Allan Paivio曾说过:“Metaphor is a solar eclipse.”(隐喻是一种日食。)日食时太阳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被遮住了,但人们通过望远镜却可以看到平时看不到的奇观。因此,日食无论是对天文工作者还是对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观察太阳的好机会。同理,隐喻虽然不如非隐喻说得直截了当,但人们经过思维,却可以另外悟出许多道理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投标人资格--社保5.04 (夏尔)
- 投标人资格和购买标书时间、质量要求 (夏尔)
- 土建日常 风险5.04 (夏尔)
- 围串标 (夏尔)
- 2025.5.02计算机项目 (夏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