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1944有感而发:浅谈谍战市场生态
来自:森格拉瑞提
作为一个十多年的谍战迷,市面上百分之八十的谍战剧都曾观摩过。
虽不敢说在谍战剧方面是资深观众,但自认为也有那么点评述资质。
首先能看到一九四四这剧,大部分原因是奔着秦昊来的,至于杨幂,以前只是知道,但从未关注,这部剧是我第一次看杨幂的作品。
所以我后面对她的评价,会尽量保持客观。
其次,谍战剧算是国产剧类型中一个独特分支。
内容大都是演绎我们的地下党组织,在那段战火纷乱的黑暗年代中,如何完成各种危险任务,帮助我D获得伟大胜利的故事。
因为这段历史离我们并不远,所以谍战剧的受众群体很广,可以说老少皆宜。
早些年有句话叫要想红,拍谍战。
足见其在国产剧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
那么,谍战谍战,故事背景大同小异,但为何有的拍的好,有的拍的差呢?
个人愚见,是因为很多导演甚至演员,都把握不住谍战的精髓。
这个精髓是什么?
是我D地下特工深入敌穴,在危机重重下,依然保持高度警惕的逻辑。
是潜伏在黑暗中孤军奋战,有时甚至得不到任何支援的情况下,却依然能很好的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
是时刻会牺牲的前提下,却依然拥有坚定的信仰,甘愿做无名英雄的高尚觉悟。
是运用智慧与胆略,游走在灰色地带,常年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从容。
一个谍战剧,如果能将这几个点诠释好,那观众就会自然而然的进入剧情,跟随主角的情景心情上下起伏。
而我们拍了这么多年的谍战,创新者有之,突破者亦有之。
我认为,谍战剧也可以再细分几个类型。
第一类:传统派谍战。
代表作
这类谍战,该有的谍战元素都有,可以说故事内容严格限制在谍战框架之内。
第二类:职场派谍战
代表作
这类谍战可以说开启了谍战剧一个高峰,故事既有传统谍战元素,又不乏深度与创新,将我D地下特工的隐忍与智慧演绎的淋漓尽致。
第三类:严谨派谍战
代表作
这个类型里,有且也只有一部黎明之前,这是第一部将反派智商与逻辑体现的很有水平的谍战剧。
其紧凑的情节与严密的推理都是国产谍战的一座高峰。
第四类:喜剧派谍战
代表作
其实这部剧的水平很高,能将职场谍战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逻辑在线,实属不易。
第五类:新派谍战
代表作
此类谍战在遵循传统谍战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个人化视角,从多方面展现我D地下人员的可贵之处,比之传统,多了一些思考,还算不错。
第六类:泛谍战
代表作
这类通常只是与谍战有些擦边,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谍战,所以叫泛谍战。
第七类:偶像派谍战
代表作:无。
偶像派谍战是这些年新兴的一个类型,目前来看,还没有较好的作品。
也就是一九四四此剧所属的类型。
这个类型通常没有谍战最基础的常识,以偶像剧套路来演绎,依靠流量与营销。
下面就以一九四四举例,来说说这类剧的通病。
第一,缺乏谍战常识。
比如石医生被抓,哈尔滨地下党几乎没有反应,既不怕他叛变,把组织一锅端了,也不打算营救,就彷佛忘了这个人一样。
实际上,我D地下组织有非常严密的纪律,通常情况下组织负责人会与潜伏人员单线联系,以免一人叛变,全家遭殃。
其次,上方派来接头的同志,通常也不会认识太多人。
而自己人一旦被抓,就要考虑暴露的危险,及时撤离,以及转移相关人员,而非要等敌方真正发觉,才做出反应。
如果我D地下人员真如此剧中情况的话,早就被抓了不知多少次了。
这些其实都不是逻辑问题,而是缺乏常识。
在没有常识的情况下去谈逻辑,谈细节,那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第二:剧情想当然
有人说这部剧是以反派视角展开叙述的,我对此既不认同也不反对。
比如什么特务科全员疯批的词汇,完全没什么来由,更像是营销话题。
你可以拍反派视角,甚至可以追溯反派的成长经历,但没必要弱化其反派属性。
我们现代人当然可以理解,人为了活命,什么都可以出卖,甚至卖国。
但我相信没有人想看你为什么卖国,更不想看你爱不爱谁,或者深夜里的委屈与要强。
诚然,如果你把谍战最基本的常识与元素做好的话,说不定这么拍会有效果。
但目前来看,实在难以恭维。
第三:缺乏诚意。
这部剧从剧情编排,到剪辑手法都透露着一种懒惰与傲慢,完全没有把观众的体验当回事。
说难听点,就是为了圈流量和钱,应付一下市场的产品。
尽管从演员的状态上可以看出,大家都是想演好戏。
但剧情这么烂,谈演技就没有太大必要了。
更何况作为一个谍战迷,我对演员的演技要求不是那么高,只要差不多就行。
所以说,杨幂在我眼里还过得去。
虽然台词不是很好,形象也不够硬挺,但有颜值扛着,还是能忽略一些问题的。
毕竟美艳的特务头子这个概念不错,当然将这种概念演的最好的是俞飞鸿,而非汪曼春。
至于秦昊,只能说中规中矩,他似乎不太理解谍战剧的精髓。
所以在人物把控上,有点过于表面。
剩下的特务科那几个就不说了,因为剧情实在过于肤浅,在里边故作高深也没用。
比如潘越,这是谍战剧老演员,腔调拿捏的很熟练,但是完全没用,因为整个剧情逻辑都是崩的。
还有蒋奇明的田小江,目前看来很突兀,完全不知道他出来是干什么。
又以何种视角判定宋卓文杀了那个小鬼子,就等同于我D人员,这中间完全没有必然逻辑。
其次卓武这个角色有点脸谱化,完全就是为了方便卓文完成任务而出场的角色。
设定也有点违和,明明是罗宾汉式的侠客,毫无地下潜伏经验,只能算是一个爱国者,却直接就成了我D地下人员。
这实在牵强。
如果按剧中的情况来说,石医生但凡开口,毫不严密的哈尔滨地下组织就被一锅端了。
另外,还有一处剧情非常有‘’创意‘’。
那就是那个叛变的瘸子,居然问我D要金条。
我是第一次见我D同志问我D要金条。
看来在这剧里,我D不光不严密,而且还蛮有钱,主打一个轻松愉快的潜伏。
还有很多的槽点就不说了,因为大的方面没有,小的细节就没必要探讨。
写这么多,只是希望谍战剧能多出好作品。
即使是偶像派谍战,也能多注意注意常识。
否则的话,谍战市场只会越来越烂。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这部剧6分是不是低了啊??? (追梦的羊~)
- 追平的进来讨论关雪(我眼中的巨大的be———啊啊啊啊我居然... (frodo)
- 看到20集想再次说,创作出关雪这种绝对上位者思维方式和掌权... (橙子味的小狼狗)
- 观1944有感而发:浅谈谍战市场生态 (森格拉瑞提)
- 评分有点低了吧?制作精细,服道化也逼真 (玩转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