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建议少看林少华翻译的日本文学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红豆杉

    红豆杉 2024-04-30 00:04:10 上海

    他这么抠曹文轩字眼的时候我就很惊讶了 他这么抠曹文轩字眼的时候我就很惊讶了 徐徐言之

    sjb🤣

  • 安提革涅亚

    安提革涅亚 2024-04-30 08:21:23 广西

    点了。我很喜欢日本文学细腻而平淡的描写,为物而哀,情绪低落时最能感同身受。

  • 累怕美人🐴

    累怕美人🐴 2024-04-30 10:35:09 安徽

    林翻译的并不符合原著风格,村上春树的特点是语言平直简洁,林演绎太多,导致大家以为村上春树是 林翻译的并不符合原著风格,村上春树的特点是语言平直简洁,林演绎太多,导致大家以为村上春树是那种说话很矫情的文艺青年 ... momo

    是翻译的问题吗,我确实对日本文学的刻板印象就是好矫情,看的不多,春上的几本和东野的几本流行小说都给我这样的印象

  • 一只五花马

    一只五花马 2024-04-30 10:57:57 河北

    蝻译者通病🤮

  • 沈欺霜

    沈欺霜 2024-04-30 12:27:36 山东

    是翻译的问题吗,我确实对日本文学的刻板印象就是好矫情,看的不多,春上的几本和东野的几本流行 是翻译的问题吗,我确实对日本文学的刻板印象就是好矫情,看的不多,春上的几本和东野的几本流行小说都给我这样的印象 ... 累怕美人🐴

    林少华确实翻译的谁都不好看

  • LILO

    LILO 2024-04-30 14:58:18 浙江

    日系文学也有关注民生的社会派文学吧,不过可能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更注重自我精神延伸,同一种特点不同角度看评价可能完全相反。读书是个人喜好问题,建议可以听,做不做还是自我选择。

  • 惊蛰的福萝北

    惊蛰的福萝北 2024-04-30 19:53:27 内蒙古

    真的恶心吐了,放下碗就骂娘,关键这个东西还往碗里装屎

  • momo

    momo 2024-04-30 22:18:01 湖北

    日本文学可以看 但不要只看日本文学

  • 豆友279525921

    豆友279525921 2024-04-30 22:22:03 安徽

    [内容不可见]

  • 罗莱特•L

    罗莱特•L 2024-05-01 10:42:12 广东

    赞同楼主,然后村上的书哪个版本翻译的好点啊 赞同楼主,然后村上的书哪个版本翻译的好点啊 月暮笙歌

    赖明珠的版本

  • 罗莱特•L

    罗莱特•L 2024-05-01 10:45:07 广东

    我对日本文学的印象,要么是川端康成,夏目漱石,三岛由纪夫,山崎丰子,谷崎润一郎,中原中也,樋口一叶,太宰治,要么就是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这些搞推理

  • 罗莱特•L

    罗莱特•L 2024-05-01 10:45:51 广东

    我就是要看。陈舜臣、松本清张、向田邦子、司马辽太郞、田中芳树、小野不由美、宫部美幸……永远 我就是要看。陈舜臣、松本清张、向田邦子、司马辽太郞、田中芳树、小野不由美、宫部美幸……永远是我的心头所好。 ... 映文

    司马辽太郎还有田中芳树不错,还有山崎丰子

  • 映文

    映文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2024-05-01 13:37:01 北京

    司马辽太郎还有田中芳树不错,还有山崎丰子 司马辽太郎还有田中芳树不错,还有山崎丰子 罗莱特•L

    知道的,看过《白色巨塔》,《大地之子》。

  • vane薇

    vane薇 2024-05-01 14:00:58 四川

    他的翻译真的 更像是会中文的日本人翻的(中文还不是很好的那种

  • 罗莱特•L

    罗莱特•L 2024-05-01 14:54:07 广东

    知道的,看过《白色巨塔》,《大地之子》。 知道的,看过《白色巨塔》,《大地之子》。 映文

    最近在看浮华世家和不毛地带。电视剧我看过了,木村拓哉的版本和那个唐泽寿明的版本

  • 罗莱特•L

    罗莱特•L 2024-05-01 14:57:42 广东

    知道的,看过《白色巨塔》,《大地之子》。 知道的,看过《白色巨塔》,《大地之子》。 映文

    白色巨塔的话,看过剧,没看过小说,大地之子的话也是一样,但不大地之子的小说好像在内地找不到

  • 迷亭

    迷亭 2024-05-02 04:57:19 湖南

    我都感觉他是被逼的说这些 太像演的了😀

  • 好多绿

    好多绿 2024-05-02 11:14:50 山东

    加一,四年前看《阴兽》就留下很不好的阅读体验,当时不懂得去挑译者也不知道译者对作品的影响那么大,导致我看完后对《阴兽》这本书的评价不高。直到最近读了另一本其他译者翻译的江户川乱步的短篇集,才发现很多时候译者是隔在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块玻璃。

  • John Doe

    John Doe (jason) 2024-05-02 12:29:04 辽宁

    人家说的是少看,没说不看,那话说的没什么问题,你说那几点哪条跟少看有关系

  • 阿月

    阿月 2024-05-02 13:42:10 广东

    林少華說少看,不是讓人完全不看。樓主好像理解把“少看”的邏輯當成完全“不看”。林少華的意思不是說別看日本文學,只是說少看,而且他給的原因一是日本文學大多較為陰鬱,二是現在引進日本文學的太多,導致二三流書籍很多。關於第一點,日本文學的經典作品大多確實是比較陰鬱的,但是也不乏有些治愈性的什麼作品在,不過佔比確實很少。樓主說的那些治愈/社科,都不在文學的範疇之內,雞湯不是日本文學,社科也不屬於文學,所以還是得搞清楚『日本文學』的意思,還要知道『少看』不是根本『不看』的意思。第二點原因我覺得也不無道理,我現在看國內書架上充斥了很多東野圭吾的書,但說實話,東野圭吾就幾本書是寫得比較好的,其他的全是垃圾,我真不知道為什麼國內這麼推崇他。還不如看阿加莎的或者看福爾摩斯。然後是,我們國內的現代文學,我個人建議也是『少看』,甚至偏激點,你說根本不去看都行。大多都是垃圾。網絡文學也是,大多都是垃圾,充斥著各種落後的三觀。但是林少華不說這些,我估計他要是說了他肯定被衝爛了。前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後者,網絡文學的群眾基數多大啊,他包被衝爛的。我看過林少華翻譯的《挪威的森林》,日本文學我起初挺喜歡的,後面不喜歡了,因為對我來說,日本小說確實是一種“下降”的文學(下降不是說它落後的意思),它有點小,有點作。所以我不是很喜歡,現在已經完全不看了。每個人體會都不一樣,但我其實挺同意林少華說的『少看日本文學』的觀點的,因為日本文學其實看幾本經典就差不多窺其全貌了。

  • 不动声色

    不动声色 2024-05-02 13:59:08 湖南

    避雷

  • 西野

    西野 2024-05-02 18:54:41 山西

    他的翻译出了名的烂,我这种不大看日本文学的人都听说过。世界各国文学都由于各国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形成各自的特点,都有存在的价值和自己的受众,作为一个专业翻译说出某文学小气少看这种话就很不专业

  • Lynn

    Lynn 2024-05-02 19:09:38 广东

    这么臭气熏天的发言还有一群公苍蝇奉为圭臬,真是……毫不意外啊

  • 自由的鸟宝宝

    自由的鸟宝宝 2024-05-02 22:45:18 四川

    虽然我不是特别爱日本文学,不过我支持你,直接一刀切太低级了。

  • 重度高钾血症

    重度高钾血症 2024-05-03 00:52:58 江苏

    他这么抠曹文轩字眼的时候我就很惊讶了 他这么抠曹文轩字眼的时候我就很惊讶了 徐徐言之

    啊?他写的字好丑啊,跟我写的有的一拼。

  • 真🐔儿烦

    真🐔儿烦 2024-05-03 06:13:55 浙江

    楼里有位豆友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慨。大意是说,林说的“大气”是指类似三国演义那种书。这让 楼里有位豆友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慨。大意是说,林说的“大气”是指类似三国演义那种书。这让我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的评论,说男生偏向关注时事政治、历史走向,女生天天沉迷于小言情。愣是突出自己更有格局的优越感。坦白讲,林,以及这位豆友,都有试图把自己装点得很“有格局”。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日属资,中属社。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不同。前者更强调个体,后者更强调群体。 日本自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至今已经高速发展了上百年,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而相应的精神文明成果也很多。这期间,有经济发达社会向好背景下的积极作品,有对战争的反思,有战后的抑郁消沉,也有当代人的迷茫。而中国,在推翻封建主义之后直接就过渡到了社会主义,按马的理论,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然而没有经过经济的高速发展,没有积累大量的物质成果的社会,谈起文化要么是古代文明,要么是乡土文学,反映工业化时代的文学几乎为0。为什么呢?因为至今我们依然在搞经济,自然经济还是占很大比重,工业化时代并没有全面到来。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社会的极速转变,孕育出的文学作品不少,但深刻程度似乎一般,无非都在讲奋斗,讲干部,讲男女,讲利益,可读性不强。虽然近年来一直都在强调提高文化软实力,但成效一般。而且都是在“复古”,把古代的东西拿出来稍作创新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本质还是为了经济,而不是文化)。而真正反映时代的、反映当下人迷茫状态的作品却不多。 楼里豆友说的“大气”就是是用古代文学的辉煌证明自己观点的案例。你让他说出个近现代大气之作,都不一定说得上来。 再者,不同的价值追求也是影响人阅读喜好以及创作的因素。 日本文学作品很多都在探讨人性,人的情欲爱恋,堕落救赎,发自内心的恶等等,就是更强调个体的感受。近年来有很多来自日本而在本国畅销的书,其间传达的“正能量”“断舍离”“被讨厌的勇气”等等理念,至今风靡。而且这些风靡并不是被商业包装的结果,是大家真的认同它们。当然,由于国情的不同,在日本风靡的很多作品,在我们看来就太过沉浸于自身,或矫情,或不道德。 而我们所崇尚的群体性,则渐渐抹杀了个体的多样性。这点在人民日报公众号可见一斑。比如它会发一篇推文,讲一个男孩不顾危险,帮一位母亲把想不开爬上阳台的青春期女儿强行救下的事例。然后对男孩大加赞赏。评论区同样。然而女孩的心理却无人发问。缺乏对个体心理的剖析和认识,导致很多人没有同理心,或同理心泛滥。因为能感受到的东西太浅了,稍稍一被感动哭就给这个作品打五星,稍稍超出自己认知就一星差评。对待文学作品如此,生活里也是。 要在市场上找到不错的国内作者所写的反映个体的优秀作品不是件易事。前辈如余华,新人如班宇,都是在讲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或者说用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真的关心个体生活状态的好作品,真的不多。 所以说,问题不在于某国或某人的文学该不该看,而在于看之前有没有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有没有了解读者自身的情况。一棒子打死且是戴着有色眼镜打死的事情,还是少做吧。各国有各国的情况,人生成长不同阶段也各有其难题。 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的时代基本是过去了,可青少年心里的问题却实永恒的,没有人可以回答他们“我是谁”“我的存在有什么价值”之类的问题,那么他们可不就自然而然去书里找吗? 太宰治确实不建议青少年读,可林不建议看日本文学的回复,既没有回答青少年关于“我是谁”问题该看什么书的疑惑,又简单粗暴地否定了日本文学和青少年看日文文学这件事。这简直比外地人一棒子打死说“西安就没个能吃的东西”一样傲慢又离谱。 ... Daisy

    说得好好

  • 记得跳舞

    记得跳舞 2024-05-03 09:31:04 黑龙江

    是的

  • 清幽林竹

    清幽林竹 2024-05-03 12:18:09 浙江

    楼里有位豆友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慨。大意是说,林说的“大气”是指类似三国演义那种书。这让 楼里有位豆友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慨。大意是说,林说的“大气”是指类似三国演义那种书。这让我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的评论,说男生偏向关注时事政治、历史走向,女生天天沉迷于小言情。愣是突出自己更有格局的优越感。坦白讲,林,以及这位豆友,都有试图把自己装点得很“有格局”。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日属资,中属社。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不同。前者更强调个体,后者更强调群体。 日本自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至今已经高速发展了上百年,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而相应的精神文明成果也很多。这期间,有经济发达社会向好背景下的积极作品,有对战争的反思,有战后的抑郁消沉,也有当代人的迷茫。而中国,在推翻封建主义之后直接就过渡到了社会主义,按马的理论,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然而没有经过经济的高速发展,没有积累大量的物质成果的社会,谈起文化要么是古代文明,要么是乡土文学,反映工业化时代的文学几乎为0。为什么呢?因为至今我们依然在搞经济,自然经济还是占很大比重,工业化时代并没有全面到来。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社会的极速转变,孕育出的文学作品不少,但深刻程度似乎一般,无非都在讲奋斗,讲干部,讲男女,讲利益,可读性不强。虽然近年来一直都在强调提高文化软实力,但成效一般。而且都是在“复古”,把古代的东西拿出来稍作创新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本质还是为了经济,而不是文化)。而真正反映时代的、反映当下人迷茫状态的作品却不多。 楼里豆友说的“大气”就是是用古代文学的辉煌证明自己观点的案例。你让他说出个近现代大气之作,都不一定说得上来。 再者,不同的价值追求也是影响人阅读喜好以及创作的因素。 日本文学作品很多都在探讨人性,人的情欲爱恋,堕落救赎,发自内心的恶等等,就是更强调个体的感受。近年来有很多来自日本而在本国畅销的书,其间传达的“正能量”“断舍离”“被讨厌的勇气”等等理念,至今风靡。而且这些风靡并不是被商业包装的结果,是大家真的认同它们。当然,由于国情的不同,在日本风靡的很多作品,在我们看来就太过沉浸于自身,或矫情,或不道德。 而我们所崇尚的群体性,则渐渐抹杀了个体的多样性。这点在人民日报公众号可见一斑。比如它会发一篇推文,讲一个男孩不顾危险,帮一位母亲把想不开爬上阳台的青春期女儿强行救下的事例。然后对男孩大加赞赏。评论区同样。然而女孩的心理却无人发问。缺乏对个体心理的剖析和认识,导致很多人没有同理心,或同理心泛滥。因为能感受到的东西太浅了,稍稍一被感动哭就给这个作品打五星,稍稍超出自己认知就一星差评。对待文学作品如此,生活里也是。 要在市场上找到不错的国内作者所写的反映个体的优秀作品不是件易事。前辈如余华,新人如班宇,都是在讲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或者说用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真的关心个体生活状态的好作品,真的不多。 所以说,问题不在于某国或某人的文学该不该看,而在于看之前有没有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有没有了解读者自身的情况。一棒子打死且是戴着有色眼镜打死的事情,还是少做吧。各国有各国的情况,人生成长不同阶段也各有其难题。 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的时代基本是过去了,可青少年心里的问题却实永恒的,没有人可以回答他们“我是谁”“我的存在有什么价值”之类的问题,那么他们可不就自然而然去书里找吗? 太宰治确实不建议青少年读,可林不建议看日本文学的回复,既没有回答青少年关于“我是谁”问题该看什么书的疑惑,又简单粗暴地否定了日本文学和青少年看日文文学这件事。这简直比外地人一棒子打死说“西安就没个能吃的东西”一样傲慢又离谱。 ... Daisy

    有道理,看到你的评论,我感觉自己是看书有些傲慢了

  • PetitMort

    PetitMort 2024-05-03 13:17:07 江苏

    安利一下播客《跳岛FM》179期,比较了林少华与赖明珠版本的翻译,不难看出1989年的《挪威的森林》中,林是夹杂着自己男性第一性的思维的,遣词造句之间不乏对女性的刻版印象和身为男性的凝视,讲得很到位。

  • 是上田也是山田

    是上田也是山田 (至死不渝的喵) 2024-05-04 01:38:47 安徽

    又一个想自己净身进宫的精神公公呗,这些人太清楚应该放什么屁才是又安全又有流量的,真正看日本文学的人不会在意这种人的言论

  • 笒庐主人

    笒庐主人 (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2024-05-04 23:05:14 上海

    日本文学么,确实有些地方以我们这边的三观来看很奇怪甚至炸裂,但也不能否认对于一些私人细腻情 日本文学么,确实有些地方以我们这边的三观来看很奇怪甚至炸裂,但也不能否认对于一些私人细腻情感的描写很触动人心,而且有一种平静的感觉(类似佛教但又感觉不一样的平静) ... 清幽林竹

    物哀

  • momo

    momo 2024-05-05 05:27:01 江西

    他翻译像是再创作,用自己的话再写一遍,优点大概是符合汉语阅读习惯吧,但原著的文气是半点也体会不到了

  • 去上海养猪

    去上海养猪 2024-05-13 09:40:21 上海

    哈哈哈哈我真的从高中开始看了好多村上的书,基本都是林少华翻译的,就一直云里雾里看不懂是个啥但那时候还挺喜欢这个调调,后面发现看了那么但完全记不住他写了啥,估计翻译功劳很大,如果是以前很迷村上的时候估计要跳出来反驳几句,不过现在来看楼主说的对

  • 闲听书语

    闲听书语 2024-07-21 15:56:15 广西

    “2.日本文学阴郁 注重个人感受 先说是不是 再说对不对 虽然我目前读的川端康成 村上春树 三岛由纪夫感觉好像都属于此类 但是这也不能代表所有日本文学都是这个情况吧 也是有很多推理/治愈/社科之类相对积极的书籍”

    推理、社科之类的都不属于主流文学领域,还拿来举例?

  • 闲听书语

    闲听书语 2024-07-21 16:59:49 广西

    感觉这楼里一些人都是对人不对事,不讨论人家的观点,只是拿其它地方攻击人品。对此,我个人表示:讨论人品,当然可以。但是,这是讨论人家观点,不是讨论人品,你拿对方人品去攻击观点,一点逻辑性都没有。

    还有这新闻也是断章取义,只能说真是学新闻学的

    首先,林少华先生的观点是:要少看日本文学。 注意:不是“不看”,不是“不看”,不是“不看”,而是“要少看” 理由是: ①日本文学越看人越小 ②近来引进日本文学作品水平参差不齐 ③对“真、善、美”的把握失之偏颇

    再观楼主的意见: 1.林少华专业水平差 2.日本文学阴郁 注重个人感受 3.“因为不好所以不看,这好像跟你的大时代背道而驰啊”

    对于1,林少华的翻译如何,有人喜欢有人骂,但这不影响人家的理由②啊,近来引进的日本作品的确水平参差不齐 而2,“先说是不是 再说对不对。虽然我目前读的川端康成 村上春树 三岛由纪夫感觉好像都属于此类。但是这也不能代表所有日本文学都是这个情况吧,也是有很多推理/治愈/社科之类相对积极的书籍”,举的例子就不对❌,推理、社科之类的都不属于主流文学领域,鸡汤之类的就更不能算了。另外,林少华还举出了不少研究日本文学史的学者的观点,见图1、图2。

    针对3,前面已经提过了,人家说的是“要少看”(强调),而不是不看

    只能说,中学阶段教的驳论文知识楼主是一点都没学到精髓,反而是对人不对事的更多,建议回去重修一下中学语文。

    最后,容我本人提一点自己的观点:日本文学的确偏“丧”,读者最好还是有一定文学基础再去阅读会更好。

    而林少华先生说的所谓对“真、善、美”的把握失之偏颇”,我感觉也颇为失当,文学早已不必承担道德教化责任,现代作家也早已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真、善、美”了,追求的更多是语言的极限、人的根本等问题

  • 闲听书语

    闲听书语 2024-07-21 17:00:09 广西

  • 闲听书语

    闲听书语 2024-07-21 17:10:36 广西

    再提一点,林少华先生也不知道是从哪得的离谱数据

  • 宰予昼寝

    宰予昼寝 悟透群贤句 2024-07-22 15:17:32 北京

    太震惊了 他翻译了那么多日本文学 我以为他是热爱自己事业的😨不喜欢不支持为什么还要做翻译啊 按他的逻辑他是不是在毒害中国青年

  • Bugman🐞

    Bugman🐞 2024-10-11 14:51:27 福建

    他这么抠曹文轩字眼的时候我就很惊讶了 他这么抠曹文轩字眼的时候我就很惊讶了 徐徐言之

    我震惊了🤯 他在干嘛

  • 你非我杯茶

    你非我杯茶 2024-10-13 17:21:39 河南

    以后别糟蹋村上了

  • 半只鹅

    半只鹅 2024-10-14 00:20:48 广东

    楼里有位豆友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慨。大意是说,林说的“大气”是指类似三国演义那种书。这让 楼里有位豆友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慨。大意是说,林说的“大气”是指类似三国演义那种书。这让我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的评论,说男生偏向关注时事政治、历史走向,女生天天沉迷于小言情。愣是突出自己更有格局的优越感。坦白讲,林,以及这位豆友,都有试图把自己装点得很“有格局”。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日属资,中属社。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不同。前者更强调个体,后者更强调群体。 日本自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至今已经高速发展了上百年,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而相应的精神文明成果也很多。这期间,有经济发达社会向好背景下的积极作品,有对战争的反思,有战后的抑郁消沉,也有当代人的迷茫。而中国,在推翻封建主义之后直接就过渡到了社会主义,按马的理论,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然而没有经过经济的高速发展,没有积累大量的物质成果的社会,谈起文化要么是古代文明,要么是乡土文学,反映工业化时代的文学几乎为0。为什么呢?因为至今我们依然在搞经济,自然经济还是占很大比重,工业化时代并没有全面到来。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社会的极速转变,孕育出的文学作品不少,但深刻程度似乎一般,无非都在讲奋斗,讲干部,讲男女,讲利益,可读性不强。虽然近年来一直都在强调提高文化软实力,但成效一般。而且都是在“复古”,把古代的东西拿出来稍作创新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本质还是为了经济,而不是文化)。而真正反映时代的、反映当下人迷茫状态的作品却不多。 楼里豆友说的“大气”就是是用古代文学的辉煌证明自己观点的案例。你让他说出个近现代大气之作,都不一定说得上来。 再者,不同的价值追求也是影响人阅读喜好以及创作的因素。 日本文学作品很多都在探讨人性,人的情欲爱恋,堕落救赎,发自内心的恶等等,就是更强调个体的感受。近年来有很多来自日本而在本国畅销的书,其间传达的“正能量”“断舍离”“被讨厌的勇气”等等理念,至今风靡。而且这些风靡并不是被商业包装的结果,是大家真的认同它们。当然,由于国情的不同,在日本风靡的很多作品,在我们看来就太过沉浸于自身,或矫情,或不道德。 而我们所崇尚的群体性,则渐渐抹杀了个体的多样性。这点在人民日报公众号可见一斑。比如它会发一篇推文,讲一个男孩不顾危险,帮一位母亲把想不开爬上阳台的青春期女儿强行救下的事例。然后对男孩大加赞赏。评论区同样。然而女孩的心理却无人发问。缺乏对个体心理的剖析和认识,导致很多人没有同理心,或同理心泛滥。因为能感受到的东西太浅了,稍稍一被感动哭就给这个作品打五星,稍稍超出自己认知就一星差评。对待文学作品如此,生活里也是。 要在市场上找到不错的国内作者所写的反映个体的优秀作品不是件易事。前辈如余华,新人如班宇,都是在讲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或者说用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真的关心个体生活状态的好作品,真的不多。 所以说,问题不在于某国或某人的文学该不该看,而在于看之前有没有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有没有了解读者自身的情况。一棒子打死且是戴着有色眼镜打死的事情,还是少做吧。各国有各国的情况,人生成长不同阶段也各有其难题。 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的时代基本是过去了,可青少年心里的问题却实永恒的,没有人可以回答他们“我是谁”“我的存在有什么价值”之类的问题,那么他们可不就自然而然去书里找吗? 太宰治确实不建议青少年读,可林不建议看日本文学的回复,既没有回答青少年关于“我是谁”问题该看什么书的疑惑,又简单粗暴地否定了日本文学和青少年看日文文学这件事。这简直比外地人一棒子打死说“西安就没个能吃的东西”一样傲慢又离谱。 ... Daisy

    层主说的很对,中国文坛现在缺少的是反应当下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作品

<前页 1 2 后页>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9146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