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及感悟|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不曾……
来自:🌈倾听寂静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本可以忍受穷人的庸庸碌碌,如果我未曾见过富人的骄奢淫逸。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不曾见过光明。”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感到快乐了?看到这两句话,我好像明白了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巨大落差,是致使普通人不快乐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而现在网络的发达更加加剧了这一普通人的心理困境,这种认知和情感上的不平衡感的困境。
《平凡的世界》里有这么一段话: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从小你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而且是一个失败的小镇做题家的我深有体会。相较于阅读,网络愈发让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精彩与广阔无际。置身于这广阔的世界,身为普通个体的我们有时愈发感受到对命运的那种无力感。 这就是许多小镇做题家面临的矛盾状况,无法再当庄稼人了,因为见识过了都市的繁华热闹、世界的广袤无垠,可也做不了城里人,因为没有能力在这个地方安家落户,在生活中也始终觉得自己不属于这儿,极力去模仿却发现越来越别扭。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身不由己,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走。有些人早就“溺死”在了这巨大的洪流中,成了淘汰者、边缘人;有些人则顺流而下,追求稳定、避免风险;有些人则逆流而上,寻求突破现状、追求自我实现。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感到快乐了?部分缘由正如前面所述:通过发达的网络,很容易进行社会比较,从而产生内心的不平衡感。第二个原因是通过发达的网络,消费主义越来越盛行,追求物质的潮流,可能使我们陷入消费陷阱,导致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第三个原因则是信息过载,通过发达的网络,海量的信息涌入我们的脑子里,这些信息充斥着好与坏,这使得我们极容易感到焦虑和困惑。大家应该发现了,我这里说的三个原因都包含了发达的网络。难道网络就是万恶之源吗,难道不上网了我们就不会那么不开心了吗? 我想不是的,毕竟信息化的高度发达是一个时代和文明的趋势。只要我们还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就免不了与网络接触,除非我们去深山老林里过着原始生活。不过那估计会使我们更加痛苦,我只能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我想说第四个原因可能是我抗压能力太差了,通俗点讲就是吃不了苦。明明有吃有喝,也不用从事辛苦的体力劳动。虽然不能实现财富自由,但至少不会让自己饿着。明明我的生活水平比我爸妈还有我爷爷那一代人好太多了,没他们吃的苦多,可我仍然感受不到有多快乐和幸福。发工资的那天,我的内心也并没有感受到有多快乐,我感受的大多是焦虑和迷茫,我会想难道这一生就这样碌碌无为的度过了吗?当然这其中包含了我与他人进行不平等的社会比较的原因。说到吃苦,这里可能要说明一下。现在网络上好像只要一提到让年轻人多吃苦,大家就会觉得这是一种苦难教育的PUA。让年轻人吃苦就等于让他们吃屎,这般难受。有些人则说道,不要吃没有意义的苦。可事实上你有能力让自己不要吃那些没有意义的苦吗?我们只有经历过了磨难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去分辨哪些苦是我们没必要去经历的。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吃苦其实是一种吃苦耐劳的传统优良美德,网络上那些人说不要吃没有意义的苦,这里的苦应该是指受难和遭罪。人还是需要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00后的我好像还真被那些大人说对了,在学校里享了多少福,出了社会就要遭多少苦。当然也不全对,因为初高中时期我的心理状态比较差,那个时候没有解决心理问题,就很难用更多的专注力去读书。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再感慨哀伤也无法改变。 世界就是如此,有些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的人则是一贫如洗,他们要经历比那些生在罗马的人多得多的苦难,才能够完成自我实现。但是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只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我们无法成为别人,我们只能成为我们自己。别人的生活有多精彩都只是别人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难快乐起来了?当然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离当下越来越远了。尤其是像我这种不够自律、想的多做的少无法弥补内心空虚从而通过沉迷于网络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的人。我们离当下太远太远了。之前有一段时期很喜欢看艾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这一本书,书中的思想提到我们的身体只能活在当下,可我们的思绪却总是要不断的回到过去和去往未来。对过去的种种悔恨和对未来的种种焦虑和恐惧造就了我们现在疲惫焦虑的心。慢慢的,我们甚至不会为具体的事情而焦虑,我们开始因焦虑而焦虑,因恐惧而恐惧。这种情绪叠加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反应使我们陷入了一种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艾克哈特·托利说,“要认识到痛苦的本质,所有的痛苦和消极心态,本质上都是因为抗拒当下产生的。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当下,不批判、不抗拒,让心灵回归平静。其次,停止不必要的思考。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有思考的本能,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考是无意识的,会带来更多的痛苦。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思考某个问题,但也要学会控制思考的开始与结束。” 克里希那穆提说,“面对痛苦时,只要人的头脑还在寻找舒适,就不可能发现什么是真实;而由于大多数头脑都在寻找慰藉、舒适、安全,它们不能发现真理是什么。个体是一个通过质疑发现正确价值观的人,只有当人受苦的时候,头脑才会变得敏锐、活跃,这时才能真正去质疑世界的某种规训,只有在那种状态中,我们才能质疑,而当我们质疑,当我们发现正确的价值观时,我们才是真正的个体。”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有一种超脱于物质欲望的某种信念和真理支持着我们。所以去活在当下吧,去不带评判的觉察吧,觉察到我们内心运作的陈旧的思维模式,去跳脱出规训吧。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我们的心才会变得轻盈起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思考及感悟|支持自己的最简单方式,就是果断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留余地)
- 点亮心情|轻而易举地爱上了20岁的自己 (星之丘比)
- 思考及感悟|暗示的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 (不爱吃肉的胖纸)
- 思考及感悟|批评阻碍了庆祝 (momo)
- 思考及感悟|永远不要小看刚入职场时你所做的那些基础工作 (奥兰多Ruthb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