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刊|《暴雨骤停》段淑芳——我读我写
孙楚说
『黄章和刘丽从高铁站出来时,只见出站口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积水滩。两个小时而已,从火炉似的叶城一脚踏入暴雨骤停后湿漉漉的柳城,有点像坐过山车,失重,继而短暂失真。』 ——段淑芳《暴雨骤停》(小小说选刊·2024年第3期) 我个人认为,小小说比那些长篇累牍文学的一个巨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快速积极地干预生活。 这种快速表现在它篇幅非常短,而且容易写。所以手快的甚至一个小时就可以一挥而就。 另外一个特点就在于简洁容易读。所有人接触起来都没有阅读困难或障碍。 然后就是也容易发表。毕竟报刊的版面有限,字数少篇幅精更受欢迎。现在大家进入网络时代了,这个问题又以另一种形势继续发挥影响—— 容易读。毕竟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看好几千字,依然是个很累人的事情,所以,网络虽然破除了版面限制,可又从阅读端把这个易读优势继续继承了下来。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人可写。正因为人人可写,所以就形成了一种群体的共同表达,生活中的细节就很容易被放大到文字的触动之中。因此,就形成了一种极为敏感且分布广泛的细微神经传达。 所以从这些个角度上讲,小小说与生俱来,就是要积极干预生活的。 段淑芳这篇《暴雨骤停》就是最真切的一个体现。 虽然作品前面铺排了那么多,但都抵不住全文最后一段关切现实的简短三句话来劲儿。 这就是小小说写作的使命所在,也是读者阅读的期待,以及文学文本鲜活的细节呈现。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1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浊臭男人 (豆友GXgdbfsrz8)
- 三人行 (豆友GXgdbfsrz8)
- 读刊|《祁某戌》非鱼——你总有一刻也会这样问自己 (孙楚说)
- 读刊|《余某申》非鱼——一位古典女性的描述 (孙楚说)
- 孙创楚谈|《学费》║不是我不对你施以援手 (孙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