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及感悟|掌握1个原则,解决一切人际关系矛盾
来自:凌子
一天中午,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浩浩给他的电话手表起啥名字吗?”
“电话手表起啥名字?”我疑惑地问儿子,觉得他的问题很奇怪。
“他的手表叫‘阳阳爸爸’。妈妈,我想让他改了这个名字。”儿子委屈巴巴地说。
我瞬间明白了儿子的意思。
儿子的小名叫“阳阳”,而浩浩给他的电话手表起的名字是“阳阳爸爸”。
刚听见这个名字我也有点生气。
我想不明白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怎么会想着让人叫爸呢。
这也太没礼貌了。
但稍微冷静一下,我就发现自己有点大惊小怪了。
浩浩比阳阳大三岁,正都处在调皮捣蛋的年龄。
一个正处于调皮捣蛋、懵懵懂懂年龄的孩子,这样做无非觉得有趣好玩罢了,他能有多坏的心思呢。
更何况他就是有很坏的心思,那也是他的事情,我为什么要生气呢。
《被讨厌的勇气》中有这样一段话 :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拿上述事例来说吧:
如果阳阳去找浩浩,要他更换一下电话手表的名字。
那浩浩肯定想说“电话手表是我的,你凭啥管我的事情呢”。
浩浩不情愿被他人左右,阳阳觉得浩浩不尊重自己,这样两人就会产生矛盾。
把这件事用“课题分离”剖析一下,事情会简单很多。
电话手表是浩浩的私人物品,他喜欢起什么名字就起什么名字,这和阳阳一点关系都没有。
对于浩浩不尊重别人这个情况,阳阳更不应该去说了。
因为教育浩浩是他爸爸妈妈的义务,而不是阳阳的责任。
对于阳阳来说,除了考虑清楚要不要继续和浩浩一起玩以外,最重要的是认清一个真相:
对这件事情感觉委屈是阳阳自己的事,他在替别人的不合理行为感到生气和愤怒。
这样认清“你的权力和界限”,并明确“我的责任和底线”,很多关系问题就能轻松化解。
朋友的婆婆特别喜欢给朋友的儿子吃零食。
她婆婆的房间里常备着两三箱泡面和许多火腿肠。
只要朋友不在家,孩子放学回家后,她婆婆就一定会给孩子煮泡面吃。
婆媳经常因为这种情况闹矛盾。
朋友问我她该怎么办,才能阻止她婆婆这样做呢?
我这样说:“婆婆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那都是婆婆自己的事情。你没有权力操控婆婆的喜好。可孩子年龄还小,他还不能独立生活,也不能承担太多责任,你就要担负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朋友听后又问:“在这种情形下,难道我啥话也不能对婆婆说吗?”
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同样的疑问。
在人际交往中,难道我们只能“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吗?
我们当然可以去管“他人瓦上霜”,但这得有个前提:
当我们想要清扫“他人瓦上霜”时,首先要征得“他人”的同意。
而且,当人家同意以后,我们只清扫“瓦上霜”,不能有多余的举动。
妞妞妈妈自己一个人带两孩子忙不过来,她婆婆就说过来帮忙一起带。
妞妞妈妈同意后,她婆婆忙从老家赶了过来 。
结果婆婆过来没几天,就觉得家里的东西都没有摆对地方。
她天天把东边的家具搬到西边,西边的又全部移到南边去。
婆婆不仅爱倒腾东西,还觉得孩子穿得衣服不合身。
她把衣服袖口、裤口上的松紧带全部剪裁掉,还把需要套头穿的卫衣、秋衣也从中间剪开,并缝上纽扣……
就这样两人一起没住几天就闹得鸡飞狗跳的,最终婆婆只好回去了。
日常生活中,类似上述的事例比比皆是。
很多人就像上述这位婆婆一样,根本分不清“他人的课题和自己的课题”,总是过度干涉别人的事情,这导致她在与人相处时矛盾重重。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事情,却处处由别人来下决断。
当事情是“别人说了算”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权利被侵犯,更会觉得自己很无能,好像一无是处似的。
因此,与人相处时一定要会“课题分离”。
这不仅可以维护我们的自尊,也是尊重他人一种的表现。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思考及感悟|不想做的事情,说明时机不到。想做的,任何时候... (好吧)
- 思考及感悟|提升运气的实用方法和原理,亲测有效 (留余地)
- 思考及感悟|发现我不喜欢吹头发的真正原因 (桃子123)
- 点亮心情|在逆境中保持对自身客观的评价,能不断向前走 (他叫闰土)
- 思考及感悟|我发现一个工作中不内耗的秘诀 (何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