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及感悟|焦虑的根源是结果论思维与功利主义框架
来自:栗呐呐
当我们用是否达到目标去定义一件事情正确与否的时候,做事之初就有错误的风险。且在当代社会鼓吹的效率至上、成功至上的环境中,“最大化总体幸福感”就变成了一个:达成了就松一口气,达不到就陷入沮丧的“当代年轻人基础目标”。
因此在践行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充满焦虑和不安。举个例子,我从去年年初开始系统性健身,有劳大数据的精准监控,我的社交媒体已经被各种健身信息包围。“每天五分钟,轻松练成筷子腿”,“30天瘦了20斤我是怎么做到的”,“生酮饮食疗法”,“增肌必备蛋白粉”…诸如此类的内容层出不穷。
究其根本,这些内容都是效率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一个:我如何又好又快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故事。当他们抓取你的眼球,获取你的信任或崇拜的同时,不仅引流到自己,完成后续的一系列赚钱操作,也在你脑海中灌输了一种思维:你也应该又好又快的完成这件事,你没有做到就是你不够努力。
去年年底我接触了极简主义,看了很多关于极简、整理的书籍,并且积极践行,那些“一天扔一物”、“同一类产品集体性断舍离”、“断舍离前后对比”、“极简后我的人生开挂”等等内容一度让我痴迷,我抱着焦虑的情绪丢掉了很多本可以慢慢使用的东西,只为了和“大佬”一样短期内完成质的飞跃。
“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太过于迷人,以至于我们都认为完美的成功都应该是:集中、高效、严谨的,通过严格的执行一套完美的方法论,就可以进行成功的复刻。
我并不否认这样做,80%的人都可以获得短期成功,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冲刺固然耀眼,但稳步迈进才是生活的主基调。
拿健身来说,很多人说不能吃碳水啦,要吃蛋白粉啦,水果全都放弃,糕点零食更是重灾区。有的人会因为忍不住喝了一口奶茶而反复责怪自己,实在是过犹不及。皮质醇水平过高,一样不能快速见效。
拿极简来说,很多人时常因为一时没忍住买了东西,或无法割舍自己数量巨多的囤货,就四处寻仙问药,搜罗千奇百怪的解决方案。可到了最后,抽屉里多了任何一个杂物又会变得紧张起来。
其实很多事情和攒钱一样,最舒服的状态如果是每个月攒一千块,那一年就是一万二,十年就是十二万。而不是第一个月努力压缩攒了三千块,然后每天看到自己超过十块的人花销都要焦虑,担心下个月攒不到三千。从而总是觉得自己生活辛苦,年底发了奖金第一时间想办法去花出去,安慰自己一直以来压抑的物欲。
如果把做事的维度拉长到三十年或者五十年,你不会因为在某天下午吃了一个可爱的小蛋糕,而痛骂自己没有毅力。你产生焦虑的原因,是你把减掉五公斤的DDL定在一个月后的体测。科学的饮食是均衡适量的摄入营养,五谷杂粮不是洪水猛兽,无盐无油的减脂餐更不是长久之计。除非你想复刻的只是辉煌的一个瞬间,而非生机勃勃的一生。
我们普通人,一旦在某件事上用力过猛,很有可能会造成未来长期的驱动力不足。因此,我们不应该被功利价值观绑架,不应该被结果论定义。允许事物的发展总是缓慢曲折的过程,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生活。自我关怀,从而自我认同,进而自我超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点亮心情|对外界评价的毫不在乎真的是一个很牛的心态 (鼠今年修身养性)
- 点亮心情|请你无条件地站在你自己身后 (强者叙事)
- 实用小贴士|一个心态小转变让我在工作日无痛健身学习好好吃... (黄桃味船)
- 思考及感悟|不想做的事情,说明时机不到。想做的,任何时候... (好吧)
- 出谋划策|如何减少梦中的创伤重现? (五颗蕃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