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读书群
来自:踽者(cheer up)
分享近一年读的书,看看有没有志同道合之友
韩毓海《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杨照《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全十三册|陈嘉映《感知 理知 自我认知》 、汪晖《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杨照《不一样的中国史》全十三册、廖子光《金融战争》、温铁军对话卢麟元、温铁军“从老冷战到新冷战”、陈嘉映《解释鸿沟》、王恒等《希腊四论》|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刘小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资本论>的读法》|《货币崛起》|《鼠疫》|《局外人》|《了凡四训》|《金蔷薇》|《浮士德》|《大中东行纪》刘小枫《普罗米修斯之罪》|甘阳《将错就错》|刘小枫《拣尽寒枝》|《历史的运用与滥用》|刘小枫《重启古典诗学》|《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秋园》|《我本芬芳》|李泽厚《寻找意义》|施特劳斯《自然历史与权利》|《芯片战争》|施一公《自我突围》|《弱者的逆袭》|许倬云《往里走,安顿自己》|《金榜题名之后》丨《滑稽与笑的问题》丨季羡林《要把读书当回事》丨《陀思妥耶夫斯基论|作为文化机制的俄国自杀问题》|《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丨李硕《南北战争三百年》丨丨《世界史》|笛卡尔《谈谈方法》|梁漱溟《朝话》|《牛津通识读本:卢梭》|马尔克斯《恶时辰》|李硕《孔子大历史》丨李硕《翦商》丨卢梭《忏悔录》丨爱默生《英国人的特性》|毛姆《书与你》《德国简史》《终身成长》《人间游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思考中医》《向死而生》《蒙田试笔》|《刀锋》《年轻人的国文课》《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费孝通《乡土中国》|毛姆《寻欢作乐》|英格曼森《雪花写作法》|《苏东坡传》、《傅雷家书》、《忽必烈的挑战》、《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黑塞《读书随感》《浮士德》《货币崛起》《历史的运用与滥用》、季羡林《要把读书当回事》、张承志《心灵史》《国家主义的阴影》
有意组建一个读书打卡群,模式简单,每天在群里接龙,大家只需要把当天读的书和页数接龙即可。
有个朋友问我你已经很自律了,不需要被监督读书,建群目的是什么,被问住了,想了一下,原因有二:
第一是想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读书的朋友,去年也组过这样的群坚持了半年解散,虽解散但真被我找到了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可遇不可求,人是群居动物,找同类朋友可理解。
第二:
像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其中摘一句分享
前两个月在《了凡四训》里看到一句话
“在平时的生活里,一言一行,都不为自己的私利起念,全是为社会树立典范,这就是君子天下为公的气度。”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傅雷家书》里面同类的一句话: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孩子,你千万记住这些话,多多提笔!”
同时想起了有抱负的莎翁译者朱生豪,想说虽然我们都是社会螺丝钉,像马克思思考那般劳动者没有了创造获得感,许多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越来越难体现自身价值难有所奉献,少成就感奉献感分享感,在这里通过《了凡四训》与《傅雷家书》里面这两句话,想说,每个人是正向有正能量的一言一行多写多讲总能不自觉中对某些人产生正向影响的。
读书是正向的,微不足道的行为如果能营造好的读书氛围带着一些年轻朋友读下去,这未尝不可。
不过我对管理群没有经验,皆是尝试,有兴趣的加入。
-
Coffee的C 赞了这篇讨论 2024-05-20 17:04:34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一个人到底怎样才算是拥有了自我? (克兰西贝尔复新)
- 道德的制高点? (low哲)
- 对精神世界的过度追求导致我出现了虚无主义 (爱你一万年)
- 不知道是群体排斥我还是我排斥群体。 (好吧,快来)
- 有什么比生死更大的事呢 (R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