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我发现一个自测社恐的简单方法。
来自:momo
我有一个很简单的自我测试方法,来自于我在疫情那几年的观察。
社恐严重的时候会产生“社会隔离”
社恐的人被隔离几个月是没有感觉的,甚至觉得很自在,简直是天堂。
非社恐隔离几周(甚至几天)就崩溃的在阳台唱歌了。还记得当年小区里的大合唱么?哈哈,憋的不要不要的。
大多数人其实只是“焦虑”,而非“恐惧”
社恐一词被滥用,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一方面让大家知道这个群体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也让大家习以为常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
我就是社恐的一员,疫情过后差点没走出来。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朋友很多。恰巧还都是一群e到外太空的朋友。。当我社恐到不想出去的时候,总有几个朋友把我从家里薅出来。虽然他们会消耗我的“能量”,但也意外的带着我去面对各类的社交场所,认识更多的朋友。亲密关系或许是治疗社恐的一个好方式。i人一定要抱紧e人的大腿。哈哈哈。
-------------
看到楼里有个回复赞还挺多的,我就多描绘一下社恐的心境吧。
社恐不仅仅是心里上的焦虑,“恐惧”会不同程度的反应到生理上,比如呼吸困难,胸闷,眩晕感,心慌心悸,肌无力,身体发抖,附带的指标如心率增加,血压体温上升(过度紧张)。其他不同类型的“恐惧症”都有类似的症状。我自己的症状有点类似“低血糖”,心慌+发抖+眩晕感。在熟悉的环境和朋友的带领下,这个症状就会消失,甚至我也能挺外向的。一旦我进入不熟悉的社交环境,遇到陌生人,就会出现恐惧的症状,自我克制非常难。
程度不同罢了。
而疫情给社恐带来的环境都是非常友好的,包括但不限于,朋友的聚会,亲戚的造访,职场的酒局,这在疫情期间都避免了(绝大部分的社交行为)。就连去做HS,也要戴着口罩,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这会给社恐人带来很大的“安全感”。
而强制隔离所涉及的“自由”,在非社恐人士的感受里是“画地为牢”,社恐人士则可以光明正大的拒绝社交行为,而不必受到“指指点点”。
非社恐人士恨不得把口罩撕烂,社恐人士戴着口罩很有安全感,我现在就很怀念“1米距离”这个空间感。
人毕竟是社会型生物,社恐不代表不希望与人交流,他们其实很渴望社交,但做不到自己的“预期”,那会极大程度消耗社恐人的“能量”。而疫情期间的生活对社恐人士来说,是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我自己在这个环境里,交流都舒服了不少,甚至不会消耗我的能量。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社会规律|我发现和男生谈恋爱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能量掠夺 (equator)
- 讨论/管理|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自称“主播” (洗清清)
- 讨论/管理|我发现人正在无限趋同,像连连看一样,被消除掉了... (宝妮小姐姐)
- 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狗还大 (老白兔)
- 讨论/管理|玄学不过是骗钱的把戏 欺诈的手段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