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分析|不适合伺候人的文秀是巴太的引领者
来自: momo(来都来了。。。)
(PS:看了很多吐槽文秀蠢的帖子,发现很多人已经被学校和社会成功规训成了奴隶思维。把待人接物,世故精明,服务好他人等品质作为“正常人”的表现。在这样的惯性思维下,文秀这样的人必然会被霸凌排斥,剧中也体现出来了。不是导演有“女生霸凌同性”的刻板印象,而是真实的反映了文秀这类没有被规训成功的异类必然会遭遇的情境。不要觉得性别女,就能跳出人性逻辑了,女性是人,不是超自然物。文秀的父母是当年那代有自由独立之精神的知青,他们给了文秀内在的自由和力量,使她没有被教导成社会机器所需要的螺丝钉,而螺丝钉们自然也接受不了她的独特存在。如今这个时代,因为从上至下各种原因所致,许多人都趋向了保守主义,而导演用作品在呼唤文秀父母那代人的精神回归。那个流行武侠、诗歌、摇滚,白衣飘飘充满朝气的80年代。文秀母亲舍不得丈夫的逝去,何尝不是舍不得那个年代的逝去。但不必悲观,因为他们孕育了文秀,她是上一代精神的继承者和后来的引领者。我真心希望这个时代可以有更多的“文秀”,他们的存在能让这个逼仄的世界稍微美好一点。)
这部剧看似是讲爱情,其实是借爱情传达一种精神追求,祭奠并呼唤一种精神回归。不过,本篇暂且先聊爱情层面的事。
本剧是以文秀这个观察者的视角展开的,所以从一开始是她先注意到了巴太,而巴太是被文秀凝视的客体。也因此,女主其实才是整部剧里占据主导地位的角色。但观察者往往是个隐藏自身存在感的角色,如同在屏幕前观剧的观众一般,如果没有主动参与,就会被忽略,所有的焦点都会随着观察者的视线引导,落在被观察者身上,即巴太。这就会让很多人总觉得男主存在感很强,甚至强过了女性角色,但客观上他的戏份占比相较女主并不多。
从抽离的观察,到被吸引,再到全情的投入(对巴太,也是对阿勒泰),这个转变过程便是女主在践行“去爱,去生活,去受伤”这一方法论的过程。外部的刺激是一点点累积叠加的,直到最终促成她完成自己的处女作。
文秀因为找母亲从大城市乌鲁木齐来到偏僻陌生的阿勒泰,对当地简陋落后的生存环境有巨大的落差感。她跟母亲吐槽“日子过的像流浪汉一样”,“没有安全感”,此时的她还没有强大到能给自己安全感,自然也做不到给别人安全感,母亲则叫她“小孩子”。
而对应的巴太,其实跟文秀差别不大。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一样都对外面世界的认知是单纯片面的。仅管也辛苦,但他们都还是更愿意留在能承载梦想的城市生活,因为“北京有好多作家”,因为“我驯的马可以参加比赛去争夺世界荣誉”。只是文秀比巴太稍早一步见识现实城市里的残酷无情,她打工的地方是真的无依无靠单打独斗。而巴太起码还是在父亲也认识的朋友的马场里工作,还没有体验过格格不入的滋味儿,成长也自然比文秀来的慢一步。
随着剧情推进,文秀和巴太开始发生变化。文秀从一个格格不入的环境到了另一个格格不入的环境,她的状态其实是主动融入,渴望自己被认可被接纳。巴太则主要是他的理想追求和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暂时没有文秀那样来自周遭环境的压力。
从临水自照心里只有自己的水仙花少年(踏雪在某种程度上是巴太的自我外化,而巴太则是阿勒泰的拟人化),到在习以为常的环境里发现女主这个突兀的存在,再到难以避免的相识相知相恋。女主是闯入者,而巴太在带着她认识阿勒泰这个环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让女主靠自己越来越近,等到文秀一腔孤勇不吐不快的对苏立坦说出那一番话(巴太想说却不敢说出来的话)后,两人的灵魂产生了呼应,她才终于走进了巴太的心里,成为巴太的“心上人”。
在此后的剧情里,巴太再跟文秀说话,就越来越多的会观察文秀的表情,小心翼翼的示好和询问。虽然因为性格使然还会逗一逗文秀,但不再有之前那种不带任何情感隐藏的,也不太在乎女孩会不会讨厌自己的“扔雨衣”和“抹羊粪”等行为。进入夏牧场的巴太就像一只想尽办法讨主人欢心的小动物,时不时就找机会跟文秀单独相处,且变得慌慌张张扭扭捏捏,但还努力维持着“要帅”的体面。在库兰和吴然等他者的刺激下,两人戳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就像小动物主动翻开肚皮给你摸,巴太直白的向文秀展示了自己的醋意、焦虑、不安、无助等情绪复杂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对文秀产生了一定信任和情感依赖的表现。最后是文秀帮他打开了思路,并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留在牧场写作”,“我们试试吧”。对巴太来说,文秀就像是他的拯救者,把他从无法呼吸的水面下拉了出来。文秀对阿勒泰的观察和喜爱,对个人理想生活的再思考,也影响了巴太重新看待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很多时候像“大灰狼”和“小白兔”这种极具张力的情感组合,看似是“大灰狼”更强大,其实“小白兔”才是关系里的主导者(又想起了《我的解放日志》里的具先生和廉美贞,还有《魅影缝匠》里的男女主)。巴太主动邀请文秀骑踏雪,强调“它很安全的”,这相当于是让出主导权。文秀有顾虑对自己不自信,而巴太却已经迫切的表示自己不愿接受其他人了。这种不容怀疑的肯定和鼓励态度,使文秀增加了自信,但他们都忘了人力所能驾驭的事物是有限的。最终命运会教你做人,让你重新认识到自己的弱小,学习在两极之间找到相对合适的位置。
我属于喜欢杀马桥段的那一类观众。男孩要想真正成长为男人,必然得杀死一部份“自己”,放下自恋,跟现实做出交换和平衡。现实里的彼得潘没有wonderland,还是得长大。理解巴太的崩溃和出走,他也应该在付出代价后去尝试自己一直追求的生活。即便他已经把文秀放在第一位了,但站在他者角度来看,他依然首先应该是他自己的,旁观者没有资格要求他此时还得先照顾别人的感受。无言已经是尊重自己和对方的最合适的表达。
消失三年,对文秀和巴太都是消化痛苦和成长的过程。文秀变得稳重,学会客观看待自我。而从巴太选择保留刀具骑马回家和说普通话可以看出,他已经懂得承担家庭责任和接受时代思想变化。他们都去看了自己想看的世界,又都因为父母回到了阿勒泰。少女和少年都不再了,但他们最后的重逢,还是清楚的看见了对方。原来,他们终究还是一路人。 #巴太文秀结局# #《我的阿勒泰》对我的眼睛很友好#
滕丛丛导演做的很棒,她找到了跟这个世界短兵相接时更有效的处理方式。收敛了锋芒,但没有失去自己的表达,使得作品能够得到更多尤其是官方渠道的传播。
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三位主演完成的也很好,演技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没有令人尴尬的话剧腔,也没有一板一眼做作的表情和动作,没有炫技式的表演痕迹,一切都是自然流淌的。
配角演员们也很亮眼,比如托肯、奶奶、苏立坦、村长阿依别克、朝戈,几个角色都塑造的饱满可爱。蒋奇明真好,把高晓亮这个令人厌恶的角色演的到位,现实中太多太多“高晓亮”了。
最赞回应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不是对女导演过于苛刻,而是剧版跟原著实在相差太多 (Hermione)
- 看见有人问巴太为啥喜欢文秀,答案太明显了好嘛 (追影人)
- 第8集|没想到好多人觉得是be,从电影电视研究的角度分析的话 (JeJe)
- 角色分析|不适合伺候人的文秀是巴太的引领者 (momo)
- 剧评:爱是深深地看见 (老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