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合作精神
来自:土豆披萨多芝士
简单排版了一下,发在了gzh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需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RXvsPnDs1JTkFgoJhFKO7Q
以及,在gzh更新了一篇新文章,但是实在是太长了有3k字,感觉放在db需要删减,待我好好研究一下…是我对于“事以密成”这个概念的思考,感兴趣的朋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正文:
看到李雪琴在某个综艺上说:她不相信爱情,但是相信人格。因为激情总会消失,但一个好人无论何时都是值得信赖的。
虽然我对爱情毫无兴趣,但毕竟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和友情、亲情之间大概总有一些道理是相通的。
自从疫情之后,更是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深度交流是多么珍贵。打开微信开屏,一个小小的剪影对着旷然的星球,这个中国人手一个的社交产品理念就昭示了这一点:人很孤独,需要沟通。
盘点我周围玩得好的朋友,有延续了六七年的友谊,也有为了打听消息刚加上的陌生人,更有以前相处起来如胶似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渐行渐远的人。再加上最近吃了几对朋友不欢而散的瓜,我意识到人和人之间想要从关系中获得稳稳的幸福,看的其实是双方有没有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什么呢?就是双方能相互支撑,彼此配合,维护共同利益——即良好的关系本身。
*
曾经我特别在乎的是爱好是否相同——后来发现兴趣总会消退,曾经热火朝天的两个人没了话题比陌生人还尴尬。
然后又觉得三观相同、聊得来比较重要——但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人,长久相处下来必然产生冲突。
当时完全不愿意接受冲突的发生,认为足够好的关系就是不能有这种时刻的——一旦不好的体验发生,就要一刀两断。
但这种观念细究下来非常幼稚。
凭什么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有人和你的想法一模一样呢?每个人都有不受他人控制的陌生面,我自己也有,这就是现实。
而合作精神就是: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在此基础上依然寻求协作的可能。
我是个j人,但和我要好的两个朋友是p人,每次约人出来的时候总是让我很抓狂:都愿意出来玩,但不到出门前一晚绝对定不下来行程,问就是到时候再看、这个那个都可以。
一开始简直抓心挠肝,定不下来具体细节我就忍不住反复问,恨不得把她们连夜改造成和我一样的人。
内心也因此生出了隔阂,某一次实在忍不住大爆发吵了起来,结果是我们的关系变得尴尬了,但各自的行事方式蔚然不变。
后来我学会放下自己的ego,放弃要求对方改变的想法。她们不规划我也顺其自然,反正她们没计划也活下来了为啥我不行?
实践下来的结果是:我不会因为计划没做好导致体验不佳而焦虑,她们也不必因为我的夺命连环问感到压力。
我们的确因为没做功课吃到了不好吃的餐馆,被网红咖啡厅骗了。但是这样的损失对我来说也还能接受,因为我确认了:在我的价值观里,决定了出门体验的是和她们一起的互动,而非具体事情。
踩坑了倒霉了大家一起抗,还能作为回忆和下一次见面的谈资呢。
至于她们是否从这样的经历里感觉到做计划的必要性,那是她们的事情了。
或许会,或许不会,无论哪种结局大家都有合作的空间。
*
我以前非常犟,而且比较能叭叭,和好朋友起争执之后一定要把对方驳斥到低头认错为止。
就算是自己有点瑕疵,也绝不愿意先摆出停战的姿态,总觉得是一种掉面子、认输的做法,难以咽下那口气。
后来看《血观音》的时候,被一句台词猛然点醒:
“先和解的人不是因为她怕输,而是因为她珍惜。”
在几次不愉快的经历之后才渐渐明白:在某些情境里,退让是必要的,因为有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对方的感受。
道理的对错很重要,可人更重要。
现在和朋友聊到观念不合的地方,还是会忍不住急眼,但学会了在语出伤人之前悬崖勒马——有时候只需要几秒钟的沉默,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人际摩擦。
是的,克制的感觉的确有些不爽,但我明白:
在关系里起冲突的时候,能化解矛盾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我们能看到对方愿意为了维持关系先退一步的真心。
如果你渴望在关系中体验幸福,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冲突,接受磨损,接受退让——因为这就是你的选择,维持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它考验你的智慧、能力和体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选择对象也很重要,不要把自己珍贵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一个不够成熟的情绪无底洞上。
合作精神就是尊重,是理解,是将心比心,是爱,是人与人碰撞时超越的一瞬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家庭家族|当代人看似脆弱,实则比上一代多了承认脆弱的勇气 (心可溯源)
- 家庭家族|我发现亲情会蒙蔽利益交换的本质 (12341)
- 社会规律|我发现社会好像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变了 (momo)
- 社会规律|一个人去ktv总是会被安排在入口第一个包间 (图图睡饱了吗)
- 讨论/管理|我发现年轻人的能量好像在降低 (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