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再明的交谈20240528
来自:刘小羽
斯人:将“买”音作soi,将“卖”音作haei
其字,是否与“市”、“贾”有关呢?
刘小羽:haei怎么读?
斯人:
[语音]
刘小羽:soi=收,haei=开。
南阳方言也有类似说法:收=收购,开=批发给别人。
斯人:原来如此
刘小羽:但我也并不明白,开-卖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块的音变,一块儿卖=批发。这是我的猜想
斯人:不过周边汉方言的“买卖”都是用买和卖音
刘小羽:那你说的是哪里的方言?
斯人:壮语
刘小羽:也可能是南阳历史上的移民。一部分客家人是南阳移民过去的
斯人:鸟书上的壮文,“买”写作cawx,这个音我不会发,“卖”写作gai
刘小羽:那差不多,壮文有声调
斯人:ซื้อ,ขาย
[视频]
[视频]
刘小羽:恩,差不多就你标的那样
斯人:借音向“收”、“开”借,却不向“买”、卖”借,有些想不通
刘小羽:没啥想不通的,买卖在汉语中出现本来就很晚
可能收开反而比较早
斯人:
[动画表情]
刘小羽:例如,卖从买,买从贝,三者同音,不同调(贝bei音最古)。是同源的。
斯人:越南语“卖”为bán
刘小羽:=贩
贾酤沽,从贮,古音cu,最初指的是存钱柜子的孔,后来用于指代买卖,可以表示买,也可以表示卖。古代买卖是一个字,贾。并不用买卖二字。买卖是很晚才这样用的
斯人:“买”音mua
刘小羽:=买,可能。
斯人:这样呀
这下倒是可以看看,周边是否有南阳移民了
刘小羽:应该是很早的,音都不同
斯人:不过,“市”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购买”之意
用“市”会不会更贴合些呢?
刘小羽:市也有卖的意思吧
斯人:有
所以我很疑惑
刘小羽:收,采,都比较合适
斯人:采?
刘小羽:采购,采也有读作那样的时候
斯人:采,也会出现s-声吗?
刘小羽:都是d辅音,可以演变为s
南阳现在演变为z
斯人:原来如此
刘小羽:南阳采,俗写为揪,zyou
斯人:现在我们这壮语借音为slou,平话为sou
[语音]
刘小羽:有复辅音了?
斯人:有很多这种sl-音的,但是我们这nd-、mb-已经不发了,其他地方还发
沙(sla)、三(slam)、锋利/尖(slim)
[语音]
酸(slum)、涩(slap)
[语音]
刘小羽:你是哪里人?
斯人:南宁良庆区那陈镇
刘小羽:那你们这个方言倒是符合复辅音理论的,能给我举几个nd, mb的例子吗?
斯人:身子(ndang)
[语音]
发音不好
mbang
[语音]
刘小羽:mbang是什么字?
斯人:老一辈对“蒙”字的发音
但是,我这边现在发dung,而隔壁村发mung
写错,mbung
刘小羽:有可能这些复辅音是中间阶段,例如,m, n, 都引导了后鼻音的韵。有没有非鼻音的mb, nd例子?
斯人:砍(mbaek),好(ndei)
我们这发baek、doi
[语音]
刘小羽:mbaek=劈(辟),
斯人:我们这“斩”音tam
[语音]
刘小羽:挺古的音,应该在汉代或之前
ndei(好),这个是动词还是形容词?
斯人:形容
如,天气好、好吃等
刘小羽:ndei=对,丽,都有可能
斯人:对了,越南语汉越音的“斩”音标为[ʈaːm˧˩˧]
可能是
这个音标我不会发
刘小羽:tam的卷舌音
斯人:怎么发音
刘小羽:与战zhan4类似
斯人:如此啊
刘小羽:有些人喜欢故弄玄虚
我也是搜了才知道
斯人:国际音标,真的好多音不会发
对于“月”,我这边有nguat和njyuet两个音
njyuet,我感觉是从周边平话njyut借的,但是nguat就不清楚来源了
刘小羽:桂?
斯人:啊?
刘小羽:月亮雅称桂
斯人:应该不是吧
桂,也会出现ng-声吗?
[语音]
刘小羽:ng可以源自g辅音
斯人:莫非,古时,月、桂音近?
刘小羽:例如,吴从口,为c(g)辅音。语从吾,吾从口,为g辅音。
应该不止音近,而是同音
周音系统里,古音co
斯人:闽南语-泉州,“月”文读[ᵑɡuat˧˥]
刘小羽:桂怎么读?
斯人:闽南语-泉州,“桂”音标[kui˦˩]
就是gui音
刘小羽:这个音显然很近
斯人:
[语音]
与“记”同音
刘小羽:我给你举个例子:娃从圭,今音wa。佳从圭,今音jia。涯从圭,今音ia。汩汩从曰,今音gu,贾gu-jia,娲从骨,今音wa。祸从骨,今音huo。
斯人:这些曾经有注意到
刘小羽:我举例子,只是想说,桂读作nguat是可能的。
但是不排除,月的这两种音是不同时期的音变,指的是同一个字。
斯人:
[动画表情]
刘小羽:但你要注意到,月-肉曾经同音过,这个同音时期的辅音是什么,可能就是你写的ng
斯人:我这里“肉”,今音noo
[语音]
平话是njuok
[语音]
也有一些地方将“肉”读成njie
[语音]
白话为juk
[语音]
刘小羽:哦,那也跟月的nj相同
斯人:刚才忘了说了,一些地方的客家话将“月”音作niet之类的
江西宜春铜鼓话,“月”音niet,“肉”音niuk
感觉nj音与ni音类似啊
就是“i”作为介音时
但是,还是不确实是不是
“岳”字广州话音作ngok,南宁平话音作ngak/ngiak,但我们借词为njak
刘小羽:ng早于nj
j显然是介音
斯人:话说,北方方言有nj-声吗?
ng-声,我就懂得一个“俺ngan”
刘小羽:涅nie,算不算
斯人:怎么发音
刘小羽:
[语音]
扭niu,算不算
斯人:算
刘小羽:一般当双元音
斯人:话说sl-这种声母是怎么生成的?
刘小羽:周音系统里没有考虑复辅音,s是由d辅音演变,l这种边音,可能只是一种介音,或一种卷舌音。
锋利slim,=铦,其实是要演变为sian→xian。sl→x顎化
斯人:将“呼吸”称作“牵气”又是什么说法呢?
刘小羽:欠气吧。欠的甲骨文画的是一个人打哈欠。
斯人:原来是这个字
刘小羽:恩。所以说搞语言学,不学甲骨文是不行的。但学习甲骨文,一定要读读周音理论。
斯人:还以为“牵”呢!主要这边“牵”和表达呼吸的“hin”同声调,而“欠”不同音
刘小羽:刚才我也纠正了你一个字:slim 不是尖,而是铦。
铦,在古代=剑,同音通假,但后来引申出锋利之义。
斯人:铦,貌似是农具吧
刘小羽:音变一直发生,欠气的欠,今音与古音不同,所以你根据今音误以为是牵字。北方话也这样,比如,掏东西的掏,其实=取,掏只是俗字。
铦,最初指的是剑,通假字。
斯人:出处是?
刘小羽:你说的农具是:锨。同音字。
史记里面都有。
斯人:能否引一下看看
刘小羽:弹铦=弹剑,说的是冯谖弹剑而歌
斯人:铦,《唐韵》息廉切,《集韵》思廉切
刘小羽:有的版本写作:弹铦而歌
但网上搜不到,估计网上的版本都是流行版本
斯人:“息”,目前我这里声母为sl-,“廉”,目前我这里声母为iam
刘小羽:南阳方言,息的声母为sy
所以,对照你那边的方言,l可理解为介音
斯人:平话,“息”音sliek,“廉”音lim。
刘小羽:平话=平常说的话吗?
斯人:但是,平话现在已经不用“铦”了,而是用“利”音li)
一种方言
有空可以了解一下广西平话
分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
但是,桂南平话由于与粤语交集紧密,有学者提出将“桂南平话”归类于粤语内
而桂北平话则与桂南平话相差较大
刘小羽:平话=兵话,有可能
斯人:有可能
斯人:在宜州,平话被称作“百姓话”
一些地方称“土拐话”等等
根据平话人的流传故事,全部都是声称其祖先是随狄青南下平定侬智高时留下的屯兵后代
这就是广西内经典的“山东白马移民论”
刘小羽:哦,原来是宋朝。我以为是明朝
斯人:明代,那得属类官话了
刘小羽:哦,原来平话比较老一些。我以为广西就一种方言,西南方言呢
斯人:其实,在南宋时期就有记录当时钦州有“北人”和“射耕人”移民
刘小羽:射耕人=东北人吗?
斯人:其中记载“北人”,是西北流民,后占钦入籍,但是杂南音了
斯人:不是,福建移民
其中写着讲“闽音”,射地而耕
刘小羽:射地是什么意思?
斯人:我对这四个字也很疑惑
出自《岭外代答》
刘小羽:应该是通假字
斯人:可能
刘小羽:射古音do,刀音。射耕=刀耕,就是不用犁,用刀犁地。
刘小羽:但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刀呢?
斯人:这个就不清楚了,毕竟写这本书的人已经死了很多年了
刘小羽: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钦民有五种,一曰土人,自昔骆越之种类也,居于村落,容貌鄙野,以唇舌杂为音,殊不可晓,谓之萎语。二曰北人,占籍钦州地。三曰俚人,史称俚僚也。此种自蛮炯出居,专事妖怪,若禽兽然,语言不可晓。四曰射耕人,射地而耕也,子孙尽闽语。五曰蛋人,以舟为室,浮海为生,语似福广,杂以广东西音。”
的确是通假字。其中,
蛋人,蛋=船的古音
可见,作者也是听那群人自己解释的词,他并不懂是什么字,就音译了
斯人:就是现在的疍家人
刘小羽:射也是同样道理,是那群人解释给作者听的,作者记了这个音,就写了射字
斯人:但他却知道是闽音
刘小羽:应该是刀字。或者炙字,刀-炙-射,古音do,可同音通假。
意思就是刀耕火种
他虽然知道是闽语,但并不一定听懂所有字词,听不懂的,就用同音字替代了
斯人:这样吗
刘小羽:蛋=船,我以前发过帖子
射=刀,也是很可靠的。
也就是说,宋朝时,福建人还不会用犁。
或者说迁到广西的那批福建人,还不会用犁。
而用的是刀,刀犁地。
斯人:现在广西境内的确有操闽南语群体的
刘小羽:那就是刀-炙-烧,射耕=刀耕
斯人:我查询了一下闽南语里“射”和“烧”,泉州话,“烧”音sio、siau,“射”音sia、iak、siak
刘小羽:炙呢?
斯人:zia、zio
音标为[tsio]
刘小羽:都有可能,更好理解的是射=烧。其实 刀-炙-烧,都有可能。因为刀耕火种,是先烧地,然后刀地,然后种
斯人:原来是这样
刘小羽:烧地,是烧掉原有的植被,比如树林。
斯人:不然好望文生义,以为是来占地时,用弓箭射出地盘
刘小羽:臿-插,其实古音也是do。闽语和广西话怎么读?
斯人:泉州话有两音[tsʰaʔ˥][tsʰap˥],后面是文读
平话是cap,我这里借音为sap
刘小羽:这个差的远一些。但这个工具以前也是农具,可以用来翻地
斯人:不过我这里还有一种形容将细东西,如“针”插入的动词
平话cim,借音siam
刘小羽:进
钉(动词)也可以。
斯人:
[语音]
[语音]
刘小羽:进,比较合适。
不同时期的音混在一起,每个方言都这样
斯人:其实,射耕人对于我而言,不够有兴趣
感兴趣的是“北人”
刘小羽:就是契丹人
斯人:契丹人?
刘小羽:契丹人在宋朝也说汉语的一种方言
斯人:何以见得?
刘小羽:西北,当时是西夏灭亡之后,可能流入广西
斯人:稍等,我找一下原文
“二曰北人,语言平易,而杂以南音。本西北流民,自五代之乱,占籍于钦者也。”
关于这项记载,是否有记错的呢?
刘小羽:五代是唐末。应该都是汉人
斯人:语言平易,杂以南音。就是说,对于当时的作者而言,“北人”的所操语言很好懂,就是已经杂有南方口音了
刘小羽:恩,就是官话
斯人:西南官吗?
刘小羽:可能是唐宋的西南官话,不是现在的
斯人:这样呀
现代钦廉地区的汉方言我不是很清楚哈
但是知晓有白话、客家话等
钦州白话属于粤语-钦廉片
刘小羽:你有钦州当地的陶瓷器吗?
这个也可以用来判断移民年代
斯人:没有
听说过有坭兴陶,但没整过
刘小羽:可以给我发个图看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佛似同源考 (pluiepoco)
- 虎古音du (pluiepoco)
- 古文字学界的回旋镖:惠=助? (pluiepoco)
- 又右支叉㕚岔岐歧枝杈同源考 (pluiepoco)
- 姬姓得名于梆子 (pluiep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