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恶意】
阿難·本生(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2024年5月【恶意】
依白推荐
依白
有阵子很迷日式推理故事,东野圭吾一下子读了二十多本,在脑子已经被各种诡谲谜题、高端手法密集刺激得麻木了的时候,猝不及防被《恶意》激到汗毛倒竖。过了这么多年回想起来,要说印象最深的,还得是这本。
从开始看不得别人优秀,进而无法接受曾经不如自己的人成功,甚至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得幸福,最后想尽办法抹黑污蔑也要让对方和自己一样陷入污浊沼泽,我称之为“朋辈压力”暗黑流脓版。
出身贫穷的日高,正直坦然地闪耀着人性之光,若是远离也便罢了,竟然还日日就在身边,甚至一再施恩,越发高高在上地照出野野口修曾经的卑劣,阴暗的地方见不得这么热烈的幸福,把他拉进阴沟里踩在脚下的恶意就顺理成章地发酵出了泡泡。
换个角度说,怎么不算是一种才能呢?他明白直接得到的答案不会令人信服,要让警察经历“努力寻找然后豁然开朗”的查案过程,所以层层递进铺路全程,警察被辛苦发掘甚至“意外”得到的线索引向指定的方向,看似“绞尽脑汁”地推理,却是步入早已被预测行动轨迹所设下的陷阱。邻居的猫,前妻的婚外情,暗杀的假视频,抄袭的假手稿,通话的假记录,除了时间仓促手上的茧子不好掩饰,这滴水不漏的作案手法明明就是高智商人才嘛!而且这是一旦发动就必然成功的百分百绝技,因为世人也愿意看到他人跌落神坛,只要事情进展到“影子作家”,日高就定然被彻底毁掉,不论最后一层的真相是否被翻出,故事的高潮都会停留在野野口修和看客们双向奔赴的恶意中。
专注力
东野圭吾的《恶意》很早就读完了,200字的分享迟迟未写。整个小说我到现在还有印象的就是野野口手上为了写那些草稿磨出的茧子。可能听杀人故事听多了,对于野野口的行径,我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震惊。但是落实到细节的时候,我仿佛看到野野口为了杀害一个人和抹黑一个人匆忙伪造那些文章的草稿,好像是一个工匠为了雕琢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兢兢业业,不辞辛苦。这一点还是让我很触动。刚刚被一个公司的客服骂,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也是挺震惊,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想到把《恶意》的分享写完,也省了我的10元钱。
梧桐
很少有的读这种悬疑类小说,比较易读,一下午加晚上就读完了,让我想起来罗生门,有一些起承转合,但貌似没在我的点上,前半段读着还比较有意思,读到三分之二感觉就猜到结局了,尤其是后面群画像回忆杀,看的有些无趣了,不知道为什么这篇会成为代表作,可能是这种多转折多人视角的写作手法比较别致吧。作品本身几个点的逻辑伏笔推理确实比国内一些填不上坑的小说要好一些。尤其是利用传真给自己打电话和香槟的用法那里还是挺出乎意料的。
阿难
最早看这本书应该是十几年前,当时日剧白夜行很火,就找来东野圭吾各种小说看,本书不算长,笔记体有别于其他小说,也会引发读者思考,写下来的日记就是真的吗?故事中渗透着野野口对日高的恶意,这种恶意更像是现在网上流行说的弱者互害,恐惧懦弱嫉妒杂糅在一起,让俺想起前两天和别人说的话,道德最佳形式是自律,但它终究产生于他律,所以道德只存在于能被看到的地方。尽管从小受到唯物主义教育长大,但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觉得宗教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有超然的因果律束缚,人性中反社会的一面还可以收敛一些。ps,加贺恭一郎系列总觉得男主不是很有特点,就是太像普通人了,还好之前看过这个系列的电影,所以看本书时脑补阿部宽,能让书看起来更生动一些
蛋黄酥
“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这本书的作案动机完全就是如此简单,受害者日高是最为纯粹的善良守序,受到霸凌之后还能原谅并且帮助曾经霸凌他的人。
的确神作,作为读者的我跟着野野口的视角——案件实录。因为杀猫的第一印象,一点点怀疑日高抄袭偷稿,进行了各种符合作案动机的猜测,直到最后反转。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局外人》,同样是仅仅因为几个刻板的行为和印象,便对一个人产生了恶意的解读,从此他的行为便被全然负面的审判,仿佛一切都为他是个杀人犯服务。
——他在母亲的葬礼一滴眼泪没掉,这完全就是个反社会人格。
飞飞飞
人性真的是个很恶心且难以描述的东西,很多时候还会突破你的下线。
野野口最开始是受害者,但是逐渐成了加害者。
和小时候那些被校园霸凌后又去霸凌别人的种心理一样,甚至在长大后可能是看见自己曾经的龌龊与不堪,而优秀且正直善良的日高好像从不曾变过,生活的越来越好。
这可能也是他这么恨日高的原因,里面既有斗米仇升米恩的意思,更有很多人其实见不得别人好的意向。
野野口就是个很明显的角色,若说他惨,他好像也惨,心理出现问题很正常,但是正因为有了日高,他才知道真的有人即便惨也能保持那份善良的初心。
简直将他不堪的灵魂仿佛要灼烧了。
甚至于到最后费尽心机大费周章的等同于像全世界摸黑日高,仅仅是因为恶意,是人性中的恶意,能理解但是仍然不能理解的恶意,或许就如人一样。
立意很好,写得也很好,叙述手法也让人身临其境。
捕风
东野的推理小说一直以来都很流行,十几年前刚被引进国内时我读了不少,第一感想就是疑惑,觉得这种怎么能算正经推理小说呢?为什么反而会这样畅销?不要说和黄金三巨头,就是和本格派的岛田庄司、变格派的横沟正史相比,诡计的设计都超级无聊。恶意也是那时候和大热的嫌疑人X相继读的,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觉得这种社会派一样的推理小说非常无趣,我对罪犯扭曲的心理虽然也有兴趣,但关键的解谜点总是要么被叙述诡计、要么被时间诡计给模糊掉,每到最后答案揭晓之时,绝没有输给作者“啊原来是这样!”的服气感,取而代之的是“就这?”的诧异。世界上总是存在着凤毛麟角般乐于付出的好人,并同时分布着大量的恶人,如何从看似人畜无害的大众中甄别出这些怀揣恶意的混蛋,大概只有小说里能做到吧
星星
这世上的恶应该比世上的人还要多
小小的一本书,一读就读完了。过了一些天根据回忆写书评,突然觉得野野口做了那么多,日高在整个过程中显得很被动,然后发现,是啊,日高什么也没做,他只是在认真地过自己的生活而已。
会为日高鸣不平,不想让善良的人被这样对待,也不想善良的人像日高这样以德报怨。我喜欢跟厉害的朋友一起玩,他们遇到什么事可以极力为自己争取,找回一些正义,是我学习的榜样。
会觉得野野口这样的人不配成为日高的朋友。善良的人被帮助,会心怀感恩,而恶人被帮助,这些善意的光会闪瞎他们的眼,他们只配活在黑暗里。
书的后半部分和最后提到了一些野野口的母亲对日高和附近的人有偏见,虽然只是一点点,但是也让我印象深刻。我辨别不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但是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实在是重要。不论是霸凌还是被霸凌,好像都是在家庭教育的某些环节出了问题。
后半部分记录的认识人的话,里面有一段写,学校里被霸凌的人是在提前适应社会,想怼但是有点不会,大家帮怼
Sharon
这本书看到很快,很丝滑,故事感也比较强,结局也挺出乎意料。看到中间的时候就在想一顶有反转,但真的反转后,却感觉脊背发凉。永远不要用善良的思想思考恶的人。
看过书后,再一次确定一个道理:给予善意不能无差别,也要分对象,有的人是黑洞,再多的善意也没用,甚至被恶意解读。
为什么杀人?为什么校园霸凌?两个加害者只是淡淡的回复:我也不知道。
人性本善,亦人性本恶。
春三十娘
看完不禁感慨,人性是多么深不可测呢,野野口修在少年时期欺负过日高邦彦,而后者却在成年之后,不计前嫌,帮助了野野口修,正常人会怎么做呢?充满感激?感觉愧疚?不不,东野圭吾对人性的刻画并非常人般想的理所当然而且浮于表面,野野口修的内心是复杂的,他嫉妒并憎恨日高的所有成就,明明自己也是一个作家,但不能像日高邦彦得到那么高的赞誉,少年时期帮助恶霸侵犯女生的事情怕被抖出来~他慌了,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时日不多的情况下,不惜被警方抓到,也要杀了日高邦彦,用伪造的证据让世人以为日高是一个阴险狡诈,毫无写作能力的伪君子,在野野口修编织的谎言中,他才是与日高的妻子真心相爱,准备杀了日高时却被其发现,之后被要挟做了日高的影子作家,好精妙的局,早早就布下了这么大一张网,但在加贺警官对话了相关人物之后发现了漏洞,野野口修和日高前妻在一起的证明都是伪造的,女生穿过的围裙和照片是偷来的,礼物是自己买的,旅行申请也是编造的,他生怕警方发现不到,故意引导,此外野野口修杀了邻居的猫嫁祸给日高,镇纸电话线香槟早就是预谋好的,好可怕又真实的人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5年4月【被统治的艺术】 (阿難·本生)
- 2025年3月【夜谭十记】 (阿難·本生)
- 2025年2月【天朝的崩溃】 (阿難·本生)
- 2025年1月【从一到无穷大】 (阿難·本生)
- 2024年12月【冬泳】 (阿難·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