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孩的确得到了更多精神关怀

夕阳的余晖

来自: 夕阳的余晖 组长
2024-06-12 09:36:52 重庆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老猫气死!

    老猫气死! 2024-06-15 10:06:20 广西

    [内容不可见]

  • 善存

    善存 (细枝末节的轮廓) 2024-06-16 16:54:09 新疆

    同看你不用特意吃苦,跟着大人就已经愁肠百结了。

  • Flyfei

    Flyfei 2024-06-25 13:41:42 福建

    我觉得在于引导小女孩使用自己的自主支配权。虽然任何人都认同,包括文中的老师也说了,这个东西是小女孩的,也就赋予了她对于这个东西自主支配的权利。 片面的引导不可取,容易形成“我的东西就是我的,只有我自己用别人都不能用”的思想。文中的老师的发言有隐约这个意思。 并且,文中的奶奶只引导了她要分享,妈妈只引导了她可以不分享。而我觉得应该是这两个东西的结合,她既然有了对这件物品的自主支配权,那么应该是“你愿意分享的时候就分享,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就不分享,这是你自己的东西呀”。 🧐🧐叠个甲,若有探讨的请友好讨论,文明发言

  • 夕阳的余晖

    夕阳的余晖 组长 楼主 2024-06-25 15:04:32 重庆

    我觉得在于引导小女孩使用自己的自主支配权。虽然任何人都认同,包括文中的老师也说了,这个东西 我觉得在于引导小女孩使用自己的自主支配权。虽然任何人都认同,包括文中的老师也说了,这个东西是小女孩的,也就赋予了她对于这个东西自主支配的权利。 片面的引导不可取,容易形成“我的东西就是我的,只有我自己用别人都不能用”的思想。文中的老师的发言有隐约这个意思。 并且,文中的奶奶只引导了她要分享,妈妈只引导了她可以不分享。而我觉得应该是这两个东西的结合,她既然有了对这件物品的自主支配权,那么应该是“你愿意分享的时候就分享,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就不分享,这是你自己的东西呀”。 🧐🧐叠个甲,若有探讨的请友好讨论,文明发言 ... Flyfei

    你这个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观点,可能对这么小的小孩子来说,首先要让她有对事物所有权的安全感,她才能不慌不惧地学会社交的概念和分享的意义

  • kalanchoe

    kalanchoe 2024-06-26 08:48:01 江苏

    说实话,我觉得所有关于“无私”的品质(例如分享),最美好最自然的实现方式就是先100%满足关于“自私”的正当权利。一个人越是明确地清楚某样东西完完全全属于自己,ta才有可能(在愿意的时候)去轻松愉快地主动跟别人分享;反之,假如ta的分享是出于隐形的规训,ta只是觉得不得不分享,那这分享的行为既不能算是ta大方,也不能给ta本人带来愉悦。想想上辈人当中,有一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活在锱铢必较的心态当中,累的是ta自己,究其根源就是ta从小资源紧张,甚至在最亲的人身边(例如家人例如父母),都需要拼命为自己争取才能得到基本的物资。所谓的“分享”,对他们而言是值得鄙夷和恐惧的一种概念,因为过于损害自己的利益。反而是从小被家人不断强化“你的东西就是你的!!!”这种观念的孩子,他们将来才会真诚地去分享,因为他们自信大方地认为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就连“分享”这个行为本身,虽然表面上是失去某样东西(一部分东西),但其实是在强化和印证他们对自己财物的支配权,而不是反过来。总结来讲,如果大人真的希望孩子将来别成为小气或者小心眼的人,就应该在小时候允许和呵护孩子正当的基本的“自私”权利,不要对小孩过分强调分享和谦让。如果孩子足够确信自己的东西只属于自己,将来就更容易变得自信、温和、大方,不会变得小气和小心眼。

  • 七萧

    七萧 2024-06-26 13:50:31 浙江

    说实话,我觉得所有关于“无私”的品质(例如分享),最美好最自然的实现方式就是先100%满足关于 说实话,我觉得所有关于“无私”的品质(例如分享),最美好最自然的实现方式就是先100%满足关于“自私”的正当权利。一个人越是明确地清楚某样东西完完全全属于自己,ta才有可能(在愿意的时候)去轻松愉快地主动跟别人分享;反之,假如ta的分享是出于隐形的规训,ta只是觉得不得不分享,那这分享的行为既不能算是ta大方,也不能给ta本人带来愉悦。想想上辈人当中,有一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活在锱铢必较的心态当中,累的是ta自己,究其根源就是ta从小资源紧张,甚至在最亲的人身边(例如家人例如父母),都需要拼命为自己争取才能得到基本的物资。所谓的“分享”,对他们而言是值得鄙夷和恐惧的一种概念,因为过于损害自己的利益。反而是从小被家人不断强化“你的东西就是你的!!!”这种观念的孩子,他们将来才会真诚地去分享,因为他们自信大方地认为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就连“分享”这个行为本身,虽然表面上是失去某样东西(一部分东西),但其实是在强化和印证他们对自己财物的支配权,而不是反过来。总结来讲,如果大人真的希望孩子将来别成为小气或者小心眼的人,就应该在小时候允许和呵护孩子正当的基本的“自私”权利,不要对小孩过分强调分享和谦让。如果孩子足够确信自己的东西只属于自己,将来就更容易变得自信、温和、大方,不会变得小气和小心眼。 ... kalanchoe

    同意,先满足再分享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40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