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只能说一个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对于女性的态度是两码事,还是需要分开看待
而且很多女性在提起自己母亲时往往会提到她们的名字,而在男性的叙事当中母亲就只是母亲,比如《我与地坛》
是这样,我在看《我与地坛》的时候,他妈妈对他真的很好,忍受他的坏脾气,怕他出事特意去地坛找他,他看到了也只是远远看着,都不跟他妈妈打个招呼啥的,后面再写一些自我感动的文字,“有过他车轮印的地方也有母亲的脚印”😅
在我看来他写的那篇关于母亲的文,本质纪念的就只是一个单纯为他付出的母亲,他不会去想母亲没有成为母亲的时候是怎么生活的,懒得去贴近母亲的内心、懒得知道母亲去掉“母亲”这个标签单独作为一个“人”的形象,他不会试图站在母亲的立场去考虑她的一生,他只是怀念那个为他做出牺牲的母亲,仅此而已
顾城个鲨人犯不知道有什么好同情的,巨婴一个,最可怜的还得是受害者谢烨。
我看他的《好运设计》那一篇也挺不适的
看他书中关于性的文字也有很多不适😓
就是因为母女两人首先都是鲜活的“人”,其次才是互为母女,关系才这么糟糕吧(褒义)
你说张吗?我想可能是有女性意识的人都比较独立,而亲子关系是注定有一方牺牲的,所以不想妥协关系不好也正常吧。不过她去世还想着给国外的女儿寄古董,也是有惦念的
我还总以为史不是这样呢,印象中总提到人道主义,平等权利什么的🤭
史是这样的。被捧得太高,仔细一看思想输出依托答辩
这点真的,他文章里似乎从没提到母亲的姓名。可能是儿子的通病吧。女儿的话会很注意这一点,比如李娟会明明白白写她妈妈和外婆的名字。贾玲直接把妈妈的名字写在片名里
最近看到一段有趣的话,大意是 这个世界上不论在领域内多么智慧多么具有洞察力的男性,一旦谈及性别问题都会立刻表现得像蛮不讲理的文盲
他们怀念的不是母亲,是为了他们无条件牺牲的人。
同时爱两个人,希望两个人互相也爱还问这有什么不好吗。。。。。😂男人又在说些意淫的屁话了,不论是孙吧屌丝还是作家都是一样的low货
血包没了肯定心疼一下啦,老钟社会除了母亲谁还能这么无私对男的
每次看到各种歌颂母爱的文章就生气,看似赞颂实则给女人亮牌,高声叫嚣女人就是要这样贤妻良母才有价值,洗脑一代又一代女性成为y的血包。史这种半瓶子咣当的水平,就因为“歌颂”母爱,《我与地坛》选入中学语文课本,yy相惜。
害,冷知识他爹活得比他母亲还长😅他们全家只有母亲一个人没有名字,不过谁会在意自家的保姆叫什么名儿呢🚬
我只觉得比《我与地坛》差太远了
小时候看他选入课文的那篇就觉得他母亲真惨
当你选择用女性主义去评判所有男性时,不如停止阅读
读书嘛,也是要扬弃的
要不是河南没海还以为你住在海边
相当有女性意识。。吗?
不说这个,我之前只是单纯觉得他这几年被捧得太高了
很赞同,男女之争不会有结论,男性只能成为男性,女性只能成为女性
楼上在干嘛……管天管地还管别人用什么视角读书……
楼上在干嘛?管天管地你管人家管什么?
还有《我与地坛》里的“但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不谈恋爱尚且可做到,不向往爱情则不可能,除非心理有毛病。” 爱情确实美好,但这句话太武断了,aro无端就成了心理有毛病...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