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石的孩子》一些影评
这是谁家的猫
战争苦难不能压倒人性 之前看过的一些评论几乎打消了我看《黄石的孩子》的念头,但最终,我还是走进了电影院,因为评论里提到的那些理由,像外国导演拍不好中国题材,动作片导演驾驭不了文艺片什么的,仔细想来,不过是些成见罢了,统统经不起推敲,关于末代皇帝溥仪,谁能比贝尔托鲁奇刻画得更深刻,而《谍影重重2》的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不也拍出了震撼人心的《93航班》吗? 结果是,我的小小冒险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黄石的孩子》要比我看过的绝大部分战争片要好,而且几乎是最令我感动的战争电影。的确,影片的主角,救了60个孤儿的英国记者乔治何克有圣徒般的光彩,周润发扮演的陈杰克,魅力亦不下于任何一个电影中的抗日英雄,但这部影片更吸引我的,是铺天盖地的细节中表现的中国人的苦难和坚韧,以至于我好多次把演技精致的乔纳森·瑞斯·迈尔斯扔到了一边。 国内拍摄的抗战电影,不是完全集中于战场上的血腥厮杀,就是情绪过于乐观,把战争当成是一次大型的快乐郊游。而关于中国人的苦难,为数不多的刻画亦流于概念化的诉苦型,极少像《黄石的孩子》这样,以多种方式来生动表现,举凡片中的中国人,几乎无一人不苦。南京的中国人很苦,影片开头何克便拍摄到日军在南京用机枪扫射平民,孤儿院的孩子也很苦,不同出身背景,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在战争中沦为孤儿,而且朝不保夕,每一天都可能被饿死。如果不是何克决定带他们去山丹,他们多半还会被强迫入伍,当童子兵。 中国军人也很苦,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敌人不止是日军,护士丽救助的野战医院的伤兵中,很多士兵其实没有受伤,他们都是被饿昏的,因为那些高级军官对他们漠不关心,有些伤兵则无望地被自己人扔在路边,他们眼前只有等死一途,抗战中民族的中坚力量军人的苦难尚且如此,一般平民的命运可想而知。而丽被她眼见的苦难击垮,最后以吗啡麻醉自己。 毫无疑问,战争片如果不能表现战争带来的苦难,打动人心便无从说起,而只有精神强健的民族,才能正视历史上本民族遭受的苦难,《黄石的孩子》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但《黄石的孩子》还不止于此,影片还有另一面,就是中国人的坚韧,苦难和坚韧正是人性的两面,越苦就越坚韧,苦难为坚韧增加了强度,使之更加可信。 打不垮的陈杰克当然很坚韧,米店的王老板很坚韧,主动找何克交流的小青也是一种坚韧,种庄稼能手玉林也是种坚韧,包括过于偏执,干掉了两个日本兵的石凯也很坚韧,而这些人不但让人看到希望,也让影片中的人性压倒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令我在震撼和思索之余也得到了深深的满足,《黄石的孩子》的价值正在于此。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小乔的声音真心喜欢呀~ (Aubrey)
- 看了 Tangled (柠檬)
- Jonathan Rhys Meyers on shooting TV-film sex scenes (lin)
- 小乔与索拉尔性格分析 (海砚)
- 德古拉第八集什么时候播啊!!! (高爷的翘下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