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作者|张爱玲笔下女性强烈的异质感
来自:莎菲罒ω罒
2024-08-20 11:42:58
已编辑
江苏
她的作品无疑是非常女性视角的,同时也很敢把男人的道貌岸然写出来。
长大了看很赞服她用词之精准,结构之完满,对人物描述之毒辣。而且感到她笔下的女性角色,都有一种颇为恐怖的异质感
稍微聪明些的,她未尝不知道男人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在被剥夺,但越是这样,越以此为恃。她把这种盲目的自傲,写得非常精准,像朽掉塑像上面积满灰的金箔。
——他在她跟前逞能,她也在他跟前逞能。她的一技之长是耍弄男人。如同那善翻跟头的小丑,在圣母的台前翻筋斗,她也以同样的虔诚把这一点献给他的爱。她的挑战引起了男子们的适当的反应的时候,她便向振保看着,微笑里有谦逊,像是说:“这 也是我份该知道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又或者是明知不对,但莫名其妙的,就是这么过下去了,她知道自己过得痛苦,但又知道换一种生活同样痛苦,于是只得互相折磨下。婚礼上的新娘是白惨惨的end,借婚礼交际的小姐们是花团锦簇的佳片预告,上了年纪的太太们则是名画上定品的印章,被驯服的尸体……
——隔了这些年娄太太还记得,虽然她自己已经结了婚,而且大儿子也结婚了,她很应当知道结婚并不是那回事。那天她所看见的结婚有一种一贯的感觉,而她儿子的喜事是小片小片的,不知为什么。《鸿鸾禧》
她笔下的女性很有异质感,她们是被社会边缘化的,又好似是被追捧的,顺不顺应凝视,都会被逼疯,像在走一个永远出不去的迷宫,但外边的人看着,自以为这是一种养育之道。
有时也在惊异,就是作者为什么写的都是这些走不出去的迷宫?那个年代也有很多进步女性啊,就算她把男人的嘴脸写得再清楚,能有一个冲破一切阻碍的大女人更有力?尤其在于,我看了这么多篇她的文章,就没有一个女性,是脱离爱情这个字眼去找人生价值的……
而她自己,虽然也受过爱情的骗,但最后不是去国外快乐独居了吗,咋没有这一部分的文章流传,是我没找到吗?
——————
8.22更:虽然没在张的中短篇小说里发现脱离婚姻叙事,专注自身寻找人生价值的,但在她的很多散文里有!她故事里的主角没逃出去的婚姻家庭,她逃出去了。比如《私语》《天才梦》等等,尤其是私语,跟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私语》病了半年,躺在床上看着秋冬的淡青的天……也不知道现在是哪一朝哪一代,朦胧的生在了这座房子里,也朦胧的死在这里了吗?死了就在园子里埋了。然而就在这样想着的时候,我也尽全力听着大门每一次的开关。……即使因为我病在床上,他们疏了防,能够无声地溜出去吗?一等到我可以扶墙摸壁行走,我就预备逃。
————张是自己逃出去的,不是跟三毛写的那样抱着一枕头钱(父遗产)出去的(这个情节在三毛自己的散文里出现过)。张逃到母亲那里去,但张的弟弟被母亲拒绝收留了。何等强烈的女性力量和母女互助啊,但在之前我只听过宣传她被亲爹继母殴打的,只听过她母亲把张的奖学金赌输光的,继而对她有了一个原生家庭很惨的印象,但实际上,她自己非常有力量,母亲和姑姑给她提供的帮助也很多。所以说,其实不应该过分宣传她的苦难,而是应该过分宣传她战胜苦难的力量,:-(女作家遇到的困难要多好多啊
《私语》何干向我哭,说:“你怎么会弄到这样的呢?“我这时候才觉得满腔冤屈,气涌如山地哭起来,抱着她哭了许久。然而她心里是怪我的,因为爱惜我,她替我胆小,怕我得罪了父亲,要苦一辈子。恐惧使她变得冷而硬。
——————
张爱玲真的把观念不同,但依靠本能在互相帮助的女性关系,写得非常利落有力。印象中江鹅也有对这类关系的描述,但可能是地域问题,没有张给我的冲击力大。有些女性她固然是爱惜,愿意帮助对方的,但她们的善意已经被周遭的父权压迫磨尖了,一露出来就会伤人。不过就算这善意只闪着针尖那么点大的光呢,也是很稀少的东西,所以除开拥着伤口,也只能一遍遍告诉自己,这种爱只是疼吧
以张这样敏锐的洞察力,生在旧时代,光她写出来的就有这么多隐秘绵长的刺痛,其余就更不必说了,而她没有被逼疯,还出逃成功了👏🏻👏🏻👏🏻
和她中短篇小说里的被害者叙事不同,她散文里的自己,仿佛没有异质感了,想起来自己的一双手也能砸碎迷宫的墙板了,骤然真实多了。
希望下一次找到她晚年散文的时候,也能发掘出她没被主流大力宣扬部分吧,期待
最赞回复
-
momo 2024-08-20 13:18:51 广东
感觉可以看看《小团圆》?我看了好几遍了,超级喜欢她的母亲和姑姑,她写她母亲的时候流露出情感超级真实,一方面她对于敢于逃脱牢笼寻找自由的母亲非常崇拜和羡慕,但一方面又渴望她给自己多一些母爱,多一些认可。其实说那个年代的女性写不出走出迷宫的故事,我觉得也不足为奇,张爱玲笔下的母亲也证实了这点,她确实逃离了封建,有很多爱人,去了很多国家,但张爱玲也点出了她因为多次流产,身体状态很糟糕的事实【即女性的性自由真的是自由吗?】,而她的姑姑,职业女性,但是在那个年代,和男人共处一个封闭办公室,也逃不过被职场性骚扰的局面。你说她后来国外快乐独居,也真的全是快乐吗?我觉得并不,因为她也流产过,面无表情地看着血块从抽水马桶里被冲下去。 所以我对那个年代的女性作品所呈现出的局限性是可以理解的【不是说不能从女性主义角度批判】,在那个时候她们能看清自己所处的局面, 看清周围密密麻麻围绕着她们、无论走哪一步都可能是深渊的陷阱,真的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提那个年代还掺杂着政治、战争等各种宏大叙事】。至于创作逃出去之后的世界,就交给现在的我们吧。
-
momo 2024-08-20 13:18:51 广东
感觉可以看看《小团圆》?我看了好几遍了,超级喜欢她的母亲和姑姑,她写她母亲的时候流露出情感超级真实,一方面她对于敢于逃脱牢笼寻找自由的母亲非常崇拜和羡慕,但一方面又渴望她给自己多一些母爱,多一些认可。其实说那个年代的女性写不出走出迷宫的故事,我觉得也不足为奇,张爱玲笔下的母亲也证实了这点,她确实逃离了封建,有很多爱人,去了很多国家,但张爱玲也点出了她因为多次流产,身体状态很糟糕的事实【即女性的性自由真的是自由吗?】,而她的姑姑,职业女性,但是在那个年代,和男人共处一个封闭办公室,也逃不过被职场性骚扰的局面。你说她后来国外快乐独居,也真的全是快乐吗?我觉得并不,因为她也流产过,面无表情地看着血块从抽水马桶里被冲下去。 所以我对那个年代的女性作品所呈现出的局限性是可以理解的【不是说不能从女性主义角度批判】,在那个时候她们能看清自己所处的局面, 看清周围密密麻麻围绕着她们、无论走哪一步都可能是深渊的陷阱,真的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提那个年代还掺杂着政治、战争等各种宏大叙事】。至于创作逃出去之后的世界,就交给现在的我们吧。
-
莎菲罒ω罒 楼主 2024-08-20 14:02:37 江苏
感觉可以看看《小团圆》?我看了好几遍了,超级喜欢她的母亲和姑姑,她写她母亲的时候流露出情感 感觉可以看看《小团圆》?我看了好几遍了,超级喜欢她的母亲和姑姑,她写她母亲的时候流露出情感超级真实,一方面她对于敢于逃脱牢笼寻找自由的母亲非常崇拜和羡慕,但一方面又渴望她给自己多一些母爱,多一些认可。其实说那个年代的女性写不出走出迷宫的故事,我觉得也不足为奇,张爱玲笔下的母亲也证实了这点,她确实逃离了封建,有很多爱人,去了很多国家,但张爱玲也点出了她因为多次流产,身体状态很糟糕的事实【即女性的性自由真的是自由吗?】,而她的姑姑,职业女性,但是在那个年代,和男人共处一个封闭办公室,也逃不过被职场性骚扰的局面。你说她后来国外快乐独居,也真的全是快乐吗?我觉得并不,因为她也流产过,面无表情地看着血块从抽水马桶里被冲下去。 所以我对那个年代的女性作品所呈现出的局限性是可以理解的【不是说不能从女性主义角度批判】,在那个时候她们能看清自己所处的局面, 看清周围密密麻麻围绕着她们、无论走哪一步都可能是深渊的陷阱,真的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提那个年代还掺杂着政治、战争等各种宏大叙事】。至于创作逃出去之后的世界,就交给现在的我们吧。 ... momo好的下一本就看这个!我之前看名字以为是结婚包饺子的就一直没看……张爱玲虽然没有写女性强烈的主体意识,但在她的文字里,她把男人和女人都客体化了,只是把现实摊开来给大家看而已。 我的疑惑点在于,我似乎没看过她写爱情以外的文章,就算是评论都是在评爱情的。到现在还记得,有篇营销号说张爱玲孤独终老很惨,怎么大家都以为结了婚给人当牛做马就很幸福吗。 她去国外发表的文章在哪儿看呢?
-
momo 2024-08-20 14:50:05 广东
《小团圆》是她老年时候写的,相当于回忆录,但也可能不完全真实,有一定艺术加工,看自己判断了。她出国后有试过用英文写作闯荡国外文坛,但似乎反响不好,我记得《雷峰塔》就是英译中过来的。
-
momo 2024-08-21 10:26:24 安徽
抗争了 但是没找到娜拉出走的方向 她去美后人际洁癖很重 写的谋生作品一般寄给香港台湾的朋友帮忙发表 不接受采访和日常人际来往 她笔下的女结婚员没找到出口 她自己在性缘课题上也没有答案 老头死了以后一个人独居 经常搬家 因为有洁癖 被一个男记者跟踪过 后来搬的更频繁了 朋友都不知道她住哪里 最后一次报纸露面是为辟当时湾媒谣传她去世的谣言 感觉活成了她最喜欢的红楼梦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临终前把遗稿整理在墙边 安安静静离开 最后挺潇洒的 晚年的作品不太出名 写了红楼梦的剧编香港面没采纳 其他作品和大陆那时候文风不入 没怎么出版的 湾湾那边比较多看她晚年作品的
-
莎菲罒ω罒 楼主 2024-08-21 11:19:24 江苏
抗争了 但是没找到娜拉出走的方向 她去美后人际洁癖很重 写的谋生作品一般寄给香港台湾的朋友帮 抗争了 但是没找到娜拉出走的方向 她去美后人际洁癖很重 写的谋生作品一般寄给香港台湾的朋友帮忙发表 不接受采访和日常人际来往 她笔下的女结婚员没找到出口 她自己在性缘课题上也没有答案 老头死了以后一个人独居 经常搬家 因为有洁癖 被一个男记者跟踪过 后来搬的更频繁了 朋友都不知道她住哪里 最后一次报纸露面是为辟当时湾媒谣传她去世的谣言 感觉活成了她最喜欢的红楼梦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临终前把遗稿整理在墙边 安安静静离开 最后挺潇洒的 晚年的作品不太出名 写了红楼梦的剧编香港面没采纳 其他作品和大陆那时候文风不入 没怎么出版的 湾湾那边比较多看她晚年作品的 ... momo对于大家都倾向于认为张晚年凄惨,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也算是稍微了解一点张爱玲的生平吧,她与继母的关系非常不好,原生家庭是糟糕的,情路是坎坷的,写出封锁那样的人,还是会清醒地沉沦……这个世界上的人际关系没给她太多正反馈。 她晚年在大学任教,有很多钱,可以想搬家就搬家,随便送人的东西都是香奈儿香水,所以如果她想要发展人际关系的话,应该是容易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独处,这未尝不是基于前半生的选择,所以孤独的花一大把钱,想不被采访就不被采访,这也是能让她自己快乐的方式。 她个人是逃出性缘叙事了,就算会被些回忆刺痛,但现实中这些刺痛她的东西不存在了,也能算是一个成功样本吧。我以为以她的洞察力,也能依此写出婚姻以外的东西,据说她的晚年作品有这类,正在看小团圆
-
momo 2024-08-21 11:25:18 江西
对于大家都倾向于认为张晚年凄惨,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也算是稍微了解一点张爱玲的生平吧,她与 对于大家都倾向于认为张晚年凄惨,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也算是稍微了解一点张爱玲的生平吧,她与继母的关系非常不好,原生家庭是糟糕的,情路是坎坷的,写出封锁那样的人,还是会清醒地沉沦……这个世界上的人际关系没给她太多正反馈。 她晚年在大学任教,有很多钱,可以想搬家就搬家,随便送人的东西都是香奈儿香水,所以如果她想要发展人际关系的话,应该是容易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独处,这未尝不是基于前半生的选择,所以孤独的花一大把钱,想不被采访就不被采访,这也是能让她自己快乐的方式。 她个人是逃出性缘叙事了,就算会被些回忆刺痛,但现实中这些刺痛她的东西不存在了,也能算是一个成功样本吧。我以为以她的洞察力,也能依此写出婚姻以外的东西,据说她的晚年作品有这类,正在看小团圆 ... 莎菲罒ω罒我也觉得她某种程度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痛苦是别人想象的,她有钱,平生有恨是红楼未完,老了写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的东西,活到了75岁,怎么可能是带着恨走的。
-
momo 2024-08-21 11:32:10 安徽
对于大家都倾向于认为张晚年凄惨,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也算是稍微了解一点张爱玲的生平吧,她与 对于大家都倾向于认为张晚年凄惨,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也算是稍微了解一点张爱玲的生平吧,她与继母的关系非常不好,原生家庭是糟糕的,情路是坎坷的,写出封锁那样的人,还是会清醒地沉沦……这个世界上的人际关系没给她太多正反馈。 她晚年在大学任教,有很多钱,可以想搬家就搬家,随便送人的东西都是香奈儿香水,所以如果她想要发展人际关系的话,应该是容易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独处,这未尝不是基于前半生的选择,所以孤独的花一大把钱,想不被采访就不被采访,这也是能让她自己快乐的方式。 她个人是逃出性缘叙事了,就算会被些回忆刺痛,但现实中这些刺痛她的东西不存在了,也能算是一个成功样本吧。我以为以她的洞察力,也能依此写出婚姻以外的东西,据说她的晚年作品有这类,正在看小团圆 ... 莎菲罒ω罒我倒不觉得她凄惨哎 很多解读非要说她凄惨 但是我个人倾向于除了受困于洁癖问题 晚年她经历事情多了 有钱有文化傍身 随时随地想搬哪里住就搬哪里住 按时髦点话 财务自由 一生洒脱 旅居式养老 按在任何一个性别男的身上都会被称颂成游子诗人 对她凄惨的评价 完全还是按世俗对女性的定义 需要儿女家人这种很第二视角的评价 另外她个人的人际交往洁癖 我觉得她不是说不需要 而是原生经历让她排斥与人接触 情感感知障碍是有一点的 包括租的房子必须有电视 电视开着有声响 她内心还是希望有平常性的人际往来 但是伤痕过深 害怕往来的人再度伤害自己 所以主动包裹起来
-
momo 2024-08-21 11:36:12 安徽
对于大家都倾向于认为张晚年凄惨,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也算是稍微了解一点张爱玲的生平吧,她与 对于大家都倾向于认为张晚年凄惨,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也算是稍微了解一点张爱玲的生平吧,她与继母的关系非常不好,原生家庭是糟糕的,情路是坎坷的,写出封锁那样的人,还是会清醒地沉沦……这个世界上的人际关系没给她太多正反馈。 她晚年在大学任教,有很多钱,可以想搬家就搬家,随便送人的东西都是香奈儿香水,所以如果她想要发展人际关系的话,应该是容易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独处,这未尝不是基于前半生的选择,所以孤独的花一大把钱,想不被采访就不被采访,这也是能让她自己快乐的方式。 她个人是逃出性缘叙事了,就算会被些回忆刺痛,但现实中这些刺痛她的东西不存在了,也能算是一个成功样本吧。我以为以她的洞察力,也能依此写出婚姻以外的东西,据说她的晚年作品有这类,正在看小团圆 ... 莎菲罒ω罒我没有倾向于认为她 凄惨啦 楼主友友你再看一下我第一条写的 我是说 她有遵循自己的想法 按自己喜欢的过完一生 很潇洒 和她最喜欢的红楼梦一样🥲
-
莎菲罒ω罒 楼主 2024-08-21 11:39:03 江苏
我倒不觉得她凄惨哎 很多解读非要说她凄惨 但是我个人倾向于除了受困于洁癖问题 晚年她经历事情 我倒不觉得她凄惨哎 很多解读非要说她凄惨 但是我个人倾向于除了受困于洁癖问题 晚年她经历事情多了 有钱有文化傍身 随时随地想搬哪里住就搬哪里住 按时髦点话 财务自由 一生洒脱 旅居式养老 按在任何一个性别男的身上都会被称颂成游子诗人 对她凄惨的评价 完全还是按世俗对女性的定义 需要儿女家人这种很第二视角的评价 另外她个人的人际交往洁癖 我觉得她不是说不需要 而是原生经历让她排斥与人接触 情感感知障碍是有一点的 包括租的房子必须有电视 电视开着有声响 她内心还是希望有平常性的人际往来 但是伤痕过深 害怕往来的人再度伤害自己 所以主动包裹起来 ... momo可能我着重看人际这一点了,对于前面你说的,她抗争了她失败了这种叙事,我自己就觉得有点儿惨了。确实如果是个男性,就会把他的失败隐去,成功夸大,我们可能同为女人,会先共情她的困境,唉。
-
momo 2024-08-21 11:50:08 安徽
哈哈哈哈我猜你是看误会我前面的意思了 我个人觉得她和自己笔下的作品一样 是在抗争 也察觉了系统性的父权制压迫 但是确实没找到好出口 好的解决方案 她笔下的人物最后结局都不好 很现实所以让读者感觉带刺 但她最后 特别老头走了 整个人精神气是健康的 给报纸拍的最后张照片也很快活的状态 世俗太爱臆想她晚年不幸了 没有多少痛苦 在睡梦中离开 身边是自己整理好的一生心血作品集手稿 多少老人求之不得
-
恰恰 2024-08-21 16:55:11 四川
楼主回复了很多人,就是没有回复你这条。看不出张问题的,其实和张原因一样,根本没觉醒。
张如果真的觉醒了,晚年不可能没有强烈的表达欲去推翻以前的陈旧思想,也不可能执着于用遗产去找好翻译译制她以前的作品。
说真的,但凡看过早期的《谈女人》,再或者晚期的《怨女》、《同学少年都不贱》、《小团圆》的结局是怎么收尾的,都说不出张爱玲爱女不爱男。
嫌货才是买货人,她缺爱,她超爱。
-
莎菲罒ω罒 楼主 2024-08-21 17:10:28 江苏
因为我没看过爱丽丝门罗的书……话说小团圆咋收尾的? 你的第二段也是我的迷惑,我就在看她那个晚年写的《小团圆》来着…… 认为张超爱男的话,这是很难赞成的,以现在这样开放的环境,去衡量旧时代的人,是很傲慢的。她在当时具有进步性,这是毋庸置疑的。
-
柠檬西柚茶 2024-08-21 18:30:02 上海
我的回复只是就事论事,并不是针对读者哈。😂 我其实很讨厌楼里所有对张爱玲作品的辩解,因为这些说辞和当初维护爱丽丝·门罗的说法一模一样。查重率高达99.99%。你们可以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解读张爱玲的作品,但是张爱玲的作品并不是女权主义/女性主义文学。她最热门的小说都把异性恋情爱和父权制婚姻作为主要素材,她并没有让女主角在寻找自我中得到心灵或者物质上的幸福,这些作品也没有经典到像“房思琪”“娜拉”一样成为女性觉醒和反抗的旗帜。当她把镜头对准女性的苦难,就像男导演拍摄强暴戏的女性受害者,女读者看完后悲伤,男读者看完后爽到。女性的苦难是作者们最安全的叙事材料,但是这些作品却不一定能给女性提供觉醒和反抗的动力。爱丽丝·门罗的书粉们当初吹捧门罗,但是意识不到“门罗”是前夫姓(冠夫姓),就足以反映这些女性苦难叙事的无用了。
-
莎菲罒ω罒 楼主 2024-08-21 19:08:19 江苏
我的回复只是就事论事,并不是针对读者哈。😂 我其实很讨厌楼里所有对张爱玲作品的辩解,因为 我的回复只是就事论事,并不是针对读者哈。😂 我其实很讨厌楼里所有对张爱玲作品的辩解,因为这些说辞和当初维护爱丽丝·门罗的说法一模一样。查重率高达99.99%。你们可以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解读张爱玲的作品,但是张爱玲的作品并不是女权主义/女性主义文学。她最热门的小说都把异性恋情爱和父权制婚姻作为主要素材,她并没有让女主角在寻找自我中得到心灵或者物质上的幸福,这些作品也没有经典到像“房思琪”“娜拉”一样成为女性觉醒和反抗的旗帜。当她把镜头对准女性的苦难,就像男导演拍摄强暴戏的女性受害者,女读者看完后悲伤,男读者看完后爽到。女性的苦难是作者们最安全的叙事材料,但是这些作品却不一定能给女性提供觉醒和反抗的动力。爱丽丝·门罗的书粉们当初吹捧门罗,但是意识不到“门罗”是前夫姓(冠夫姓),就足以反映这些女性苦难叙事的无用了。 ... 柠檬西柚茶有无有用的推推🥺想看成功案例!
-
维佳 2024-08-22 00:55:05 浙江
我的回复只是就事论事,并不是针对读者哈。😂 我其实很讨厌楼里所有对张爱玲作品的辩解,因为 我的回复只是就事论事,并不是针对读者哈。😂 我其实很讨厌楼里所有对张爱玲作品的辩解,因为这些说辞和当初维护爱丽丝·门罗的说法一模一样。查重率高达99.99%。你们可以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解读张爱玲的作品,但是张爱玲的作品并不是女权主义/女性主义文学。她最热门的小说都把异性恋情爱和父权制婚姻作为主要素材,她并没有让女主角在寻找自我中得到心灵或者物质上的幸福,这些作品也没有经典到像“房思琪”“娜拉”一样成为女性觉醒和反抗的旗帜。当她把镜头对准女性的苦难,就像男导演拍摄强暴戏的女性受害者,女读者看完后悲伤,男读者看完后爽到。女性的苦难是作者们最安全的叙事材料,但是这些作品却不一定能给女性提供觉醒和反抗的动力。爱丽丝·门罗的书粉们当初吹捧门罗,但是意识不到“门罗”是前夫姓(冠夫姓),就足以反映这些女性苦难叙事的无用了。 ... 柠檬西柚茶完全赞同,门罗就是上世纪小娇妻。但门罗写太好了😂她写生活小事然后攒起惊涛骇浪的功力是全世界独一份儿的,(我个人是会捏着鼻子看top男作家的作品然后一边被立场创一边满足文字审美的)所以包容起门罗那是分分钟。更在乎立场和先进性的读者确实可以麻溜放弃…… 话说回来门罗的老乡阿特伍德倒是女权主义者代表作家,不过她也没给出什么出路sigh……她就是立场太坚定又有点太先进了(相对她的时代给出的答案和选择),写弱女还是隔着一片纱,盖不住讽刺和批判味儿,导致她文学性上差了点😂
-
莎菲罒ω罒 楼主 2024-08-22 08:31:13 江苏
正在进组中的回帖,她认为楼里一些姐妹对张爱玲的作品有所误读👇🏻 “不符合当下女性价值观”,张爱玲并不是写书传达价值观的作者,读者能提炼出故事梗概,但提炼不出她想“表达”什么,比如第一炉香写葛薇龙的堕落,作者的价值观是鼓励还是批判?根本没有价值观,人们对倾城之恋的男女主角至今有很多种解读,也是因为张爱玲不做评判,她写书也不是“在失望中奋笔疾书”,不知道这位姐妹是从哪个文段中读出这种情绪的 “没有让女主角在寻找自我中得到心灵或物质上的幸福”,先说“物质上的幸福”,其实张爱玲小说中大多数角色都物质条件都还可以,至于“心灵上的幸福”,大多数角色又都是不幸的,但是应该搞清楚,这些女性角色心灵的不幸,是因为在故事里恋爱脑嫁错了人,还是作者写小说的取向本来就不是“幸福故事”,心经 封锁 多少恨 茉莉香片 创世纪,这些故事的最后,女主角都没有结婚或继续恋爱,有些根本不是恋爱故事,但也都不算是幸福故事,女主角之外的角色也不幸 那她为什么不写女主角寻找自我寻找幸福的故事?不如反过来想,张爱玲的作品或许没有“给女性提供觉醒和反抗的动力”,但是她为向下的自由添柴加火了吗,有人觉得,既然她写了很多恋爱结婚,这些女性又不幸福,那么看她书的人就会接受这些 我真的不知道这位姐妹到底读没读过张爱玲,她写的人物里,就算是已婚女性,觉得“婚姻是件好事”的人物也少之又少,大多数女性角色在结婚之前对婚姻也没有什么幻想 要看作者喜欢写什么题材,也要看到底怎么写的不是吗,除了军训爱上教官坐车爱上司机的人,谁看张爱玲写的婚恋会觉得婚恋很浪漫很值得憧憬? 张爱玲固然不是女性主义者,但她的小说真的很局限很陈旧吗,她跟门罗最大的区别,就是她笔下的男人 恋爱 婚姻 对女性都没那么大吸引力,这些东西跟父母亲友之类的人际关系本质上没有区别,最重要的事是钱,很多人物的内核都很冷漠,而这种冷漠疏离的效果是,那些“苦难”既不会让女读者悲伤,也不会让男读者爽到 说得简单点,不想细读文本的话,大可以把张爱玲看成一个没有立场的讽刺作家
-
莎菲罒ω罒 楼主 2024-08-23 08:47:50 江苏
?你是怎么进组的……拿金庸踩女作者是有什么组织吗,好像在没什么女权意识的地方,经常看到这种言论。但金庸笔下的男女关系跟galgame后宫最后1v1有区别吗,女主是没有成长线的,只是随男主而改变,里面的女性角色只要失贞就没有好下场,包括小龙女,而发疯的女人基本是因为得不到爱情……金庸其他方面不论,在性缘描写上是彻彻底底的男凝。还有……难道可爱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个褒义词……
-
桃叶 2024-08-23 12:37:21 河南
正在进组中的回帖,她认为楼里一些姐妹对张爱玲的作品有所误读👇🏻 “不符合当下女性价值观 正在进组中的回帖,她认为楼里一些姐妹对张爱玲的作品有所误读👇🏻 “不符合当下女性价值观”,张爱玲并不是写书传达价值观的作者,读者能提炼出故事梗概,但提炼不出她想“表达”什么,比如第一炉香写葛薇龙的堕落,作者的价值观是鼓励还是批判?根本没有价值观,人们对倾城之恋的男女主角至今有很多种解读,也是因为张爱玲不做评判,她写书也不是“在失望中奋笔疾书”,不知道这位姐妹是从哪个文段中读出这种情绪的 “没有让女主角在寻找自我中得到心灵或物质上的幸福”,先说“物质上的幸福”,其实张爱玲小说中大多数角色都物质条件都还可以,至于“心灵上的幸福”,大多数角色又都是不幸的,但是应该搞清楚,这些女性角色心灵的不幸,是因为在故事里恋爱脑嫁错了人,还是作者写小说的取向本来就不是“幸福故事”,心经 封锁 多少恨 茉莉香片 创世纪,这些故事的最后,女主角都没有结婚或继续恋爱,有些根本不是恋爱故事,但也都不算是幸福故事,女主角之外的角色也不幸 那她为什么不写女主角寻找自我寻找幸福的故事?不如反过来想,张爱玲的作品或许没有“给女性提供觉醒和反抗的动力”,但是她为向下的自由添柴加火了吗,有人觉得,既然她写了很多恋爱结婚,这些女性又不幸福,那么看她书的人就会接受这些 我真的不知道这位姐妹到底读没读过张爱玲,她写的人物里,就算是已婚女性,觉得“婚姻是件好事”的人物也少之又少,大多数女性角色在结婚之前对婚姻也没有什么幻想 要看作者喜欢写什么题材,也要看到底怎么写的不是吗,除了军训爱上教官坐车爱上司机的人,谁看张爱玲写的婚恋会觉得婚恋很浪漫很值得憧憬? 张爱玲固然不是女性主义者,但她的小说真的很局限很陈旧吗,她跟门罗最大的区别,就是她笔下的男人 恋爱 婚姻 对女性都没那么大吸引力,这些东西跟父母亲友之类的人际关系本质上没有区别,最重要的事是钱,很多人物的内核都很冷漠,而这种冷漠疏离的效果是,那些“苦难”既不会让女读者悲伤,也不会让男读者爽到 说得简单点,不想细读文本的话,大可以把张爱玲看成一个没有立场的讽刺作家 ... 莎菲罒ω罒对,我在看倾城之恋只对其中流苏跪在母亲床边希望母亲帮她那一段感到悲伤,至于她和范柳原,完全无感,也并没有感觉作者对乔琪,许峰仪,范柳原这些男的有任何赋魅的意图,他们只是女角色被男权社会诱导后的结果投射对象而已。
-
瑪激阿覓 2024-08-24 12:48:44 山东
张爱玲爱上胡兰成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看过胡的 作品,文笔一般,而且小人得志的劲头跃然纸上,俨然一个跳梁小丑,他幼年家贫,被过继给别人家当干儿子,后来过继的这家男人死了,他对干妈起了邪心,还跟干妈要钱,干妈不给,就被他一通羞辱。汪政权倒台后,他的几个亲近的幕僚包括他太太陈璧君女士都无惧无畏地留下来接受了国民政府的审判,并且个个慷慨激昂,特别是陈壁君,一番言辞怼得法官哑口无言,别的不说,至少气节在,并且证明了自己当初跟随汪不是贪图虚名富贵,而是真的相信汪做的事是大义之事。只有胡兰成,第一时间夹着尾巴逃了,逃亡过程中又不断地勾搭女性,靠着女性养活,还和其中一位结婚了。就这,张爱玲还给了他30万分手费。软饭男也太好当了吧。
-
Auxin Etcher 2024-08-26 01:51:05 北京
“就算她把男人的嘴脸写得再清楚,能有一个冲破一切阻碍的大女人更有力?”——张爱玲想揭露的是那个年代那个社会就是没有给女人这样的出路。比如《第一炉香》中,用各种方式暗示了,女人受高等教育找工作谋生、找靠谱同龄良家男结婚、找有钱老头结婚、回到父家……所有这些路全都走不通。所以葛薇龙才自主选择了最后体面娼妓道路。最近在听播客“随机波动”聊娜拉出走后怎样,一个很棒的观点是,鲁迅说娜拉出走后的结局要么是堕落,要么是回家,而张爱玲就展现了回家不能的情况下,女性自愿选择堕落时的主体性
-
莎菲罒ω罒 楼主 2024-08-30 11:39:46 江苏
“就算她把男人的嘴脸写得再清楚,能有一个冲破一切阻碍的大女人更有力?”——张爱玲想揭露的是 “就算她把男人的嘴脸写得再清楚,能有一个冲破一切阻碍的大女人更有力?”——张爱玲想揭露的是那个年代那个社会就是没有给女人这样的出路。比如《第一炉香》中,用各种方式暗示了,女人受高等教育找工作谋生、找靠谱同龄良家男结婚、找有钱老头结婚、回到父家……所有这些路全都走不通。所以葛薇龙才自主选择了最后体面娼妓道路。最近在听播客“随机波动”聊娜拉出走后怎样,一个很棒的观点是,鲁迅说娜拉出走后的结局要么是堕落,要么是回家,而张爱玲就展现了回家不能的情况下,女性自愿选择堕落时的主体性 ... Auxin Etcher没错,在旧时代这是先进的,但以现代视角来看,很难尊重这种自甘堕落的自由,尤其在于张她本人就是成功出逃的情况之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自荐|关于东亚女的《天堂门之外》 (我是一個缺口圓)
- 作品/作者|评《jin庭》,基木盘♀同只顾恋爱,把女人天下转... (南葶苈子)
- 作品/作者|有些作者你一看就知道是同性恋 (千夜一昼)
- 组务&组规|❗申精楼❗ (新建坐标系)
- 素材&方法|我们可否接力创作绘画(全女) (mov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