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单位|我发现:人很难凭借动力获得改变
来自:嘻嘻嘻来了
最近在读《福格行为模型》,阅读过程中明白了一件事:人很难凭借动力获得改变。
想在下班后学习并掌握一项技能,却总是把下班后的时间用于刷剧、玩手机。
想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却总是熬夜晚起然后匆匆忙忙地出门上班。因为我们只是单纯地依赖自己的动机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福格行为模型》总结了行为产生的三个要素:动机、提示和能力。
当这三个要素共同产生作用的时候,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可以通过下面这张图直观地理解这个模型。

这三个要素中,动机是最不可靠的,因为人的动机水平会产生波动,很难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并且人常常会产生互相矛盾的动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明明很想做某事,但总是行动不起来。
比如学习技能是一个动机,但因为疲劳想要休息也是一个动机。两个动机产生矛盾,行为就无法产生。
因此,想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就不能单纯地依赖动机。需要一套行为改变系统。
《福格行为模型》将改变方法分为7个步骤(我这里把最后一个步骤拆开了)
1.明确愿望
2.探索行为
选项要实现这个愿望,我有哪些可以采取的行动?
3.为自己匹配具体的行为
哪些行为是我能做到,并且对愿望实现能产生高影响的?
4.微习惯策略
微习惯策略是行为设计的重点。
分析是什么让习惯难以做到?这里对应了对能力要素的分析:
a.有足够的时间?
b.有足够的资金?
c.有足够的体力?
d.有足够的脑力?
e.行为符合日程?
要怎么做让行为变得容易?
a.提升技能
b.让行为变得微小
c.获得工具和资源
5.找到对的提示
提示分为人物提示、情境提示、行动提示。
情境提示包括手机APP通知,便利贴,闹钟等等。
三种提示类型中最可靠的是行动提示。即通过既有的日程来提示自己采取行动。
比如:当刷完牙后,就给牙套戴上皮筋。
刷完牙是一个锚点,戴皮筋是一个想要养成的习惯。
在设计行动提示的时候要注意几个原则:
1.新习惯和锚点的物理位置是否匹配
2.新习惯和锚点的频率是否匹配
3.新习惯和锚点的目的是否匹配上面举的带皮筋的例子完全匹配。
6.庆祝成功
庆祝微小的成功可以让我们产生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大脑记住正向的行为并在往后的日子实现重复。
庆祝成功的方式最好通过语言或动作来完成。
譬如在完成一天的duolingguo打卡后我会说出:yeah,又坚持了一天!
似乎很傻,但确实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7.排除障碍
在新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障碍让人无法持续下去,对此可以做的是对行为进行加工,对情境进行设计,也就是回到第四个步骤:微习惯策略。同时心态上保持开放性,允许自己循序渐进地改变。
8.重复和扩展
成功会创造成功,好习惯会扩展出更多的好习惯。因为在养成好习惯之后,人的身份认知会发生变化。
有每天运动30分钟习惯的人,或许饮食上也吃得更健康,因为这两个习惯形成的共同认知是:我是一个对健康很重视的人。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一般家庭不和谐的规律 (岁寒不改心)
- 讨论/管理|我发现变优秀不会让你得到爱 (momo)
- 校园单位|我发现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型比赛发挥出较好水平需要... (普通人一枚)
- 讨论/管理|我发现高敏感的人敏感只是因为能觉察出来别人微妙... (一公升的眼泪)
- 自然规律|当外界的输入和身体的反馈发生冲突,一定要以自我... (蜂蜜四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