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学作品是否能培养同理心?
来自:陈晓lin
为什么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书?

"一个读者死前有一千条命"- 乔治-R-R-马丁
想象一下,如果把你扔到你最喜欢的小说中的某个人物的鞋子里。你会经历哪些事情?西伯利亚冬天的寒冷?祭坛上的心碎?歧视?战争?在浩瀚太空中遥远星球上的冒险?
无论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你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你都会改变。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称赞小说能对读者产生变革性影响。此外,许多人认为,由于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视角,它可以教给我们同理心和理解力。
不仅有研究证明了这一观点,而且还确切地说明了为什么书面文字对我们有如此强大的影响,为什么我们现在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它。
同理心的重要性
同理心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特质。相反,它对我们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而且一直如此。
我们可能会认为我们的祖先是原始的野蛮人,整天用石头敲打对方的头。但是,无论是治病救人、资源共享,还是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彼此免受掠食者(或其他人类)的伤害,由我们的移情能力所产生的无私行为始终是我们人类的一部分。事实上,同理心是与生俱来的,甚至婴儿也会表现出来。
今天,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同理心。但是,在我们普遍变得更加平和的同时(好吧,算是吧),一些研究表明,我们实际上可能正在失去同理心。
例如,《发现》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的研究员萨拉-科纳思(Sarah Konrath)在 2010 年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同理心在 20 世纪 70 年代至 21 世纪初有所下降。最令人担忧的是,她的研究表明,"移情关注"(对他人不幸的同情)下降了 48%。
当然,这只是一项研究,康拉思还特别强调,道德恐慌并无益处。不过,她指出,我们越来越关注个人目标、成就和欲望,这可能是自恋增加的原因。还有人指出,阅读率的下降,再加上社交媒体使用的增加,可能也于事无补。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有同理心,但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我们可以学习和培养的特质。而学习移情的工具莫过于一本好书。
关于小说和移情的研究

2013 年,一组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小说是否真的会影响移情。为此,他们开展了一项研究,让一组参与者阅读阿瑟-柯南道尔的推理小说,同时为另一组参与者提供新闻报道。在一周后的测试中,被分配阅读小说的一组人的移情能力明显增强。
不过,在您开始阅读每一本小说之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发现有一个注意事项:那些自称没有被故事 "深深吸引 "的人,其移情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有鉴于此,研究小组得出以下结论
"读者必须完全融入故事中,才能因阅读而改变。当读者脱离阅读时,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自我中心和自私,以保护与他人相关的自我意识"。
2013 年的研究远非唯一的一项研究。例如,《读者文摘》指出了另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学生们必须阅读一段文章,并在阅读后直接进行移情测试。正如你所料,考虑到阅读时间很短,大多数学生的移情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不过,故事还是要从细节说起。
研究中那些阅读量更大的学生对测试的反应更好。研究人员的结论是,阅读小说与拥有强大的 "心智理论"(通过将心理状态归因于他人来理解他人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阅读小说与心智理论之间最可信的联系是,心智理论强的人被小说吸引,和/或终生阅读会逐渐增强心智理论"。
最近的研究侧重于小说对情感识别能力的支持,其中一项研究发现:
"小说文本被证明是有关复杂情绪的特别可靠的信息来源"。
他们还发现,"尤其是小说阅读,通过在情境中接触这些情绪,可以支持情绪概念"。其他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所以
是时候抛弃书呆子的刻板印象了
流行文化常常把爱看书的人描绘成不善于理解和同情他人的人。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的 "书呆子 "可能比大多数人更能理解他人。
也许,我们都应该多模仿一下书呆子。也许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和其他人。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对精神世界的过度追求导致我出现了虚无主义 (爱你一万年)
- 道德的制高点? (low哲)
- 有什么比生死更大的事呢 (RJ)
- 假如你有十亿美元 (推苹果树)
- 关于「我们必须相信……」 (Ca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