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是我的孩子,我自己有权利选择。”谢美蓝被隐形的女性困境【补充删减细节解析】
来自:Erin.R
本楼完整剧评版直达→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177463/
谢美蓝,30岁金融白领,尚未从刚刚失去唯一家人的痛苦走出,想为母亲体面安葬,和丈夫观念分歧争吵离开,墓地未买。
根据删减片段得知,谢美蓝在某天先去了火葬场,抱着母亲骨灰情绪崩溃,再选择独自流产。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天,难以想象此时她遭受了怎样的身心创伤。

让我们回顾谢美蓝主动流产前都遭遇了什么。
刚失去唯一的家人,迫于人情也要参加丈夫姐姐孩子周岁宴。如果稍微有同理心的人,也知道这种场景对一个刚刚丧母独女的残酷。
周岁宴开篇,删减谢美蓝和丈夫在外对话镜头。不知道矛盾内容,但丈夫提出“咱们委屈一下没什么”,美蓝选择了「妥协」而没有反驳。

包括周岁宴删减她望着孩子的特写,对应原著有美蓝主动和沈琳孩子的互动细节,可见她是喜欢孩子的。宴会全程,美蓝陪笑敬酒得体,但剧里丈夫丝毫没有感受妻子情绪,剧外上帝视角的观众说她“冷暴力苦瓜脸”。

意外怀孕后她最初想留下,也主动尝试过和丈夫沟通(为了孩子未来的生活)换环境,只是一次次被打断和反驳,所以她失去心气不再提了。
从两个人的回忆也能看得出这段婚姻开始谢美蓝就在妥协,哪怕她的个人能力并不差,哪怕自己是家庭经济主要来源,却仍把自己放在传统夫权下位妥协丈夫意见。(不买房可以换租/争议高价墓地没买/母亲治病钱自己借/债务和丈夫无关)

妥协后的谢美蓝在现实的接连打击下清醒,她不想再无力地看着亲人离去,她不想面对三观不同渐行渐远的丈夫,不想在40平蜗居里精打细算着生育养不起的孩子——所以她哪怕难过,但仍要离开。

母亲去世只是导火索,谢美蓝夫妻的主要矛盾是「安全感」和生活观念差异。当失望累积到一定程度到绝望心死,当校园理想爱情被现实磨平只剩下互相折磨,最终谢美蓝才第一次主动选择切断这段关系唯一的连结。

◆冷知识:法律规定女性享有生育自主决定权(包括选择生育或者不生育)。
谢美蓝只请假一周去流产,只敢一个人点鸡汤外卖,大出血晕倒最后等来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候,而是丈夫怀疑“孩子是谁的”。(原著中他知道孩子是自己的却还要这样质问)
◆热知识:流产行为对母体自身伤害最大。
这段剧情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关心她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剧内丈夫大半夜找姐姐蛐蛐妻子;姐姐帮弟不帮理,姐夫空口造H谣;剧外营销切片剪辑引导放大扭曲,恶意解读她的行为动机。
“女人大出血可能有生命危险怎么了?丈夫可是失去了知情权啊。”


谢美蓝提出离婚请丈夫签字,看着他发疯这一刻,仍旧带着心疼的语气请求他放过彼此。在过去的10年时光里,她知道他改变不了,所以她来变。
断联后离家隐居的丈夫仍是被爸妈姐溺爱,被剧外无数云兄弟姐妹去爱护的30岁大男孩。
而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的美蓝,哪怕戴着婚戒帮忙寻找丈夫遭受白眼,被全方位谣言攻击也只能一个人面对,最后她还是无条件接受等待丈夫签下离婚协议。

谢美蓝不是被社会规训的“完美”女人,她是哀莫大于心死后想解脱的普通女人之一。
我们看到过现实中太多哪怕感情破裂,仍旧隐忍妥协一辈子的“好妻子/好女儿/好妈妈”。而这个被矮化的争议工具人角色谢美蓝,仿佛打破了第四面墙,她承受的所有歪曲偏向性双标的舆论,都让我们见识到社会对本就不需要完美的女性仍旧刻薄和苛刻。

每个女性首先是属于自己的,妳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妳本不需要讨好和妥协。
无论是自行流产还是离婚,都是谢美蓝为自己的未来做的决定。如果在更女性向视角的完整作品里,作为事业型白领的她,也许拥有更丰富的个人成长故事线刻画。
她的人生方向无关任何人,只关于她自己。

————————
最后补充关于“拜金”的双重标准解析↓↓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女演员陈昊宇用高共情力和有层次的演技,把原著中寥寥篇幅的#谢美蓝#演绎得更立体鲜活拥有了灵魂,才能让更多人去感知她的矛盾和痛苦与挣扎。她没有在“演”谢美蓝,那一刻荧幕里的人就是谢美蓝。

👉女性友好楼👈请礼貌讨论,谢绝造谣解读发表激烈厭女言论。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电视剧里的李晓悦如果原封不动平移到现实生活,那卷配不上 (momo)
- 李晓悦的结局 (路人缘)
- 完全不能理解小悦。。。 (压死你)
- 编剧编到最后,终于编不下去了——谈凡人歌结局 (竹影清风月黄昏)
- 到底是什么人觉得李晓悦比那隽优秀 (Venti)